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火爆”並非標準 大學專業設置不簡單

發布時間:2022-10-12 11:0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大學專(zhuan) 業(ye) 設置標準是什麽(me) ?首先,社會(hui) 需求是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的重要方向。談到大學專(zhuan) 業(ye) ,離不開另外一個(ge) 詞:學科。學科側(ce) 重於(yu) 知識生產(chan) 即科研角度,專(zhuan) 業(ye) 則側(ce) 重於(yu) 社會(hui) 需求角度即人才培養(yang) 角度。目前高校專(zhuan) 業(ye) 大約覆蓋了13個(ge) 學科大類,各類名目繁多的專(zhuan) 業(ye) 名稱大約近500個(ge) ,但核心其實就100餘(yu) 個(ge) 。這些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是否都要辦?答案是否定的,必須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合理定位,切忌追求大而全。

  20世紀90年代,伴隨“211工程”的啟動,為(wei) 糾正50年代院校調整的不足開啟了大合並的風潮,綜合性院校大規模出現。與(yu) 此同時,高校進入以規模擴張為(wei) 主的大發展階段。在這一輪的發展中,在專(zhuan) 業(ye) 設置上,全國高校普遍出現了一種“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都辦”的衝(chong) 動。無論什麽(me) 學校,文理工農(nong) 醫經管法,所辦專(zhuan) 業(ye) 少則五六十個(ge) ,多則上百個(ge) 。僅(jin) 從(cong) 專(zhuan) 業(ye) 上看,高校之間幾乎沒有區別。

  一些人文社科與(yu) 藝術專(zhuan) 業(ye) ,因為(wei) 辦學門檻低、收費高,備受高校推崇。比如,管理與(yu) 藝術這兩(liang) 個(ge) 就業(ye) 老大難專(zhuan) 業(ye) 竟然成為(wei) 全國高校舉(ju) 辦的熱門。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管理與(yu) 藝術類招生量高居所有13個(ge) 學科門類中第二與(yu) 第三位,僅(jin) 次於(yu) 工科。比如某211農(nong) 業(ye) 大學,就設有4個(ge) 藝術類本科專(zhuan) 業(ye) ,其中包含音樂(le) 表演。一些地方的行業(ye) 學校,類似石油大學、農(nong) 業(ye) 大學等設有播音主持在內(nei) 的藝術專(zhuan) 業(ye) 的也比比皆是。

  2016年,首輪“雙一流”建設啟動,新入圍的25所非“985”、“211”高校幾乎清一色是行業(ye) 特色鮮明的高校。“雙一流”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導高校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而不是大而全。此後,很多著名高校紛紛開始做減法,撤銷自己沒有優(you) 勢的學科專(zhuan) 業(ye) ,比如中國科技大學當年就撤銷了公共管理學院,浙大也曾放棄一批碩博學位點。2021年“雙一流”第二期啟動,隻強調“學科”,遏製高校野蠻生長,引導高校重新塑形,辦出特色的目的更加明顯。

  第二,專(zhuan) 業(ye) 設置上需要與(yu) 時俱進,及時響應社會(hui) 需求不斷調整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但也要警惕盲目趕時髦的浮躁。

  專(zhuan) 業(ye) 設置是一個(ge) 科學問題,任何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往往需要其理論體(ti) 係,必須兼顧科學性、穩定性。物聯網本是互聯網應用發展的一個(ge) 方向,2009年前後,IBM公司為(wei) 推動業(ye) 務發展推出了集納各種軟硬件信息技術的“智慧地球”的概念,物聯網因此風靡一時,不少專(zhuan) 家宣傳(chuan) 物聯網要取代互聯網,全國高校興(xing) 起舉(ju) 辦物聯網專(zhuan) 業(ye) 的風潮,最高峰時全國有400多所高校舉(ju) 辦物聯網專(zhuan) 業(ye) 。但遺憾的是,物聯網很快就成為(wei) 棄兒(er) 。2018年最早舉(ju) 辦物聯網專(zhuan) 業(ye) 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宣布物聯網專(zhuan) 業(ye) 停止招生,而原因則是就業(ye) 不好。近年,很多高校因為(wei) 種種原因,開始放棄物聯網專(zhuan) 業(ye) 招生。

  最近幾年,IT行業(ye) 一旦興(xing) 起一個(ge) 概念,一些高校就紛紛舉(ju) 辦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從(cong) 物聯網到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元宇宙,不一而足。這其中一些其實隻是一個(ge) 市場概念,並沒有理論體(ti) 係,也並非新興(xing) 學科。比如,近年流行的“元宇宙”就是Facebook在人工智能基礎上推出的市場概念,但竟然也有不少高校開辦所謂元宇宙專(zhuan) 業(ye) ,必然無法長久。

  第三,不同層次的學校,肩負不同的責任,在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培養(yang) 上也需要有不同定位。

  2021年9月清華明確提出要控製人文學科規模,壓縮博士生規模。此前,清華大學高調宣布成立集成電路學院,其核心目標不言而喻。回顧這些年清華大學在學科專(zhuan) 業(ye) 上的調整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出清華大學一直在關(guan) 注國家的戰略需求,關(guan) 注著“卡脖子”技術問題。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清華、北大就曾抽調全校最優(you) 秀的師生組建了核物理相關(guan) 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為(wei) 我國“兩(liang) 彈一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與(yu) 技術支撐。主動站位國家的戰略需求設置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是著名研究型高校的重要責任,也是區別於(yu) 一般高校的地方。

  一方麵是幹別人幹不了的,另一方麵,即便是相同的專(zhuan) 業(ye) ,也需要有不同層次的培養(yang) 定位。

  2020年清華大學停招新聞與(yu) 傳(chuan) 播、會(hui) 計兩(liang) 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部門解釋,清華並非不再舉(ju) 辦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而是希望培養(yang) 更高層次的專(zhuan) 門人才。在本科停招的同時,新聞與(yu) 會(hui) 計的碩士招生量增加。顯然,清華對自己有著清晰的定位,換句話講,清華大學不再培養(yang) 簡單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型人才,而更希望培養(yang) 出有學科交叉背景優(you) 勢的高層次專(zhuan) 門人才。

  反過來,應用型高校在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上更需要腳踏實地,緊密結合具體(ti) 社會(hui) 需求、行業(ye) 需求,培養(yang) 更多實用人才。在培養(yang) 模式上,也需要聚焦具體(ti) 技能與(yu) 專(zhuan) 業(ye) 的培養(yang) ,而不宜盲目學習(xi) 研究型高校的寬口徑、大類培養(yang) 模式。

  第四,考生與(yu) 家長是我們(men) 了解社會(hui) 需求的晴雨表,但我們(men) 也不宜簡單以此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設置的唯一依據。

  2022年,伴隨房地產(chan) 等行業(ye) 大滑坡,需求萎縮,土木專(zhuan) 業(ye) 成為(wei) 考生的“棄兒(er) ”,同濟大學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錄取分數在河南創下極端紀錄,引起社會(hui) 各界高度關(guan) 注。

  考生和家長的選擇往往是社會(hui) 需求的晴雨表,高校需要重視並及時調整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設置,但個(ge) 人的選擇有時是短視和功利的,高校也不能簡單以表麵的社會(hui) 需要,尤其是考生和家長的選擇作為(wei) 唯一衡量的尺子,尤其是基礎學科。

  要突破西方對我們(men) 的技術圍堵,核心還是要打好基礎學科的底座。在應對西方的技術脫鉤與(yu) 圍堵中,國家係統地規劃有四支戰略科技力量,高校就是其一。高校在其中的核心職能是為(wei) 科技自強自立提供人才支撐,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學科與(yu) 基礎學科人才。“強基計劃”的目的,就在於(yu) 加強優(you) 秀的基礎學科人才的選拔與(yu) 培養(yang) 。

  遺憾的是,因為(wei) 基礎學科專(zhuan) 業(ye) 技能性差,就業(ye) 不理想,往往不受考生家長的歡迎。無論是從(cong) 國家戰略出發,還是高校從(cong) 事知識生產(chan) 的基本職能出發,我們(men) 都需要對基礎學科、國家需要的特殊學科進行必要的保護。

  同樣,我們(men) 也絕不能因為(wei) 考生與(yu) 家長喜歡報考而盲目設置某些專(zhuan) 業(ye) ,比如管理與(yu) 藝術專(zhuan) 業(ye) 。這種喜歡背後,有著複雜的因素,比如好學、好考等,而並不等同於(yu) 充足的社會(hui) 需求。

  (作者係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

  陳誌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2年10月12日07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