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央行嗬護資金麵 貨幣政策重在支持實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2-10-12 15:00:00來源: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10月以來,人民銀行連續4天在公開市場保持縮量續作的淨回籠操作,在10月8日至11日期間累計實現淨回籠7430億(yi) 元。在公開市場操作的同時,抵押補充貸款(PSL)時隔兩(liang) 年半再度淨新增引發市場關(guan) 注。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央行在國慶節後持續縮量續作,是通過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維持資金麵跨月跨季平穩過渡、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合理舉(ju) 措。在四季度穩增長需求依然較大的情況下,相信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大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著力增加對實體(ti) 經濟貸款投放,更有力地支持實體(ti) 經濟。

  央行節後持續縮量續作

  維持資金麵平穩跨季

  10月11日,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為(wei) 維護銀行體(ti) 係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20億(yi) 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根據Wind數據,由於(yu) 當天有620億(yi) 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實現淨回籠600億(yi) 元。

  自10月9日起,央行已連續3天開展20億(yi) 元“地量”逆回購,加上10月8日央行開展170億(yi) 元逆回購,央行已4天內(nei) 累計實現淨回籠7430億(yi) 元。

  “短期內(nei) 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將保持縮量續作的淨回籠操作,彰顯了央行通過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考慮到假期後現金回流趨勢、9月末財政集中支出帶來資金投放、10月初政府債(zhai) 券發行量小於(yu) 到期量帶來淨繳款額為(wei) 負數等諸多因素,節後市場流動性應繼續平穩無虞。

  全國銀行間同業(ye) 拆借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代表市場利率的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債(zhai) 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為(wei) 1.5034%,較前一日有所上行,但仍顯著低於(yu) 代表政策利率的7天期逆回購利率,顯示市場流動性無憂。

  多位專(zhuan) 家指出,短期內(nei) 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開展淨回籠操作,主要是維持資金麵跨月跨季的平穩過渡。此前9月最後一周,在市場利率仍明顯低於(yu) 政策利率的情況下,央行開展了5210億(yi) 元7天期及3570億(yi) 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在公開市場累計實現淨投放8680億(yi) 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國慶節後第一周則存在大量逆回購到期,一般跨過季末時點後資金麵都會(hui) 趨於(yu) 寬鬆,金融機構資金融出意願回升,而在逆回購縮量續作的假設下,節後第一周9480億(yi) 元的到期資金量將大幅對衝(chong) 資金麵的寬鬆態勢。

  央行料將加力

  支持實體(ti) 經濟

  圍繞當前形勢,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hui) 第三季度例會(hui) 明確指出,要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著力穩就業(ye) 和穩物價(jia)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10月8日發布消息稱,2022年9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淨新增PSL1082億(yi) 元。意味著自2020年2月以來,PSL再度淨新增。

  根據央行公開資料,PSL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而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期限較長的大額融資。在貸款用途上,根據金融機構業(ye) 務範圍不同,確定不同的特定用途,比如:國家開發銀行專(zhuan) 項用於(yu) 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貸款等兩(liang) 類貸款;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專(zhuan) 項用於(yu) 發放重大水利工程過橋貸款、水利建設貸款、棚戶區改造貸款、農(nong) 村公路貸款等四類貸款。

  光大證券金融業(ye) 首席分析師王一峰指出,主要考慮到今年政策性銀行信貸投放任務較重,通過低成本的PSL資金注入,既能夠滿足政策性銀行投放長期限貸款的資金需求,又能夠兼顧信貸投放的經濟性。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為(wei) 對衝(chong) 外需走弱、疫情擾動等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有必要繼續保持穩增長。其中,著力增加對實體(ti) 經濟貸款投放,以寬信用支持經濟回穩向上,將是宏觀政策的一個(ge) 重要發力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