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持牌消金公司融資超百億元 銀團貸款渠道受青睞
本報記者 李 冰
日前,青島銀保監局發布的《關(guan) 於(yu) 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變更注冊(ce) 資本的批複》顯示,海爾消費金融注冊(ce) 資本已由10億(yi) 元人民幣增至15億(yi) 元人民幣,股權結構不變。
針對本次增資,海爾消費金融相關(guan) 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增資為(wei) 了更好地開展消費金融業(ye) 務,將積極布局、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
記者據公開信息梳理,今年前三季度持牌消金機構通過多種方式計劃補充資金超百億(yi) 元,而其中,銀團貸款式頗受青睞。
海爾消費金融完成二次增資
公開資料顯示,海爾消費金融成立於(yu) 2014年12月份,股東(dong) 包括海爾集團公司、北京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具建材廣場有限公司、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浙江逸榮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天同賽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0%、25%、19%、16%和10%。
2018年,海爾消費金融注冊(ce) 資本金由初始的5億(yi) 元增至10億(yi) 元,這是海爾消費金融第二次增資。此番海爾消費金融以未分配利潤5億(yi) 元轉增注冊(ce) 資本金,轉增後,公司注冊(ce) 資本由10億(yi) 元增至15億(yi) 元,各股東(dong) 持股比例不變。
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目前海爾消費金融工商信息已經完成變更。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guan) 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本次轉增增強了公司資本實力,提升了公司流動性管理能力,優(you) 化了信貸資源配置。”
事實上,除了此次增資,今年6月份,海爾消費金融還曾官宣成功募集了5.1億(yi) 元銀團貸款。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部分消金機構發展態勢良好,因此需要及時補充資金。
從(cong) 海爾消費金融業(ye) 績來看,2022年上半年海爾消費金融實現營業(ye) 收入7.69億(yi) 元,淨利潤1.28億(yi) 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79.35%和65.19%。
“麵對激烈競爭(zheng) ,海爾消費金融要在短期內(nei) 迅速擴大業(ye) 務範圍,突破規模瓶頸,增資是必然選擇。同時,這也有助於(yu) 提升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博通谘詢金融業(ye) 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海爾消費金融本輪增資也體(ti) 現出其股東(dong) 對公司科技金融戰略、業(ye) 務布局和未來發展的認可。”
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
事實上,今年以來,各家消費金融機構通過股東(dong) 增資、ABS、銀團貸款等方式補充資金動作不斷,綜合來看,前三季度持牌消金機構計劃完成資金補充已超百億(yi) 元,其中銀團貸方式頗受青睞。例如,小米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等機構均成功募集銀團貸款,募集金額分別6.8億(yi) 元、6.8億(yi) 元、6.75億(yi) 元、6.3億(yi) 元、5.1億(yi) 元、2億(yi) 元。
此外,今年6月份,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獲批通過現有股東(dong) 以現金同比例增加注冊(ce) 資本,將注冊(ce) 資本由5億(yi) 元增至10億(yi) 元;8月份,寧波銀行發布公告稱,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對安徽寧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資的議案》;9月份,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計劃與(yu) 法國巴黎銀行一起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增資44億(yi) 元等。
而在ABS發行方麵,今年4月份,興(xing) 業(ye) 消費金融在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成功發行“興(xing) 晴2022年第一期個(ge) 人消費貸款資產(chan) 支持證券”,發行規模達19.52億(yi) 元;6月份,馬上消費金融成功發行銀行間公募信貸資產(chan) 支持證券(ABS),發行金額14.77億(yi) 元;7月份,中原消費金融成功發行鼎柚2022年第一期個(ge) 人消費貸款資產(chan) 支持證券(ABS),發行金額9.73億(yi) 元。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e) 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消金機構通過多方式積極增資或融資,持續提升資金實力,部分消金機構發展態勢良好。同時,積極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也有助於(yu) 消金機構在融資手段上實現‘多條腿走路’。”
“降低資金成本,是行業(ye) 大勢所趨。根據監管要求持牌消金機構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yu) 10%,因此注冊(ce) 資本金規模是持牌消金機構資產(chan) 規模增長的關(guan) 鍵之一。”王蓬博認為(wei) ,如今消金機構之間的競爭(zheng) ,更多體(ti) 現在綜合能力上,包括資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以及風險控製、合規經營能力等。(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