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促進產業生態雙贏
江蘇鹽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 大力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生態雙贏
日前,隨著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擴建工程10號儲(chu) 罐第十二層標準牆體(ti) 完成混凝土澆築,6座27萬(wan) 立方米儲(chu) 罐外罐牆體(ti) 澆築全部完成。
“這標誌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chu) 備基地距離投產(chan) 更近一步。”項目負責人李峰說,項目整體(ti) 投產(chan) 後,LNG(液化天然氣)年處理能力將達600萬(wan) 噸,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850萬(wan) 噸、二氧化硫23.25萬(wan) 噸。
該項目是江蘇鹽城建設綠色能源之城的縮影。鹽城市委書(shu) 記徐纓表示,鹽城正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積極打造近海深遠海風電大基地、區域綠色光伏發電基地、煤電轉型江蘇標杆和國家級大型LNG儲(chu) 備基地,同時推進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製氫,提升氫能“製儲(chu) 運”規模化水平,通過構建“風光火氣氫”一體(ti) 化開發新格局,為(wei) 長三角能源供應保障和能源結構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海風獵獵,葉片轉動,鹽城國能H5海上風電場自2021年12月全容量並網發電以來,發電量超4億(yi) 千瓦時,可滿足約11萬(wan) 戶城市家庭一年用電量。
除了布局新能源,在產(chan) 業(ye) 升級上,鹽城還積極推進綠色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綠色化。為(wei) 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鹽城市鹽都區瞄準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和新能源三大主導產(chan) 業(ye) ,培育細分產(chan) 業(ye) 鏈,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通過轉型升級,鹽都區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成效顯著。
在大豐(feng) 風電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正在加緊生產(chan) 4.5兆瓦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等機型。和其他廠區不同,中車電機每年近1/3的用電是由風電和太陽能光伏帶來的綠色電能。
“想用上綠色電能,需要更智能的電網進行調配。”中車電機公司技術部羅佳強介紹,2014年,他們(men) 采用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微電網項目解決(jue) 方案,同時配置充電樁,從(cong) 而實現風、光、儲(chu) 、充、行全綠色電力循環。
除了配套企業(ye) 的技術支持,金融機構也全力助推城市綠色發展。中國銀行鹽城分行行長儲(chu) 曉慶說,鹽城分行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綠色領域市場主體(ti) 金融支持力度,持續擴大綠色金融服務覆蓋麵,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截至7月末,中國銀行鹽城分行綠色信貸總餘(yu) 額已達99.88億(yi) 元,較年初新增35.41億(yi) 元,增幅54.92%,綠色信貸占比持續上升。
鹽城創詠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的“新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鹽城高新區2022年度重點項目。“得知項目需要貸款支持,我們(men) 立即上報審批,僅(jin) 7天就為(wei) 企業(ye) 拿到批複,並於(yu) 6月順利投放貸款。”儲(chu) 曉慶說。
通過持續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鹽城實現了產(chan) 業(ye) 和生態雙贏。2022年上半年,鹽城全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全省第二;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3.1%、8.3%,均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間,鹽城將全力推動新能源產(chan) 業(ye) 邁上新台階,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2000萬(wan) 千瓦,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規模將達2000億(yi) 元。
《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3日第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