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十年@每一個奮鬥的你】“80後”女大學生返鄉當“新農人”:種水稻十餘載 勇於創新嚐試

發布時間:2022-10-17 15:4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

  每一個(ge) 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wei) 億(yi) 萬(wan) 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ge) 奮鬥的你。讓我們(men) 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福建上杭10月17日電 (張金川 廖珍妹)從(cong) 村裏考出去的第一位女大學生,到回鄉(xiang) 當“泥猴子”;從(cong) 大城市的財經記者,到反哺故土做起新型農(nong) 民。

  時光一晃而過,梁永英回到家鄉(xiang) 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種田已十餘(yu) 年。如今,她不僅(jin) 是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聚勝家庭農(nong) 場的場長,還是龍岩市新農(nong) 人協會(hui) 會(hui) 長、龍岩市人大代表。

  金秋時節,中新社記者來到上杭縣中都鎮軍(jun) 聯村見到梁永英時,她正在田間地頭巡查水稻長勢。看著即將收割的水稻,她說:“今年水稻種植麵積500多畝(mu) ,較去年有所增加;早稻畝(mu) 產(chan) 與(yu) 去年持平,晚稻豐(feng) 收在望,加上市場價(jia) 格和國家補貼均遞增,全年收入預計增加20萬(wan) 元人民幣以上。”

  1983年出生的梁永英,2002年考入華東(dong) 政法大學。大學畢業(ye) 在外工作5年後,她與(yu) 丈夫一起帶著孩子回到中都鎮,開始與(yu) 田地為(wei) 伴,種植水稻。

  2014年,這位返鄉(xiang) 女大學生在軍(jun) 聯村創立上杭縣聚勝家庭農(nong) 場。讓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個(ge) 家庭農(nong) 場先後獲評為(wei) 龍岩市大中專(zhuan) 學生返鄉(xiang) 農(nong) 業(ye) 創業(ye) 示範基地、龍岩市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實訓基地、福建省示範家庭農(nong) 場、全國巾幗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全國糧食安全教育基地。

  創新和嚐試,貫穿梁永英的創業(ye) 始終。她告訴中新社記者,2014年起,她在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海峽合作處支持下,引進種植台灣越光稻;市場反響好,銷售填補多項空白。

  “越光稻在台灣種植多年,屬於(yu) 中高端品種,是由嫁到台灣的龍岩永定人盧月香和她的團隊帶回家鄉(xiang) 龍岩試種的。”梁永英說,因緯度和氣候與(yu) 台灣相似,越光稻試種很順利,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現象。

  2020年,梁永英主導的“台灣越光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獲得福建省勞模工作室優(you) 秀成果獎。對此,上杭縣副縣長郭夏媛認為(wei) ,加強閩台合作,實現了台灣農(nong) 業(ye) 良種和關(guan) 鍵技術的集成示範推廣。

  “要勇於(yu) 更新品種,嚐試種出更優(you) 質的米。”現在,梁永英生產(chan) 的“都瑞康”大米賣到了中國各地,還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wei) 綠色食品A級產(chan) 品,並獲得“福建省好糧油”稱號。

  2015年起,梁永英挨家挨戶溝通,成功集中連片流轉耕地800多畝(mu) 種植雙季稻,成為(wei) 上杭縣最大的種糧大戶。今年,她的雙季稻種植麵積近500畝(mu) 。

  “至此,基礎算牢固了,我有勇氣去嚐試機械化了。”梁永英認為(wei) ,她的勇氣,是知識累積起來的。“這些年一直在充電,縣市政府部門經常組織學習(xi) 培訓。”

  近年來,梁永英投資購置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全自動烘幹機成套設備等各類新型農(nong) 機具,提升糧食生產(chan) 機械化作業(ye) ;建成溫控工廠化育秧棚、烘幹房,實施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試點項目,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

  “小丘改大丘,分散變連片,在南方丘陵地區成功實踐了糧食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以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了父輩糧食耕種模式,讓農(nong) 戶增收增效,也解決(jue) 部分就業(ye) 問題。”梁永英說。

  作為(wei) 龍岩市返鄉(xiang) 農(nong) 業(ye) 創業(ye) 典型,梁永英還率先試驗畜禽養(yang) 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稻魚、稻鰍立體(ti) 種養(yang) 試點,發展生態循環農(nong) 業(ye) ,引領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全力構建“農(nong) 場+農(nong) 戶”全產(chan) 業(ye) 鏈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1000多戶種植戶共同提高科學耕種水平,並幫助2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我一直希望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致富,在全國打響中都鎮大米品牌。”今年,中都鎮入選全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創業(ye) 名單,梁永英自創的“都瑞康”大米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強鎮創建品牌。

  2017年,梁永英投資建成年產(chan) 量3.5萬(wan) 噸大米加工生產(chan) 線,完成糧食生產(chan)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實現種植、倉(cang) 儲(chu) 、加工、服務、銷售一體(ti) 化發展。

  在梁永英的帶動下,上杭縣湧現出60多戶百畝(mu) 以上規模種糧大戶。她認為(wei) ,這得益於(yu) 中都鎮“魚米之鄉(xiang) ”優(you) 質原糧基地優(you) 勢,加工的精品大米受到市場歡迎,“在商超銷售,與(yu) 眾(zhong) 多國企合作共建,走上了高端定製路線,還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國家重視糧食安全的好政策、當地的技術支撐、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支持、個(ge) 人的堅持,這四樣缺一不可。”談起回鄉(xiang) 創業(ye) 感受,梁永英認為(wei) ,未來搞農(nong) 業(ye) ,一定有看頭。她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加入“新農(nong) 人”隊伍,紮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農(nong) 村地區。(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