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百億“爆款” 券結基金年內首發規模破千億
今年以來券結模式基金規模持續快速增長。近日,雖然市場低迷,仍有百億(yi) 爆款券結基金問世,由此年內(nei) 券結基金發行規模一舉(ju) 突破千億(yi) 元。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券結模式深化了券商和基金之間的合作,券商發力代銷基金等財富管理業(ye) 務動力更足。
前三季發行數猛增近50%
券結基金又出百億(yi) 爆款
Wind統計顯示,股票市場行情不及去年,前三季度仍有137隻券結模式基金成立,發行總規模905億(yi) 元,平均單隻基金募資6.61億(yi) 元。雖然單隻基金平均規模較去年有所下降,但發行數量較去年前三季度的93隻,增幅接近50%,距離去年全年的148隻也相去不遠。由此,券商結算模式基金總數量達到431隻,最新總規模為(wei) 5085億(yi) 元。
不僅(jin) 前三季度發行數量大增,國慶節後又有券結模式“爆款”基金出現。10月13日,由知名基金經理趙詣掌舵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迎來發行,兩(liang) 天募資超百億(yi) ,提前結募並開啟比例配售。值得注意的是,作為(wei) 泉果基金旗下首隻公募產(chan) 品,該基金采用券結模式。算上此前易方達品質動能三年持有期基金,今年以來已有2隻百億(yi) 級券結模式的主動權益新發基金產(chan) 生。
據統計,今年以來首發規模10億(yi) 元以上的券結模式基金合計19隻,除了上述兩(liang) 隻百億(yi) 基,主動權益基金還有興(xing) 證全球合瑞、南方均衡成長、安信遠見成長、中泰興(xing) 為(wei) 價(jia) 值精選等,募資規模普遍在20億(yi) 到50億(yi) 之間;固收類基金中惠升中債(zhai) 1-5年政策性金融債(zhai) 、淳厚同業(ye) 存單指數7天持有等發行規模也較大。
深圳一家資深基金券商業(ye) 務負責人表示,券商結算模式受到政策鼓勵,券商基金代銷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再加上對券商研究服務等需求,基金公司也願意和券商深度合作,券結基金得以不斷增加。
南方基金也表示,由托管行結算模式轉為(wei) 券結模式,一是符合監管鼓勵的方向,二是基金管理人深度綁定券商,有利於(yu) 借助券商做好產(chan) 品持營和投資者陪伴,未來券商結算模式發展空間巨大。
發展空間巨大
券商積極發力基金業(ye) 務
2017年年底,證監會(hui) 發文試點券商結算模式,首批6家新基金公司開始采用這一模式。到2019年年初,由試點轉入常規,鼓勵老基金公司的新產(chan) 品也采用券商結算模式。由於(yu) 基金業(ye) 務給券商帶來的巨大吸引力,券商也在積極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
對於(yu) 券商而言,券結模式基金帶來的最直接變化是交易傭(yong) 金分配不再受限原托管人模式下,一家基金公司給一家券商分倉(cang) 不超30%的上限限製。基金交易傭(yong) 金分倉(cang) 對券商也是一塊重要收入,目前券商結算基金雖然占比還不大,但數量在不斷增長,尤其是新基金。
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券商分倉(cang) 傭(yong) 金較去年同期略微回落,券商結算模式基金的傭(yong) 金卻有翻倍式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券商結算基金分倉(cang) 交易傭(yong) 金5.38億(yi) 元,去年上半年隻有2.77億(yi) 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券結基金不斷增多。以前一隻基金給很多券商分倉(cang) ,如今券商結算模式下,交易席位得到集中。如去年僅(jin) 睿遠成長價(jia) 值一隻基金的交易傭(yong) 金便達6470萬(wan) 元,全部分給中信證券。
也有券商表示,要依托公司大銷售平台,持續鞏固券結業(ye) 務優(you) 勢。興(xing) 業(ye) 證券在今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持續鞏固在券結業(ye) 務方麵的先發優(you) 勢,依托公司大銷售平台,進一步覆蓋機構客戶金融產(chan) 品投資需求,以布局基金To B業(ye) 務為(wei) 新抓手,建立券結業(ye) 務生態圈。
實際上,不隻結算、交易,券商在基金托管方麵也積極發力。近日,第一創業(ye) 證券獲批基金托管資格,成為(wei) 繼東(dong) 方財富證券和南京證券後,年內(nei) 第三家拿到基金托管牌照的券商,獲得基金托管資格的券商由此達到30家,還有多家券商正在申請入場。2021年基金托管費合計289億(yi) 元,對券商而言又是一個(ge) 重要業(ye) 務領域。
有券商研究人士表示,向財富管理轉型已成為(wei) 越來越多券商的共識。而和基金加深合作,也是券商財富管理的重要發力點,有利於(yu) 優(you) 化券商收入結構,拓展輕資產(chan) 的多元化收入來源。(中國基金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