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煤炭大縣”山西柳林走出農業振興新路:調結構 擴規模 拓品牌

發布時間:2022-10-18 11: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10月17日電 題:“煤炭大縣”山西柳林走出農(nong) 業(ye) 振興(xing) 新路:調結構 擴規模 拓品牌

  作者 劉小紅

  寒露時節,素有“中國棗鄉(xiang) ”之稱的柳林縣,28萬(wan) 畝(mu) 紅棗林迎來豐(feng) 收。當前,柳林縣以紅棗文化為(wei) 載體(ti) ,在大力發展紅棗深加工產(chan) 業(ye) 之餘(yu) ,打造“旅遊+”文旅發展模式,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近年來,“煤炭大縣”山西柳林在推動農(nong) 業(ye) 調結構、擴規模、拓品牌、延鏈條,全麵打響紅棗、核桃兩(liang) 大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戰的同時,培育出旱椒、木耳、湖羊、肉牛、中藥材五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現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的良好局麵。

  據悉,柳林縣製定紅棗振興(xing) 規劃,高標準打造科技示範園區,推進紅棗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整合12家企業(ye) 成立紅棗振興(xing) 公司,與(yu) 山西農(nong) 大、山西中醫藥大學開展了校地合作,研發出棗芽茶、紅棗咖啡、青棗圈、黃芪雜糧餅等功能性食品、飲品,並在太原、北京、深圳等地成立柳林商會(hui) ,在澳大利亞(ya) 悉尼、德國馬格德堡成立商務代表處。

  柳林縣現有多家中小規模紅棗深加工企業(ye) ,加工生產(chan) 蜜棗、貢棗、灘棗等20餘(yu) 個(ge) 初加工產(chan) 品,遠銷印度、南非、英國、美國、巴西等國,紅棗已經成為(wei) 傳(chuan) 播柳林文化的良好載體(ti) 、展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推動民眾(zhong) 增收致富的富民產(chan) 業(ye) 。

  當前,柳林縣留譽鎮鳳凰嶺萬(wan) 畝(mu) 核桃基地,呈現出一派好“豐(feng) ”景,農(nong) 戶正搶抓農(nong) 時進行采摘、脫皮清洗、晾曬、供應市場等工作。2018年,該基地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核桃示範基地名單。

  記者了解到,隨著核桃種植麵積不斷擴大,留譽鎮於(yu) 2021年探索出一條冷榨核桃油的致富新路,一瓶瓶金黃透亮的核桃油走出山村,走向市場。據悉,留譽鎮雲(yun) 興(xing) 台合作社以核桃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建立起從(cong) 采購、存儲(chu) 、成品加工、銷售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解決(jue) 核桃價(jia) 低、銷售難等問題,讓核桃真正成為(wei) 農(nong) 戶“致富果”。

  在發展農(nong) 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方麵,柳林縣以調整、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為(wei) 主線,因地製宜發展辣椒產(chan) 業(ye) 。

  柳林縣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晝夜溫差明顯,這裏生產(chan) 的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優(you) 良。柳林縣政府引進的朝天椒具有適應性強、品質好、產(chan) 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特點。

  記者了解到,柳林縣采用“市場+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發展辣椒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2022年,柳林縣種植旱地辣椒1萬(wan) 畝(mu) ,覆蓋全縣15個(ge) 鄉(xiang) 鎮,通過覆膜、移栽、田間管理、采摘等分工模式,可帶動5000多農(nong) 戶直接受益,人均增收5000餘(yu) 元。

  為(wei) 完善辣椒產(chan) 業(ye) 鏈條,柳林縣將提高裝備、技術服務水平,輻射擴大種植麵積,暢通銷售渠道,打造“柳林旱椒”品牌。據了解,柳林縣將通過3年至5年,規模發展5萬(wan) 畝(mu) 辣椒種植,帶動周邊縣市再發展5萬(wan) 畝(mu) ,整體(ti) 達到10萬(wan) 畝(mu) 種植規模,提高產(chan) 業(ye) 整體(ti) 效益,帶動更多農(nong) 戶增收致富,真正實現“小”辣椒“大”產(chan) 業(ye) 。

  眼下正值朝天椒采收季,在柳林縣八盤山村的辣椒烘幹廠車間內(nei) ,工人們(men) 正在對剛收購的新鮮辣椒進行篩選、烘幹、裝車。(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