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精準發力 中國護航實體經濟行穩致遠
(經濟觀察)持續精準發力 中國護航實體(ti) 經濟行穩致遠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持續精準發力 中國護航實體(ti) 經濟行穩致遠
作者 劉文文
中國正在持續發力穩實體(ti) 經濟。
日前,中國銀行、農(nong) 業(ye) 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發布公告,表示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有效服務實體(ti) 經濟,助力穩定經濟大盤。
國有大行“頭雁”作用凸顯
實體(ti) 經濟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石。作為(wei) 金融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ye) 銀行一直是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力軍(jun) 。
根據相關(guan) 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國有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高效服務實體(ti) 經濟。
總體(ti) 來說,五大行貸款規模均實現較好增長。截至2022年9月末,建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yu) 額近20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工商銀行境內(nei) 人民幣貸款餘(yu) 額比上年末淨增加2.2萬(wan) 億(yi) 元。
農(nong) 業(ye) 銀行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2.2萬(wan) 億(yi) 元。三季度末,中國銀行客戶貸款較年初增加1.69萬(wan) 億(yi) 元,達到17.41萬(wan) 億(yi) 元。交通銀行前9個(ge) 月融資總量超過8000億(yi) 元。其中,境內(nei) 人民幣各項貸款較上年末增加6444億(yi) 元。
在國有大行“頭雁”效應下,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等數據超預期上升。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1.36萬(wan) 億(yi) 元;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wei) 27.77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多3.01萬(wan) 億(yi) 元。
據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9月社融同比增速10.6%,較8月回升0.1個(ge) 百分點,結束了自2022年6月以來的持續下行趨勢。其中,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57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7964億(yi) 元。
“穩增長政策下國有大行發揮‘頭雁’作用,預計10月和四季度大行仍是信貸投放主力,配合各類穩增長政策對社融增長起到支撐。”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銀行業(ye) 首席分析師戴誌鋒說。
為(wei) 實體(ti) 經濟精準注入“活水”
今年以來,中國持續發力為(wei) 實體(ti) 經濟精準注入“活水”。實體(ti) 經濟有效金融供給持續增加,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支持不斷加強。
首先,重點領域貸款支持力度不減。截至9月末,國家開發銀行今年已發放貸款131億(yi) 元助力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了信息技術、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44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71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
其次,普惠貸款顯著增加。中國銀保監會(hui)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ge) 月,製造業(ye) 貸款新增3.7萬(wan) 億(yi) 元,增量為(wei) 去年同期1.8倍。8月末,用於(yu) 小微企業(ye) 的貸款餘(yu) 額56.7萬(wan) 億(yi) 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22.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3.3%。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yu) 額6.3萬(wan) 億(yi) 元。
此外,綠色信貸增幅明顯。截至9月末,建設銀行綠色貸款近2.6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末增加6300億(yi) 元,增幅為(wei) 32%;中國銀行綠色信貸較年初增長約36%;工商銀行綠色貸款較年初增長約9500億(yi) 元,增幅為(wei) 34%;交通銀行綠色信貸餘(yu) 額超6000億(yi) 元,較上年末增幅超25%。
戴誌鋒分析,從(cong) 國有大行信貸投放結構看,製造業(ye) 、綠色和普惠貸款較年初增速明顯超過總貸款增速,體(ti) 現了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護航“實體(ti) 經濟”未來怎麽(me) 做?
展望未來,金融係統應如何進一步護航實體(ti) 經濟行穩致遠?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要通過進一步優(you) 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ti) 係、市場體(ti) 係、產(chan) 品體(ti) 係,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要確保金融發展不偏離服務人民和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本源,同時充分發揮金融市場機製作用。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金融與(yu) 實體(ti) 經濟的良性循環。”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表示,加強對實體(ti) 產(chan) 業(ye) 運行規律的深入研究,提高金融服務的針對性至關(guan) 重要。要瞄準服務對象,加大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科技產(chan) 業(ye) 以及關(guan) 鍵核心產(chan) 業(ye) 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助推產(chan) 業(ye) 結構高質量轉型。
“時至今日,實體(ti) 經濟的內(nei) 涵越發廣泛,互聯網行業(ye)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個(ge) 性生產(chan) 、柔性生產(chan) 、定製生產(chan) 、快速生產(chan) 等新型生產(chan) 方式開始普及,金融體(ti) 係應緊跟實體(ti) 經濟發展趨勢,大規模普及現代信息數據技術,不斷提高服務效率。”蔡之兵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