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市監部門探索創新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10-19 15: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圍繞積極探索製度創新、體(ti) 製機製創新和政策創新,從(cong) 科創中心建設、“兩(liang) 區”建設、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方麵高質量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全力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五子聯動”成局成勢,形成高質量發展“一盤棋”,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北京實現高質量發展。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推動科創中心建設

  近年來,北京市市場監督監督管理局堅持把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作為(wei) 助企惠企,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先後建設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澱區、昌平區、延慶區4個(ge) 試點平台,以服務“專(zhuan) 精特新”中小微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為(wei) 重點,今年以來,累計服務企業(ye) 3000餘(yu) 家。

  在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和產(chan) 業(ye) 園區設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站,精準服務企業(ye) ,優(you) 化企業(ye) 營商環境。2021年以來,共計為(wei) 90餘(yu) 家企業(ye) 提供130餘(yu) 次服務,為(wei) 企業(ye) 提質增效,節約費用及增長利潤共計約1800萬(wan) 元。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成果轉化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平台,著力打造製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的科技成果轉化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新模式,目前已入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國先進典型案例。

  打造產(chan) 業(ye) 計量協同創新平台助力“兩(liang) 區”建設

  以“兩(liang) 區”建設為(wei) 契機,圍繞高精尖主導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計量需求,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揮計量在服務產(chan) 業(ye) 升級和轉型發展中的重要基礎支撐作用,加快推進“產(chan) 檢學研用資”多元主體(ti) 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平台建設,聯合7個(ge) 部門在經開區推動成立了“北京市產(chan) 業(ye) 計量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建設集新技術新產(chan) 品研發展示、標準研製、計量測試、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計量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通過提供全產(chan) 業(ye) 鏈條的產(chan) 業(ye) 計量技術創新服務和係統化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在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製造等環節“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計量技術難題。

  中心成立以來,盤活現有計量測試技術資源,促進計量測試服務與(yu) 重點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快速形成質量、標準、知識產(chan) 權融合聯動的計量服務體(ti) 係。

  組建數字經濟標準委員會(hui) 強化標準化支撐力量

  標準化工作在數字經濟創新突破上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是建立協調統一的數字經濟治理框架和跨部門跨地區協同監管機製的重要手段。

  為(wei) 了強化標準規範引領作用,助力數字經濟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聯合20餘(yu) 家委員單位共同發起全國首家以“數字經濟”為(wei) 工作領域的地方標準化非法人技術組織——“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於(yu) 2022年6月29日正式成立。標委會(hui) 將研究建立數字經濟標準體(ti) 係,強化數字經濟標準化引領和支撐作用。作為(wei) 組建單位。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匯聚行業(ye) 資源、凝聚行業(ye) 共識,不斷推動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準化工作邁上新台階,為(wei) 北京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依法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水平

  2022年6月1日,《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對經營者發行與(yu) 兌(dui) 付單用途預付卡行為(wei) 進行規範,配套7類合同示範文本。

  為(wei) 讓消費者用卡更安全,《條例》按照規範發展、行業(ye) 監管、社會(hui) 共治、風險防範的原則,構建了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的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製度。事前“失信禁入”,經營者有嚴(yan) 重失信行為(wei) 的,不得發行預付卡或者為(wei) 消費者辦理續卡;事中“風險預警”,建立資金存管製度,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建設預付卡預收資金存管信息平台,各行業(ye) 主管部門根據行業(ye) 風險情況,確定備案和資金存管標準,實現行業(ye) 風險預警;事後“失信懲戒”,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歸集失信數據,並向社會(hui) 公布,有關(guan) 部門依法采取相關(guan) 信用管理措施。

  截至2022年9月底,已有23家存管銀行與(yu) 平台實現對接,納入存管的企業(ye) 超過1100家,實時資金存管額高峰時超過70億(yi) 元。

  參與(yu) 營商環境一體(ti) 化建設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立足職能,係統推進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ti) 化建設。圍繞市場監管執法職能,三地構建起京津冀“1+N”執法協作體(ti) 係,建立京津冀執法協作線索移送和案件協查機製,向兩(liang) 地市場監管部門通報移送違法線索,形成執法辦案協同聯動合力。

  2022年9月15日,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ti) 化框架協議簽署。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製定了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ti) 化發展框架商事製度和監管執法兩(liang) 個(ge) 子協議。在商事製度方麵,致力於(yu) 共同推進企業(ye) 開辦、變更、注銷政策流程協同一致,全麵清理對企業(ye) 跨區域經營、遷移設置的不合理條件和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政策;在監管執法方麵,著力推動監管執法領域係統、數據、信息互通,完善線索移送機製、執法協助機製、執法聯動機製,共同推動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ti) 化進入新階段、邁上新台階。(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