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族”盼望能方便地接受職業培訓
當下的老年大學多側(ce) 重唱歌、書(shu) 法、中醫養(yang) 生,關(guan) 注“老有所為(wei) ”培訓需求的並不多——
【聚焦職場“銀發族”的急難愁盼⑤】“銀發族”盼望能方便地接受職業(ye) 培訓
閱讀提示
在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當下,越來越多的超齡老年人選擇再就業(ye) ,然而他們(men) 的就業(ye) 渠道卻麵臨(lin) 缺乏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會(hui) 和就業(ye) 信息閉塞等障礙。如何在政策、法規層麵上有所突破,幫助超齡勞動者實現再就業(ye) 的機會(hui) ?
“老年人找工作不容易!”63歲的王蘊華最近有些苦悶。從(cong) 國企退休後,照顧外孫成為(wei) 她生活的重心。而隨著外孫開始上學,耐不住寂寞的她想要找份工作,卻卡在了第一關(guan) :“以前搞技術,這幾年知識更新太快,返崗很困難,精力也跟不上,想要換個(ge) 方向,但不知道能做什麽(me) 。”
眼下,不少“初老族”渴望重返職場,但由於(yu) 就業(ye) 競爭(zheng) 力較弱,加之信息來源單一,導致擇業(ye) 範圍狹窄。而傳(chuan) 統的老年教育側(ce) 重於(yu) “老有所樂(le) ”,無法提供就業(ye) 指導和技能培訓。
那麽(me) ,在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當下,麵對有待健全的老年就業(ye) 服務體(ti) 係,法規政策層麵需要哪些突破?
“銀發族”湧入勞動力市場
近來,越來越多的低齡老年人選擇繼續工作或再就業(ye) 。BOSS直聘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該平台活躍的55歲以上求職者數量同比上漲27%。崗位描述裏明確“歡迎退休人員”的崗位同比上漲33%。其中,財務會(hui) 計、醫療健康、出版編輯等行業(ye) 占據了八成以上。
“雇傭(yong) 超齡勞動者,企業(ye) 無需為(wei) 其繳納社保,減輕了用工成本,而且跟年輕人相比,他們(men) 不把對薪酬和晉升的追求放在首位,更注重自我價(jia) 值的實現。”從(cong) 事人力資源服務多年的劉瑜告訴記者,“銀發族”在就業(ye) 市場有其優(you) 勢,經驗豐(feng) 富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尤其受歡迎。
當下,老年人力資源存在巨大的開發潛力。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yi) 人,其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60歲及以上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為(wei) 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個(ge) 百分點。
“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給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了挑戰,但也蘊藏著新的‘人口紅利’。”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開發與(yu) 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分析稱,很多低齡老年人身體(ti) 尚好,有意願也有能力發揮餘(yu) 熱。若能有效開發、利用這部分人力資源,將有助於(yu) 緩解勞動力供給下降的趨勢,為(wei) 經濟發展提供新活力,對老人自身和整個(ge) 社會(hui) 都大有裨益。
老年就業(ye) 服務體(ti) 係有待健全
對於(yu) 大多數沒有專(zhuan) 業(ye) 特長的老年人來說,重新出發並不容易。從(cong) 電子廠提前退休後,張豔林一直賦閑在家,偶爾接一些零碎的手工活兒(er) 。“這幾年,養(yang) 老護理員、育兒(er) 嫂等行業(ye) 發展得好,我也想嚐試一下,但沒有係統學習(xi) 的機會(hui) ”。
希望轉換跑道的王蘊華,同樣有著“求學無門”的苦惱。她曾到當地的老年大學谘詢,卻失望而歸:“唱歌、書(shu) 法、中醫……課程都側(ce) 重於(yu) 健康養(yang) 生、陶冶情操,找不到就業(ye) 導向的培訓。”
記者采訪發現,作為(wei) 老年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各地老年大學的辦學基本圍繞“老有所樂(le) ”展開,旨在增加退休生活的樂(le) 趣,尚未關(guan) 注到日益增長的“老有所為(wei) ”培訓需求。
“隨著社會(hui) 發展,即便是傳(chuan) 統崗位,技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就業(ye) 能力和職業(ye) 需求往往存在脫節,因此開展技能培訓十分重要。”王霆坦言,我國老年職業(ye) 教育目前主要由開放大學和公益機構開辦,起步晚、規模小、不均衡,市場化程度較低。
華東(dong) 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李淩雲(yun) 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職業(ye) 技能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在職職工以及幾類重點群體(ti) ,如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進城務工農(nong) 民、下崗失業(ye) 人員等。超齡勞動者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往往沒有合適的培訓項目或者不符合享受培訓費用減免的條件。”
記者在查詢各地職業(ye) 培訓補貼發放規則時也發現,隻有法定勞動年齡內(nei) 的勞動者可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並按規定享受補貼,這一限製進一步堵塞了超齡勞動者提升技能的通道。
除了再就業(ye) 技能薄弱,應聘渠道不暢是“銀發族”麵臨(lin) 的另一道坎。張豔林告訴記者,自己身邊親(qin) 戚朋友的資源有限,讀研的女兒(er) 幫她在招聘網站上搜索職位,發現不是限製年齡,就是有學曆門檻,合適的機會(hui) 少之又少。“像我女兒(er) 她們(men) 學校,對應屆生有一對一的就業(ye) 幫扶,還會(hui) 推薦崗位。”張豔林對此有些羨慕,在她看來,“老年人更需要這種指導”。
王霆向記者表示,在以年輕人為(wei) 主的勞動力市場中,老年人通常被排除在就業(ye) 服務體(ti) 係之外。招聘網站、勞務公司、中介機構鮮少推出有針對性的求職信息,他們(men) 隻能向熟人網絡尋求幫助。
“老有所為(wei) ”需多方護航
麵對超齡勞動者的就業(ye) 需求和現實困境,相關(guan) 法律政策可以有哪些調整?
在老年職業(ye) 教育體(ti) 係的構建上,王霆建議,一方麵,要在法律層麵有所突破,在職業(ye) 教育融入終身教育體(ti) 係的背景下,相關(guan) 法規也應對老年職業(ye) 教育做出保障,例如增發技能培訓補貼。另一方麵,豐(feng) 富辦學主體(ti) ,既推動老年大學試水職業(ye) 教育,也鼓勵社會(hui) 機構積極參與(yu) ,為(wei) 老年人提供真正對接產(chan) 業(ye) 需求的培訓項目,幫助其擴大就業(ye) 領域、提高擇業(ye) 能力。
李淩雲(yun) 認為(wei) ,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就業(ye) 不再以退休年齡為(wei) 限,有部分勞動者甚至會(hui) 終身就業(ye) ,因此職業(ye) 教育也應當調整為(wei) “終身教育”。人社部門可以出台優(you) 惠政策,鼓勵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開發更多適合超齡勞動者的培訓項目,並提供學費的減免或者補貼。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應發揮社區街道作用,對區域內(nei) 低齡老年人口的數量、職業(ye) 需求、文化程度等進行調研,統籌使用轄區內(nei) 各單位不同時段閑置的公共資源,為(wei) 老年職業(ye) 教育提供師資、場所、設施。
為(wei) 暢通老齡人群就業(ye) 渠道,劉瑜建議應進一步消除就業(ye) 市場的年齡歧視,為(wei) 超齡勞動者創造良好就業(ye) 環境。同時,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搭建再就業(ye) 服務平台,發布職業(ye) 信息、開展就業(ye) 指導,根據老年人的興(xing) 趣、特長推薦崗位。(王蘊華、張豔林為(wei) 化名)本報記者 陳曦 (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