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高層頻換 消金公司求變

發布時間:2022-10-20 15:31:00來源: 北京商報

  持牌消金公司高層“換血”對業(ye) 內(nei) 來說並不陌生,但今年以來變動尤為(wei) 頻繁。據北京商報記者10月19日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招聯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在內(nei) 的至少17家消金機構出現人事變動,變動次數已達25次,其中更有甚者出現了4次以上人事變動,涉及崗位包括董事長、總裁、總經理、副總裁、董事等核心職位。

  17家發生高層變動

  消金行業(ye) 最近的一次履新主要出現於(yu) 招聯消費金融。根據深圳銀保監局日前發布的一則任職資格批複,核準王良任招聯消費金融副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擬任人應當自該批複之日起3個(ge) 月內(nei) 到任並向深圳銀保監局報告。

  對於(yu) 招聯消費金融此次高層變動,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主要是因為(wei) 該公司股東(dong) 方高管層調整推動。招聯消費金融成立於(yu) 2015年3月,股東(dong) 為(wei) 中國聯通和招商銀行,二者各自占股50%。此前的4月21日,招聯消費金融曾公告宣布,按照公司治理規定,根據股東(dong) 會(hui) 決(jue) 議,田惠宇不再擔任招聯消費金融董事、副董事長;另在5月19日,自1995年就加入招行的王良被招商銀行公告正式聘任為(wei) 銀行行長。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任招聯消費金融副董事長,一方麵體(ti) 現出招行對消費金融業(ye) 務的重視,另一方麵也能夠推動招行與(yu) 消金業(ye) 務的充分協同以及雙向互補,使得其在大零售戰略中發揮更好作用。”易觀分析金融行業(ye) 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評價(jia) 道。

  事實上,不僅(jin) 僅(jin) 是招聯消費金融,北京商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hui) 披露以及天眼查等渠道信息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包括小米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等在內(nei) 的至少17家消費金融公司發生高層人事變動。

  從(cong) 變更崗位來看,主要涉及到董事長、總裁、總經理、首席信息官等核心職位,另外也有不少公司出現董事監事變更舉(ju) 動。

  另從(cong) 時間點來看,機構高層“換血”最為(wei) 頻繁的時間主要在4月和8月,僅(jin) 在這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就有共11家消費金融公司新任了公司總裁、總經理、董事等職位。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yu) 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消費金融公司高管的變動,與(yu) 公司的變化及行業(ye) 競爭(zheng) 有關(guan) 。一方麵,因為(wei) 消金公司股東(dong) 變更、股東(dong) 人事變動和新業(ye) 務開展,而調整董事和新增高管人員;另一方麵,消金公司之間,消金公司與(yu) 其他機構之間的競爭(zheng) 日益激烈,消費金融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業(ye) 務調整和高管的變動都可能增加,人才在各類機構之間也會(hui) 多向流動。

  股東(dong) 變更等多因素推動

  針對前三季度公司高層變動的原因,大多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均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為(wei) 公司正常人事變動,有的稱為(wei) 年限內(nei) 消費金融公司的高管輪替,還有的則主要來源於(yu) 股東(dong) 變更推動,高管變更係公司根據業(ye) 務模式、發展規劃等做出的一係列安排。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觀察來看,各家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變動的情況不盡一致,比如有些是因為(wei) 股權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有些則是因為(wei) 母行或母公司的管理層發生了較大變化,還有的是因為(wei) 此前自身業(ye) 績承壓、需要通過人員調整來推動經營改善等。

  不過這一背後仍有共性之處。金天補充,那就是消金公司股東(dong) 普遍對消金公司的持牌價(jia) 值及其在整體(ti) 生態中的作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希望加大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因此新任高管多在母公司擔任高管或相關(guan) 業(ye) 務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同時具有金融科技等行業(ye) 背景,能夠更好地推動消金公司與(yu) 母行生態及外部生態的融合、合作。

  在業(ye) 內(nei) 看來,持牌消費金融董監高頻繁變動,是各家機構順應變革、銳意進取的一個(ge) 縮影,不過,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有不少公司在一年內(nei) 出現了2次以上人事變動,更有甚者僅(jin) 在4個(ge) 月內(nei) 就頻繁變更了4次,其中職位涉及到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等。

  高管變動,有利有弊。一般來說,通過正常範圍內(nei) 的高管人員更迭,引入專(zhuan) 業(ye) 能力更強的人才,有利於(yu) 機構“新陳代謝”,但往往董事長和總裁等核心崗位的變動,對於(yu) 公司業(ye) 務的影響卻比較大,甚至會(hui) 帶來機構後續整個(ge) 戰略和人事上的進一步調整。在於(yu) 百程看來,這種調整帶來的後續影響,還得市場檢驗,但凡事應有個(ge) 度,如果變動過於(yu) 頻繁,則往往表明公司的戰略和管理不穩,對業(ye) 務開展並不利。

  走差異化競爭(zheng) 之路

  回顧消金行業(ye) 年內(nei) 發展關(guan) 鍵,並購事件多發,馬太效應加劇,隨著各類巨頭入局,行業(ye) 也麵臨(lin) 更為(wei) 激烈的競爭(zheng) 。整體(ti) 看,消費金融行業(ye) 目前仍處於(yu) 不斷規範、利率下降、持續數字化以及競爭(zheng) 者增多的格局中。

  前不久輿論高度關(guan) 注的國有行加碼布局消費金融的消息進一步釋放了信號,消金牌照如今也逐步成為(wei) 巨頭布局零售業(ye) 務、發力生態圈建設的戰略構成。此背景下,如何選擇合適的業(ye) 務路線、如何就當下業(ye) 務降本增效、如何實施差異化路線進行展業(ye) ,也成為(wei) 了多家消金公司發展的現實問題。

  消費金融公司之間的競爭(zheng) ,已經更加體(ti) 現為(wei) 綜合能力的競爭(zheng) 。除了技術層麵之外,資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資產(chan) 端的客群質量和控製能力以及合規經營能力等,都是消金機構需要加強的硬實力。

  可以看到不少機構都有動作,除了前述的董高監頻變以外,也有多家機構在謀劃增資補血,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已有近10家機構在年內(nei) 出現了增資、發債(zhai) 或核準開展ABS業(ye) 務等動作。

  蘇筱芮則指出,伴隨著消費金融行業(ye) 從(cong) 高速發展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其精細化的發展趨勢愈發明顯,消費金融公司在深入挖掘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住房、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領域機會(hui) 的過程中,有多個(ge) 方向可跟緊趨勢。

  一是進一步做好客群細分,可考慮針對細分群體(ti) 結合場景提供合適的產(chan) 品,確保資金用到實處;二是運用科技等手段在前期做好授信工作,探索用自動化建模、智能審核等方式提升業(ye) 務效率,挖掘數據在金融領域存在的價(jia) 值潛力,以此節約融資成本;三是持續優(you) 化對重點客群的服務,可通過科技等方式提升用戶體(ti) 驗、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觸達客群等;四是建立高效、暢通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溝通機製,傾(qing) 聽市場訴求,持續跟進和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現階段市場需求與(yu) 痛點,持續迭代自身產(chan) 品以及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