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重金”騎行:騎友花費幾萬購車不在少數

發布時間:2022-10-20 15:36:00來源: 北京商報

  步入10月以來,“騎行”成為(wei) 熱門的旅行方式。馬蜂窩旅行玩樂(le) 大數據顯示,10月以來各地“騎行”相關(guan) 搜索熱度平均漲幅超100%。伴隨騎行的走熱,今年不少車行的銷量也隨之上漲。有騎友表示,花費數萬(wan) 元到20萬(wan) 元升級騎行裝備,在騎行圈早已不罕見,甚至購買(mai) 一些熱門款自行車要等上半年到一年。如今戶外騎行的火熱也讓不少旅遊企業(ye) 看到了商機,紮堆湧入騎行市場掘金。

  騎友:花費幾萬(wan) 購車不在少數

  陽光明媚、秋高氣爽,騎上自己心愛的座駕去賞秋是一件沁人心脾的事情。“現在的天氣正適合騎行,我基本每天晚上都會(hui) 騎上50-60公裏,多以訓練為(wei) 目的。”騎行愛好者圖圖正穿戴好裝備,準備開始今天的征程。

  而像圖圖一樣熱愛騎行的人並不在少數。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在大運河畔、城區風景優(you) 美的道路上、通往郊區的道路上,總有不同的車隊相繼駛過,大家結伴而行,互相激勵。

  “我們(men) 一般都會(hui) 選擇參加團體(ti) 活動,與(yu) 眾(zhong) 多愛好者組團一起騎行,互相交流經驗。平日晚上一起跑公路,周末去爬山。有時候偶遇過後便是相識。”圖圖興(xing) 奮地說道,“而到了冬天,我的訓練就會(hui) 改為(wei) 騎行台以及室內(nei) 綜合訓練。”

  當下騎行愈發成為(wei) 人們(men) 青睞的出行方式,此時就會(hui) 有部分愛好者“重金”購買(mai) 相關(guan) 裝備。圖圖還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的自行車最早是從(cong) 官方訂購的,當時花費了19800元,隨著自己對於(yu) 騎行的要求越來越高,後來又選配了包括座包、車把以及專(zhuan) 業(ye) 的後撥導輪等適合自己身高、舒適感的一些配件,包括一些廠家讚助的近萬(wan) 元的專(zhuan) 業(ye) 騎行裝備,前前後後投入了6萬(wan) 元左右。”

  另一名騎行愛好者張俠(xia) 也表示,因為(wei) 自己十分熱愛騎行,因此在裝備上花費了數萬(wan) 元用於(yu) 改裝升級。“其實,我的車還不算最貴的,花費幾萬(wan) 元購車的騎友也不在少數,甚至在騎行圈裏還有騎友花費20多萬(wan) 元購買(mai) 騎行自行車及裝備。”圖圖還說道。

  “我們(men) 騎行愛好者也會(hui) 有自己的交流群,經常快到周末了,群裏會(hui) 發布一些騎行地點,有時候也會(hui) 提前組隊騎行,騎友們(men) 也經常會(hui) 在群裏交流騎行裝備等等。”騎行愛好者齊先生說道。

  車行:部分訂單排到明年底

  近年來,隨著參與(yu) 到騎行當中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公路車、山地自行車的銷量也在大幅上漲。

  捷安特望京店店長李旭良表示:“自疫情之後自行車以及裝備的銷量就一直在增長,尤其今年的銷量格外好,相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

  同樣的情況還不止一家車行。TREK騎行概念店回龍觀店店長錦鯉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年來我們(men) 店銷量增長的幅度一年比一年大,今年更為(wei) 明顯,甚至有些款式的自行車經常斷貨,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底。”

  針對不同價(jia) 位自行車的銷售情況,錦鯉還說道:“自行車會(hui) 根據塗裝、變速、輪組的等級等進行定價(jia) ,所以會(hui) 有不同價(jia) 位、不同性能的車售賣。2萬(wan) -3萬(wan) 元這個(ge) 價(jia) 位區間的自行車賣得比較火,配置更適合新手。而頂級的自行車在9萬(wan) -11萬(wan) 元左右,這個(ge) 價(jia) 位的車也賣得很多,會(hui) 有不少客戶有相應的需求。”

  不僅(jin) 僅(jin) 是車行,騎行這股“風”也吹到了戶外運動品牌。迪卡儂(nong) 媒體(ti) 事務總監趙潔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今年我們(men) 的自行車運動產(chan) 品銷售情況整體(ti) 呈向上趨勢,部分車型漲幅在50%以上。其中高端車和適合通勤類型的車款都比較受歡迎,童車尤其火爆。”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騎行不僅(jin) 是一種健康的運動方式,更是一種旅行方式,而此時的騎行正掀起一股熱潮,使不少商家受益。

  旅企:切入市場蹭熱度

  隨著騎行的逐漸“出圈”,圍繞著“騎行經濟”,不少旅遊企業(ye) 也嗅到商機,紛紛進入市場掘金。

  根據艾媒谘詢發布的《2022-2023年全球及中國自行車產(chan) 業(ye) 運行監測與(yu) 消費需求調查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自行車市場規模為(wei) 1940.7億(yi) 元,預計2022年自行車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yi) 元,此後將保持平穩增速,2027年預計可達2657.7億(yi) 元。可見,騎行市場的發展潛力十分可觀。

  行者慧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騎聚社TOMA騎遊創始人李龍海表示:“深度遊、文化遊以及旅遊的碎片化是未來旅遊發展的趨勢。去年5月,我們(men) 在進行本地遊的創新時發現借助助力自行車開展騎遊是可行的,之後便推出了眾(zhong) 多公益性質以及非公益性質的騎遊產(chan) 品。消費者對於(yu) 騎遊也是非常感興(xing) 趣,中軸線、紅色騎遊等騎遊線路的報名人數比較多。”

  北京商報記者還從(cong) 途牛相關(guan) 負責人處了解到,途牛推出的 “酒店+景區門票”的打包產(chan) 品中,包含騎行的產(chan) 品在秋季熱度會(hui) 更高一些。

  資深旅遊專(zhuan) 家王興(xing) 斌認為(wei) ,由於(yu) 疫情的影響,使得騎行更加流行。而騎行本身就是一種健身和觀光相結合的出行方式,具有自主性、自由性,符合人們(men) 現在個(ge) 性發展的要求。此外,交通設施的改善也為(wei) 騎行的推廣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從(cong) 長遠來講,騎行可能會(hui) 成為(wei) 近距離旅遊的一個(ge) 重要方式,相關(guan) 部門應該把騎行作為(wei) 重點來加強建設和管理,包括進一步完善停車場、休閑場所以及自行車修理等服務設施。可以預料,未來騎行出遊將成為(wei) 我國非常重要的大眾(zhong) 化、自主化的旅遊方式,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yu) 其中,不光是年輕人、中年人,甚至包括有條件的老年人,也都會(hui) 采取這種方式出遊。” 王興(xing) 斌還談道。

  北京商報記者 吳其芸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