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滿周歲 外資行緊抓機遇促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 李穎超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披露的“跨境理財通”額度使用情況顯示,截至今年10月18日24時,“南向通”淨流出2.67億(yi) 元,“北向通”淨流入3.09億(yi) 元。伴隨著居民財富增長與(yu) 理財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財富管理市場正蘊含著龐大的增長機遇。
在銀行機構人士看來,未來居民個(ge) 人財富的投資有望更多地轉向金融產(chan) 品。而隨著財富增長,分散投資及全球化布局的需求有望得到釋放,中國內(nei) 地也在逐步增加海外投資渠道。
去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深圳中心支行官方網站公布了完成報備的“跨境理財通”首批試點銀行名單。顯然,作為(wei) 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又一探索實踐,“跨境理財通”實現了個(ge) 人投資業(ye) 務的創新。在“跨境理財通”平穩航行一周年之際,多位參與(yu) 首批試點工作的外資機構高管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暢聊過去一年在大灣區金融服務領域收獲的成果與(yu) 經驗,以及對未來財富管理市場的謀篇布局。
業(ye) 務規模穩步提升
自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ye) 務試點啟動以來,無論是參與(yu) 人數、劃匯金額,還是試點銀行數量,都在穩步提升。
本月初,匯豐(feng) 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已參與(yu) “跨境理財通”的受訪者中,“南向通”85%、“北向通”75%的投資者表示有意逐步增加“跨境理財通”投資,其中計劃增幅在5%~10%之間的投資者占比最高,南北向比例分別為(wei) 44%、34%。
不難看出,投資者對“跨境理財通”業(ye) 務的反應呈現積極態勢。
匯豐(feng) 中國副行長兼大灣區辦公室總經理陳慶耀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區內(nei) 投資者對“跨境理財通”興(xing) 趣不減,超八成已參與(yu) 的投資者計劃增加額度,並且幾乎所有投資者都對投資前景感到樂(le) 觀,相信未來一年有機會(hui) 實現自己的回報預期。
“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受宏觀和市場因素的多重影響,目前資金的整體(ti) 使用比例偏低,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陳慶耀認為(wei) ,隨著開戶流程進一步簡化、更多風險等級產(chan) 品加入以及個(ge) 人投資額度提高等舉(ju) 措出台,將促進擴大投資者的參與(yu) 度,讓更多區內(nei) 居民能通過這一機製分散投資、積累財富,並由此推動業(ye) 務規模快速增長。
渣打中國副行長兼個(ge) 人、私人及中小企業(ye) 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李峰認為(wei) ,“跨境理財通”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跨境投資通道,對銀行現有的財富管理體(ti) 係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補充。他表示,自落地以來,“跨境理財通”業(ye) 務一直保持較高熱度,為(wei) 渣打拓展大灣區優(you) 質客群提供了戰略性機遇。
作為(wei) 首批參與(yu) “跨境理財通”業(ye) 務試點的銀行之一,渣打方麵也表示,從(cong) 展業(ye) 情況來看,渣打相關(guan) 業(ye) 務在大灣區投資者之中反響積極,客戶就“南向通”和“北向通”的問詢十分踴躍。其中,在“南向通”方麵,渣打銀行深圳分行辦理的開戶數位於(yu) 深圳各家外資銀行之首,占比超過三成。
“我們(men) 相信,隨著試點廣度和深度的持續拓展,可投資產(chan) 品範圍、投資額度、銷售服務流程等有望迎來更多優(you) 化舉(ju) 措。”李峰說。
南冷北熱偏好求穩
當談及產(chan) 品布局與(yu) 客戶偏好時,陳慶耀透露,就匯豐(feng) 觀察來看,在當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南向”、“北向”客戶均對收益穩健的產(chan) 品更為(wei) 偏好。
“從(cong) 監管機構發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目前北向交易相對更為(wei) 活躍,參與(yu) 人數和交易金額都高於(yu) 南向投資,顯示收益穩健的人民幣資產(chan) 對於(yu) 港澳投資者較具吸引力。”陳慶耀表示,在“南向”投資中,存款產(chan) 品今年以來保持了較快增長,也反映了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投資者求穩為(wei) 上。
前述匯豐(feng) 調查還顯示,多數受訪投資者傾(qing) 向通過“跨境理財通”做中長期投資,約三分之二的“南向”投資者打算進行中期(6~12個(ge) 月)投資,四分之一則會(hui) 長期持有(1年以上);“北向”投資者計劃中期、長期投資的占比分別為(wei) 56%、33%。
恒生中國副行長兼財富管理及個(ge) 人銀行業(ye) 務主管秦宜分析,從(cong) 該行“跨境理財通”投資者的特點中發現,南北向通的客戶在業(ye) 務規模和產(chan) 品偏好上有較大差異。“這也和市場整體(ti) 表現相似。”她表示,“南向通”投資者人數相對比較少,但平均投資規模更大,更偏好存款類產(chan) 品。
秦宜認為(wei) ,一方麵,這是由於(yu) “跨境理財通”對於(yu) 產(chan) 品風險等級做了限定,僅(jin) 開放中低風險的投資產(chan) 品;另一方麵,這也體(ti) 現了在當前經濟大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南向”投資者追求更加穩健的投資取向。
“相較於(yu) ‘南向通’,北向交易的參與(yu) 人數和交易金額都更高一些,呈現‘南冷北熱’的態勢,這也彰顯港澳投資者渴望尋求多樣化的人民幣投資渠道的意願。”秦宜表示。
渣打方麵也就客戶偏好差異進行了總結——該行服務的“北向通”投資者更青睞以固定收益類為(wei) 代表的理財產(chan) 品,“南向通”投資者則更多地選擇存款和基金。
“鑒於(yu) 大灣區有相當一批客戶已積累了一定的投資經驗,資產(chan) 配置方麵可能較其他區域的客戶有著更高、更多元的需求。”渣打方麵表示,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期待未來能適時推出更廣範圍的產(chan) 品,進一步豐(feng) 富高淨值客戶的多元化資產(chan) 配置方案。
發展機遇不容錯過
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服務業(ye) ,外資銀行的高管們(men) 都認為(wei) “跨境理財通”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不僅(jin) 讓其服務的客戶加深了對中國市場的認知,體(ti) 會(hui) 到中國對外開放的決(jue) 心,而且也更堅定了在華布局與(yu) 發展的信心。
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林鈺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隨著互聯互通的成熟發展,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境內(nei) 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也更趨多元。
“對大灣區內(nei) 的金融服務業(ye) 來說,‘跨境理財通’是一個(ge) 不容錯過的重大機遇。”陳慶耀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跨境理財通”短期將為(wei) 金融機構的業(ye) 務拓展帶來增長動力,長期則賦予金融生態更深遠的影響。
一個(ge) 不可忽視的趨勢是,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蘊含著龐大的增長機遇,未來居民個(ge) 人財富的投資有望更多地轉向金融產(chan) 品。
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也提到,大灣區業(ye) 務是渣打集團的戰略重點,該集團投資4000萬(wan) 美元建設的渣打大灣區中心已於(yu) 今年5月正式落成,業(ye) 務、運營和創新等多個(ge) 團隊目前已入駐。
在財富增長的同時,分散投資、全球化布局的需求也有望得到更多釋放,中國內(nei) 地已在逐步增加海外投資渠道。“從(cong) QDII、QDLP,到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相信今後將會(hui) 出現更多類似的跨境投資渠道。”陳慶耀說。
匯豐(feng) 方麵表示,未來將繼續聯動海外服務團隊,發揮集團全球網絡及服務優(you) 勢,加速提升在內(nei) 地的數字化財富管理能力,布局數據分析、AI、機器學習(xi) 等先進技術,進一步優(you) 化平台與(yu) 財富管理產(chan) 品,提升客戶粘性。
“在粵港澳大灣區,我們(men) 的試點業(ye) 務總額近期超過165億(yi) 美元,完成交易數逾69000筆,惠及21家在大灣區內(nei) 運營的本地及跨國企業(ye) 客戶,我們(men) 正以實際行動支持大灣區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林鈺華說,為(wei) 支持客戶在華的長期發展,花旗正加緊在本地廣納英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