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河北薯類創新團隊專家“田間把脈” 小甘薯變身“金坨坨”

發布時間:2022-10-21 16:1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廊坊10月21日電 (宋敏濤 鄭晨子)21日上午,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豐(feng) 鴻果蔬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萬(wan) 斤優(you) 質紅薯正在裝車準備發往廣東(dong) 深圳。該合作社負責人王建介紹說,在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指導下,出產(chan) 的紅薯口感好、品質高、產(chan) 量大,深受南方客戶認可,“這種10噸貨車每周都能發4車,直接配送南方大城市的社區和商超”。

  “何時育苗、何時栽秧以及如何施肥、灌溉、防病,直到紅薯收獲,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專(zhuan) 家會(hui) 對薯農(nong) 們(men) 進行全程指導。”王建說,全程按照專(zhuan) 家們(men) 指導的技術標準進行操作,確保了新農(nong) 業(ye) 技術在紅薯種植過程中“標準化”應用。

  圖為(wei) 河北省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薯類創新團隊崗位專(zhuan) 家杜德玉(右一)正在田間傳(chuan) 授種植技術。 鄭晨子 攝

  廊坊市農(nong) 林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杜德玉是河北省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薯類創新團隊(以下簡稱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崗位專(zhuan) 家,當下正值紅薯收獲期,在固安縣馬莊鎮的紅薯種植示範應用田裏,他正忙著田間測產(chan) ,記錄各項指標數據。“今年固安縣紅薯產(chan) 區的‘煙薯25’,平均畝(mu) 產(chan) 達六千斤,各項指標都達到預期效果。”杜德玉說。

  與(yu) 此同時,距離固安縣馬莊鎮200公裏外的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夾河灘村清喜甘薯種植基地,1700多畝(mu) 鮮食甘薯也迎來豐(feng) 收季。

  在農(nong) 戶高清喜的田間,他邀請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的專(zhuan) 家們(men) 一起品嚐新鮮出爐的烤紅薯。品嚐著脫毒苗種植出來的優(you) 質紅薯,高清喜興(xing) 奮地說,“今年產(chan) 的紅薯烤熟了特別甜。”

  幾年前,高清喜在紅薯種植技術上遇到瓶頸,由於(yu) 多年來一直采用傳(chuan) 統種植模式,導致畝(mu) 產(chan) 低、土壤易板結,紅薯長不大,隻能“靠天吃飯”。正在迷茫之時,2018年春季,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崗位專(zhuan) 家馬誌民、杜德玉和冀東(dong) 試驗站站長聶庭彬等一行到盧龍調研,高清喜由此同薯類體(ti) 係的專(zhuan) 家們(men) 結下了不解之緣。

  圖為(wei) 河北薯農(nong) 展示今年豐(feng) 收的紅薯。 鄭晨子 攝

  幾年來,各級專(zhuan) 家到種植基地調研指導近百人次,先後推廣了甘薯新品種及脫毒種薯應用、健康種苗繁育、平衡施肥、深溝大壟、水肥一體(ti) 化、綠色防控等一係列技術措施,高清喜的甘薯基地管理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

  如今,新鮮采挖的甘薯一排排擺在地頭,顏色鮮豔、個(ge) 大飽滿。“畝(mu) 產(chan) 6千斤以上,不同品種收購價(jia) 格不同,鮮食型紅薯在地頭就能賣到每斤1.5元到1.7元,往常果腹的小甘薯成了農(nong) 民致富的‘金坨坨’。”高清喜說。

  “這批秧苗顏色不一樣,有弱苗、黃苗,該怎麽(me) 挽救?”像高清喜一樣,盧龍縣洪強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潘秋也經常通過照片進行線上谘詢,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專(zhuan) 家們(men) 總會(hui) 第一時間把脈,詳細解答並指導水肥管理技術。

  2018年以來,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圍繞甘薯新品種篩選評價(jia) 、脫毒種苗繁育技術、水肥一體(ti) 化技術等開展研發與(yu) 示範應用,脫毒種苗應用至少增產(chan) 20%以上,真正實現了助農(nong) 增產(chan) 增收。

  在河北中薯農(nong) 業(ye) 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工人們(men) 正在加工生產(chan) 紅薯粉條、紅薯澱粉等,之後這些產(chan) 品將大批銷往全國各地。該公司負責人劉雲(yun) 峰說,在專(zhuan) 家指導下,通過推廣甘薯脫毒種苗及種植技術,今年我們(men) 的甘薯基地畝(mu) 增產(chan) 30%以上,加工澱粉後實現畝(mu) 增值1200元以上。

  據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首席專(zhuan) 家辦公室介紹,該團隊還引導農(nong) 戶發展“紅薯經濟”,推動紅薯種植向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有效提升紅薯產(chan) 品附加值,助力拓寬生產(chan) 、加工、銷售渠道,逐步形成以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紅薯產(chan) 業(ye) 鏈。

  在河北中薯農(nong) 業(ye) 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薯脫毒組培中心,技術員查看脫毒苗生長情況。 鄭晨子 攝

  石家莊行唐縣、邯鄲邱縣、保定易縣、雄安新區、廊坊固安縣、秦皇島盧龍縣……多年來,河北省薯類創新團隊的崗位專(zhuan) 家們(men) ,足跡遍布燕趙大地的山林溝壑、田間地頭,他們(men) 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成果送進千萬(wan) 農(nong) 戶家。(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