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貴州“80後”鋦瓷匠人:傳承鋦藝 修補人對物的“惜物之心”

發布時間:2022-10-24 15: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鋦瓷,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是指用兩(liang) 頭帶鉤的鋦釘將瓷器破損處鋦合起來的技藝,有著悠久的曆史。中國有句俗語“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便是“鋦瓷”。家住貴州六盤水市鍾山區的“80後”小夥(huo) 柳波,是家族第五代鋦瓷技藝傳(chuan) 人,其經過多年製作經驗積累和探索創新,不僅(jin) 傳(chuan) 承了古老鋦瓷技藝的功能實用性,讓一堆殘瓷“起死回生”,更是讓修複後的瓷器成為(wei) 了一件件獨具韻味的藝術作品。近日,記者走進柳波的工作室,實地探訪鋦瓷這門手藝絕活。

  【解說】由一排木櫃搭建的工作台,台麵上擺放著電鑽、鉗子、鑷子等大大小小的工具,柳波此刻正專(zhuan) 注細致地修複一個(ge) 出窯於(yu) 民國時期的仿古瓷杯。在將破損的瓷杯對縫貼合好後,他開始製作鋦釘。

  【同期】鋦瓷手藝人 柳波

  製作鋦釘的時候,主要是打孔,你孔打大了,鋦釘小了是不行的,所以鋦釘和打孔的這個(ge) 孔一定是一樣大,這個(ge) 也是比較難掌握的。而且還有一個(ge) 在打瓷器的時候,這個(ge) 孔洞隻能沒入瓷器的三分之二,它是不能打穿的,打穿了那個(ge) 肯定就是不合格的東(dong) 西。

  【解說】伴隨著敲敲打打的聲音,柳波的整個(ge) 修複動作如行雲(yun) 流水,在經過對縫、定位、打孔、製釘、上釘、精修等十餘(yu) 道工序後,破損的瓷杯“涅槃重生”。

  【同期】鋦瓷手藝人 柳波

  1994年,和我伯伯學了這個(ge) 手藝,(當時)這個(ge) 手藝叫過爐匠,就是燒一個(ge) 爐火,化鐵水,修鍋。“鋦盆、鋦碗、鋦大缸”,(當時)和(伯伯)走街串戶修這些東(dong) 西。以前修瓷器是因為(wei) 這個(ge) 瓷器哪家買(mai) 了幾個(ge) 碗都是有數的,而且瓷器也是一個(ge) 很奢侈的東(dong) 西,就壞了以後吧拿來修一修,還可以繼續使用,物以致用,以前中國的這種節儉(jian) 的精神都在裏麵。

  【解說】柳波傳(chuan) 承的柳氏鋦瓷,流傳(chuan) 區域主要在六盤水市鍾山區三塊田村一帶,柳氏鋦瓷通過祖祖輩輩口傳(chuan) 身教的方式進行傳(chuan) 承,至今已有兩(liang) 百餘(yu) 年。

  【同期】鋦瓷手藝人 柳波

  這個(ge) 瓷器呢,是江西瓷業(ye) 公司出品的,這個(ge) 瓷器的鋦釘就是大概在70到80年前,我曾祖父鋦上去的,兩(liang) 個(ge) 鋦釘的中間距離很小,瓷器容易崩,必須要“功力到”才能鋦這種鋦釘,否則很容易就把瓷器打崩了。

  傳(chuan) 承這個(ge) 手藝,第一是家裏麵傳(chuan) 承下來的一些這種工序。(此外)現在的鋦瓷,我們(men) 結合了一些美學的東(dong) 西,有一些鏨刻的金銀銅片,然後貼花貼在這個(ge) 瓷器上麵,把瓷器做進一步的這種美化,讓它提升到可以審美的角度去看待這件器物,這也是我們(men) 現在鋦藝的一個(ge) 特征。

  【解說】說起鋦瓷,柳波一臉的驕傲和自豪。從(cong) “手藝人”到“守藝人”,他用年複一年的歲月,傳(chuan) 承著先輩的精湛技藝和工匠精神,讓一件件殘缺的瓷器煥然新生。因手藝了得,這些年亦有不少陌生人、瓷器收藏家和愛好者慕名前來找他修複瓷器。

  【同期】鋦瓷手藝人 柳波

  以我自己的眼光看,純手工藝的東(dong) 西它會(hui) 和人產(chan) 生感情的,它是孤品,就這麽(me) 一個(ge) ,你就是碎了你也舍不得丟(diu) 的,找一個(ge) 鋦瓷的師傅把它修好拿回去用,你再用三百年,你的兒(er) 子兒(er) 孫也在用這個(ge) 東(dong) 西,這個(ge) 難道不是一種文化的傳(chuan) 承嗎?在生活的美學上麵它肯定也是一種美啊我覺得。

  【解說】讓柳波擔憂的是,隨著時代發展,一些老行當正漸行漸遠,如今,專(zhuan) 門從(cong) 事鋦瓷的匠人越來越少,家族傳(chuan) 下來的手藝到他這一代也僅(jin) 有他一人。為(wei) 此,近兩(liang) 年來,柳波開始以招收學徒的方式傳(chuan) 藝。

  【同期】鋦瓷手藝人 柳波

  現在學習(xi) 這門技藝的人不多,傳(chuan) 承成了我們(men) 最大的一個(ge) 難點。不管是鋦釘或者是鏨刻片,都是需要慢慢自己去雕琢的,這個(ge) 過程肯定是枯燥的,需要靜心去做。最大的願望就是這個(ge) 手藝有人學,有人傳(chuan) 承下去,不能毀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手裏麵。

  記者 蒲文思 貴州六盤水報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