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的名校生:從985到“雙非”,與自己和解
逆向考研的名校生 從(cong) 985到“雙非”,與(yu) 自己和解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披露了“逆向考研”數據:在2022級的研究生中,有159人本科畢業(ye) 於(yu) 雙一流院校,其中不乏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本科生。
這並非孤例,今年各地不少“雙非”高校的研究生生源裏頻現“名校本科生”的身影。昆明理工大學2022級研究生新生中,有92名本科來自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這四所C9高校。在深圳大學全日製碩士研究生生源中,來自“雙一流”高校及本校的生源占41%,亦有不少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學生。
在“人往高處走”的世俗之見中,放棄名校光環對他們(men) 而言是否意味著失敗?在唯名校論的社會(hui) 風氣下,他們(men) 如何調試自我、如何做出忠於(yu) 本心的抉擇?
為(wei) 自己喜歡的事拚一把
在上海理工大學讀研一的齊貝林不認為(wei) 自己的選擇是被動的。為(wei) 了踏進現在專(zhuan) 業(ye) 的大門,她輾轉了三年。
齊貝林本科就讀於(yu)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zhuan) 業(ye) ,因為(wei) 是理科生,2015年高考後,她順理成章地選擇了工科專(zhuan) 業(ye) ,這本該是人生再正常不過的成長軌跡,最終卻演變成一條錯誤的路。
進入大學後,她逐漸感受到自己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她喜歡讀人文社科類書(shu) 籍,參加校園媒體(ti) 的工作。她“像一個(ge) 異類”闖入了工科的世界,雖然環境不“卷”,但她總開心不起來,隻想熬完大學四年,對未來也沒有考量。
2019年本科畢業(ye) 後,她先是加入了考公大軍(jun) 。經過五六次失敗後,齊貝林做了一個(ge) 大膽的決(jue) 定,“不如去考新聞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拚一把”。
2020年,齊貝林以中國傳(chuan) 媒大學為(wei) 考研目標,備考了三個(ge) 多月,但連複試的入場券都沒拿到。第二次考研,她開始降低預期,“一開始有架子在,覺得自己是985重點大學畢業(ye) 的,必須要選一個(ge) 更好的(學校)。經過第一年的捶打,心氣沒那麽(me) 傲了,不會(hui) 把985或‘雙一流’放在第一選擇了”。
至少,不論向上或向下流動,考研讓人能延展出新的可能和不同以往的就業(ye) 選擇。
本科畢業(ye) 於(yu) 蘭(lan) 州大學的代代,今年“上岸”了青島大學臨(lin) 床病理學研究生,現在正在某三甲醫院進行並軌規培。代代說,以後,她可以從(cong) 事病理學科相關(guan) 工作,不用再在臨(lin) 床方向做不喜歡的事了。
在高考填報誌願時,父親(qin) 覺得學醫有利於(yu) 就業(ye) ,他把代代所有的填報選項都填成了臨(lin) 床醫學,於(yu) 是“痛苦和卷”構成了代代對本科生活的所有回憶。一方麵,同學之間激烈的競爭(zheng) 讓她喘不過氣;另一方麵,雖就讀於(yu) 臨(lin) 床專(zhuan) 業(ye) ,但她從(cong) 心裏抗拒臨(lin) 床相關(guan) 操作,她無法接受拿針在清醒的人身上做穿刺等醫療操作。
2021年,在考研本校失敗後,代代回到家鄉(xiang) 的一個(ge) 三乙醫院工作。在醫院輪轉時,她依然逃不掉必要的臨(lin) 床操作。她性格內(nei) 向,同事之間的人際關(guan) 係也令她困擾,這一切都推動她備戰第二次考研。在擇校時,代代也考慮過985、211院校,但邊工作邊考研讓她無力分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備考。她從(cong) 小生活在內(nei) 陸地區,這一次,她想去海邊看看。在一眾(zhong) 臨(lin) 海城市中,她選擇了醫學專(zhuan) 業(ye) 相對不錯的青島大學。
“考上比考好更重要”
同學們(men) 不是保研清北,就是留學名校,人往“高處”走,在2020年被調劑到某“雙非”高校學新聞傳(chuan) 播的石雪也有過類似的失落感。
石雪曾在某“雙一流”高校學海洋學,盡管也是調劑的專(zhuan) 業(ye) ,但海洋學宏大又神秘,讓她覺得很有趣。但這一學科的畢業(ye) 生在就業(ye) 市場上不算受青睞,前輩們(men) 的出路不外乎兩(liang) 種:繼續往上讀,或考公進入體(ti) 製內(nei) 。她本科時成績中等偏上,離保研的距離很近,跟著做過不少科研項目,也發過論文,如果考研本校,有不小的把握。但石雪看見同實驗室讀博的學長學姐們(men) 不少需要延遲畢業(ye) 時,還是決(jue) 心跨考一個(ge) 便於(yu) 就業(ye) 的方向。
第一年考研,她離北大的分數線差了十幾分。“上岸”無望後,她也試圖找工作海投,過了不少公司的初篩,“但隻要看到專(zhuan) 業(ye) ,基本上都把我Pass掉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石雪覺得自己的名校光環“好像破碎了”。
在見識過壓力後,石雪積極準備調劑。一開始,她看了很多985學校的調劑招收,發現這些學校的調劑要求十分嚴(yan) 苛,於(yu) 是她一步步降低預期,一層層向下篩選,從(cong) 985到211,一路下滑到“雙非”。
身邊有優(you) 秀的同學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帝國理工等名校,而她接受了一所沿海城市“雙非”高校的錄取。她想,身邊人或多或少會(hui) 關(guan) 心自己去一個(ge) 比原來學校差的地方,過得如何,為(wei) 了避免這種窺探,研一一開學,石雪就關(guan) 閉了朋友圈,不再關(guan) 注別人也不接受別人的關(guan) 注。
實際上,“形勢嚴(yan) 峻”是近年來考研大軍(jun) 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16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2022年全國報考人數為(wei) 457萬(wan) ,較2021年增加21%。另據高途發布的《高途大學生考研白皮書(shu) 》,我國雖不斷加大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力度,但隨著報名人數不斷增長,總體(ti) 的報錄比依然走低。2022年,全國457萬(wan) 人考研,而院校的計劃招生人數約為(wei) 110萬(wan) 人。
重壓之下,能“上岸”似乎已經足以讓考研人群慶幸。
“考上比考好重要”,像其他逆向考研者一樣,陳雨還在追逐一個(ge) 確定的結果。今年是她考研的第三年,經曆過兩(liang) 次報考中科院失敗後,本科畢業(ye) 於(yu) 河海大學土木專(zhuan) 業(ye) 的她,今年決(jue) 定報考某“雙非”高校的心理學專(zhuan) 業(ye) 。這三年間,她看著心理學的分數線逐步上漲,“第一年國家線是330分,去年已經漲到350了,接下來可能還會(hui) 漲”。
脫離名校光環,開始追尋個(ge) 體(ti) 意義(yi)
名校光環固然能讓學生與(yu) 學校“與(yu) 有榮焉”,但有時也會(hui) 令人迷失在集體(ti) 的榮譽中。脫離“名校光環”,是不少考研人認識自我、探尋內(nei) 心底氣的第一步。
來到上海理工大學後,齊貝林感覺很滿意。心儀(yi) 的城市、喜歡的專(zhuan) 業(ye) 、誌趣相投的同學,這一切讓她覺得自己終於(yu) 踏上了正確的軌道。“我追求的不再是一個(ge) 好大學的名號,我想真真正正學點自己想學的東(dong) 西。”
齊貝林說,上海理工最吸引她的點是“工文結合”的辦學理念,雖然在新聞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但在課程學習(xi) 中,她還是會(hui) 和數據、編程打交道。她在本科就學過編程,這給她帶來優(you) 勢。
“沒有落差是不可能的。”代代說,在得知順利“上岸”的那一刻,自己感受到的並不是喜悅,而是擔憂和焦慮,尤其是看到本科同學二戰“上岸”985後,她有些後悔自己當時為(wei) 什麽(me) 沒有再勇敢一些。不過很快,這樣的失落就被青島的海風、充實的生活衝(chong) 淡了。
在剛剛入學時,石雪曾偷偷加入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並給自己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入學後,與(yu) 自己和解的過程並沒有她想象中的艱難和漫長。石雪發現,身邊的同學和自己經曆類似,“很多人都是調劑過來的,都很優(you) 秀,不隻是你一個(ge) 人這樣”。讀研後,石雪最大的感受是,她不再關(guan) 注學校光環帶來的榮譽感,取而代之的是思考個(ge) 人價(jia) 值的實現和個(ge) 體(ti) 意義(yi) 的追尋。“學校不再是我身上的一個(ge) 名號,我會(hui) 更多地思考自己能做什麽(me) ,而不是名校光環能帶給我什麽(me) 。”
對張盈來說,從(cong) 北師大調劑到首師大並未使她產(chan) 生強烈的落差,反而讓她離理想的教師職業(ye) 更近了一步。進入首師後,她的專(zhuan) 業(ye) 是語文教育,是當老師的對口專(zhuan) 業(ye) ,期間研究生導師還為(wei) 他們(men) 聯係了“海澱六小強”中學的實習(xi) 。
在研究生生活中,張盈學會(hui) 了平衡學習(xi) 和生活,還談了戀愛。她不再像本科時那樣,總被焦慮裹挾著,把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的。現在,她想有張有弛地度過每一天。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陳怡帆 杜玉全 實習(xi) 生 李迎
(成都商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