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讓養老就在身邊!我國將建設15分鍾養老服務圈

發布時間:2022-10-26 11:2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國將建設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

  每年10月是全國“敬老月”。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yi)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從(cong) 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我國90%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居家或依托社區養(yang) 老。“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建設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照護服務體(ti) 係。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dong) :要大力加強居家和社區的養(yang) 老服務的供給,我們(men) 要建設15分鍾養(yang) 老服務圈,我們(men) 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每年打造1000個(ge) 全國示範性的老年友好社區,在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和娛樂(le) 等方麵,全方位提供支持,而且要全麵落實老年人照顧服務的項目,讓老年人真正得到實惠。

  “十四五”期間,國家將支持社區、機構為(wei) 失能老年人家屬進行培訓和提供“喘息”服務,組織協調誌願者對居家失能老年人開展照護服務。鼓勵社會(hui) 力量利用社區配套用房或閑置用房開辦護理站,為(wei) 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yu) 相關(guan) 機構合作,為(wei) 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照護、臨(lin) 時照護等服務。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xiang) 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設護理床位或護理單元。實施社區醫養(yang) 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支持醫養(yang) 結合機構開展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工作,並將照護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創新方式為(wei) 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照護服務。

  社區養(yang) 老:貼心服務暖人心

  近年來,各地加快完善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不斷滿足老年人助餐送餐、醫療康複、生活照料等需求,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貼心、周到的養(yang) 老服務。

  為(wei) 了讓老年人不離開自己熟悉的社區,就近享受助餐、短期照料等服務,北京市朝陽區近5年來,已建成養(yang) 老服務驛站170個(ge) ,主要提供“喘息”照料或階段性照料,老人們(men) 在養(yang) 老驛站和家庭之間來去自由。如果老人身體(ti) 狀態好了或者家人有條件照顧了,老人隨時可以回家。在亞(ya) 運村街道向融養(yang) 老服務驛站,護理員正在教老人們(men) 練健身操。目前這裏有40張床位,先後有200多位老人到驛站接受服務。

  朝陽區亞(ya) 運村街道向融養(yang) 老服務驛站入住老人 李文玉(88歲):主要是我老伴兒(er) 現在身體(ti) 有點問題,他起床要有人幫助,穿衣服要有人幫助,我們(men) 倆(lia) 自己解決(jue) 不了了,來這兒(er) 比較近也方便。

  朝陽區亞(ya) 運村街道向融養(yang) 老服務驛站入住老人 王鏡釗(87歲):我的家離這兒(er) 很近,離(原)單位也很近,要報銷醫藥費,或者回家看孩子都比較近。

  為(wei) 讓農(nong) 村老人吃上現成飯,去年以來,浙江省諸暨市開辦144家愛心食堂,覆蓋217個(ge) 村社。

  諸暨市牌頭鎮新升村村民 王偉(wei) 康:我們(men) 愛心食堂的菜搭配得挺好的,味道也蠻好的,營養(yang) 豐(feng) 富,以後我們(men) 老年人再也不用為(wei) 燒飯發愁了。

  針對個(ge) 別行動不便的老人,誌願者還會(hui) 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愛心食堂采取“政府補一點、個(ge) 人掏一點、基金捐一點”的運營模式,老人們(men) 按照年齡段每頓隻要支付三到五元的餐費。

  養(yang) 老護理員:失能老人家庭的好幫手

  我國大約有4000萬(wan) 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他們(men) 大多是居家養(yang) 老,不同程度需要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養(yang) 老護理員走進家庭,為(wei) 這些老年人提供服務。

  北京石景山區居民陳富景,7年前因為(wei) 腦梗導致重度失能,已經臥床7年了。去年5月他申請到了長期護理保險,每月可得到1044元的補助,以及養(yang) 老護理員4次上門服務。

  養(yang) 老護理員 王永財:一個(ge) 月來四次,一次三小時,比方說洗洗頭泡泡腳,這位叔叔主要是腦梗以後腿痙攣,一痙攣特別疼,像昨天下雨了,今天就特別疼,要不停地按摩,從(cong) 上到下,按到哪兒(er) ,哪兒(er) 就緩解了。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翻身、洗澡、理發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事,但對於(yu) 長期臥床的陳富景和妻子孟女士來說,卻是一道道難題。孟女士說,看著丈夫身體(ti) 遭受折磨,自己卻不知道做些什麽(me) ,她的心跟著丈夫一起痛,現在有了養(yang) 老服務員上門服務,壓力減輕多了。

  失能老人陳富景的妻子 孟秋華:他一疼就跟疼在自己身上似的,沒辦法,所以我特別希望他來, 他一來就幫他揉,我就輕鬆多了,最起碼白天來的好幾個(ge) 小時我能休息,辦完(長護險)之後才知道長護險有這麽(me) 好,又解決(jue) 家庭(經濟)困難,之後還有人幫忙,我說老頭子有救了。

  陳富景的妻子說,由於(yu) 不知道如何操作,丈夫癱瘓後一直沒有好好洗過澡,直到養(yang) 老護理員王永財帶著專(zhuan) 業(ye) 的設備上門,才真正解決(jue) 了丈夫的洗澡問題。王永財在照護陳富景的同時,還教會(hui) 了孟女士一些照護技能。

  今年51歲的王永財,2019年從(cong) 黑龍江農(nong) 村來到北京,經過專(zhuan) 業(ye) 培訓之後在一家養(yang) 老院工作,現在每月收入7000—8000塊錢。王永財說,幹這行不僅(jin) 得有勁兒(er) ,也得細致;不僅(jin) 需要專(zhuan) 業(ye) 技術,還需要人文關(guan) 懷,讓老人能夠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康複。

  各地加快培養(yang) 養(yang) 老服務業(ye) 人才

  據估算,我國養(yang) 老護理人才的缺口大約500萬(wan) 人。近年來各地采取多種措施,加快培養(yang) 養(yang) 老護理員。

  近年來,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大力開展定向式、訂單式養(yang) 老護理員技能培訓,目前已規範培訓學員2000多人,既緩解了養(yang) 老機構人才緊缺,又促進城鄉(xiang) 勞動者就業(ye) 。這段時間,40多名培訓合格的養(yang) 老護理員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養(yang) 老護理員 譚小英:通過技能培訓,在我這個(ge) 年齡階段,每個(ge) 月能夠拿到5000到6000元的工資,我感到非常滿意。

  從(cong) 2021年起,北京對應屆畢業(ye) 生進入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的,分三年發放入職獎勵,本科及以上獎勵6萬(wan) 元,專(zhuan) 科及高職獎勵5萬(wan) 元,中職獎勵4萬(wan) 元。對養(yang) 老護理崗位在職人員,結合其職業(ye) 技能等級,按照500元至1500元不等,直接向本人發放津貼。

  上海市楊浦區在全國率先將養(yang) 老護理員作為(wei) 重點人才引進落戶,前不久,來自四川的26歲養(yang) 老護理員王程拿到了嶄新的戶口本。楊浦區規定,養(yang) 老機構引進的養(yang) 老護理人才如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政府表彰,或獲得全國技能大賽大獎、國務院特殊津貼等榮譽,或所在養(yang) 老機構納入本市人才落戶政策重點扶持支持名單的,即可申辦戶口。

  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門日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醫養(yang) 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養(yang) 老服務緊缺人才培養(yang) ,鼓勵普通高校、職業(ye) 院校增設健康和養(yang) 老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和課程,擴大招生規模,適應行業(ye) 需求。(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台央視記者 龍曉勤)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