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誌奉獻精品力作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編者按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是新的曆史條件下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務、賦予的新使命。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出版人深受鼓舞,深刻領悟精神內(nei) 涵,用心暢談學習(xi) 體(ti) 會(hui) ,認真思考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貫徹和踐行。
文藝評論要更加貼近大眾(zhong) 需求
二十大代表、中國文聯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級編輯 馮(feng) 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這裏的“推出”,既指向文藝創作,也指向宣傳(chuan) 推廣、評論闡釋。這一努力方向要求我們(men) 必須解決(jue) 好當前文藝評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其要解決(jue) 如何更好地貼近大眾(zhong) 需求的問題。文藝評論家要“拆除‘心’的圍牆”,走出學術界、文藝界的傳(chuan) 統圈層,引領更廣泛的讀者走入優(you) 秀作品深處,看出“門道”,獲得啟迪。唯有如此,文藝評論才能保有生命力,文藝評論才能真正做到引領創作、鑄魂育人。
以文藝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關(guan) 鍵的一點在於(yu) ,讓文藝評論更加貼近大眾(zhong) 需求。文藝評論要勇於(yu) 直麵新生的作品,告訴讀者哪些是優(you) 秀作品、作品的哪些方麵值得肯定,既能從(cong) 頂天立地的作品中發現美,也能從(cong) 鋪天蓋地的作品中提煉美。
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讓優(you) 秀作品深入到群眾(zhong) 中去,而且要讓睿智生動、能夠入眼入心的文藝評論深入到群眾(zhong) 中去。好的文藝評論必須走近人民、走進人心,和人民一起在優(you) 秀作品中發現中國,發現中國的美,發現中華民族何以優(you) 秀、中國精神何以偉(wei) 大、中國道路何以正確、中國力量何以綿延不絕。
我們(men) 要在態度上、傳(chuan) 播上推動文藝評論“為(wei) 大眾(zhong) ”,同時不忘根本。文藝評論不可停步於(yu) 服務一時一地一事,不應是用後即拋的一次性用品,而是持之以恒地審視與(yu) 研判那些優(you) 秀作品,使其在時代人心的映照下不斷煥發出新的光芒,這樣才能成就真正的文藝經典。其間的貶劣與(yu) 褒優(you) 、激濁與(yu) 揚清,呈現出對作品藝術價(jia) 值的全維度感知和對作品思想價(jia) 值的精準把握。好的文藝評論,有利於(yu) 推動文藝創作從(cong) “高原”邁向“高峰”,有利於(yu) 促進文藝消費,有利於(yu) 提高全社會(hui) 的審美趣味和藝術辨識力。
不斷進行生活積累與(yu) 藝術曆練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白燁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這既是現實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是文學的職能、作家的使命。文學藝術是時代的號角,是民族的精神命脈,理應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和最大能量。而要達到這樣一個(ge) 目標,實現這樣一個(ge) 要求,顯然需要作家藝術家把文藝作品的思想性置於(yu) 重要乃至首要的位置,在作品的主題思想與(yu) 精神蘊含上精心運籌、苦心經營,使之充沛而豐(feng) 厚,啟人思考、催人奮進。
有益於(yu) 增進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學與(yu) 美學的元素很多。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yi) ,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良好的家風家教,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真善美的道德情操等,都是引人向上向善、增強中國人骨氣與(yu) 底氣的精神元素,都是文藝家在文藝創作中可以著筆落墨的重要主題和重要內(nei) 涵。
麵對新時代新征程這個(ge) 新的曆史起點,特別需要大書(shu) 特書(shu) 的,是在文學書(shu) 寫(xie) 之中,以生動的故事、精到的敘事、鮮活的形象、靈動的文筆,努力表現和揭示那些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奮鬥曆程中、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煥發出來的崇高而閃亮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尤其需要的是,身處新時代,麵向新現實,在充分閱讀社會(hui) 、深入把握生活的基礎上,反映沸騰向前的當下現實,描述這個(ge) 時代的精彩故事,塑造這個(ge) 時代的新型人物,並由這樣的新生活、新人物,表現社會(hui) 的新風尚、時代的新氣象,以撲麵而來的新事、新人、新風,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這要求作家藝術家避免以個(ge) 人感受代替人民感受,以一己生活代替人民生活,要在人民的偉(wei) 大實踐和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ang) 、獲取能量,不斷進行生活積累與(yu) 藝術曆練,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真正做到把文藝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
弘揚愛國主義(yi) 和革命英雄主義(yi)
中國作家協會(hui) 軍(jun) 事文學委員會(hui) 委員、軍(jun) 旅作家 王筠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這是對文藝戰線新時代曆史使命與(yu) 責任擔當發出的莊嚴(yan) 號召。優(you) 秀文藝作品的品格風範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都能感動人、啟發人、鼓舞人、鞭策人,成為(wei) 一個(ge) 時代特有的號角與(yu) 征鼓,催動時代潮流滾滾向前。
為(wei) 了創作反映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長篇小說《長津湖》《交響樂(le) 》,我係統學習(xi) 了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題材的文學作品。從(cong) 早期的《一把炒麵一把雪》《誰是最可愛的人》《上甘嶺》,到隨後的《團圓》《東(dong) 方》,再到新近的《朝鮮戰爭(zheng) 》《坑道裏的衝(chong) 鋒號》等,這些作品文體(ti) 不一、長短不一、時代背景不一,但無不高揚愛國主義(yi) 與(yu) 革命英雄主義(yi) 精神,無不昂揚奮發、催人奮進。
文學是有關(guan) 於(yu) 人的學問,張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chou) 。偉(wei) 大的文學作品,從(cong) 來都不缺乏愛和詩意。沒有愛,就沒有善的力量;沒有詩意,就沒有美的韻致。優(you) 秀文學作品都注重人性的書(shu) 寫(xie) 。人從(cong) 來不是單一的、個(ge) 體(ti) 的,人性之中天然具備著國家性、民族性的因素。家國情懷是人類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以家國情懷作為(wei) 文學書(shu) 寫(xie) 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古已有之。家國大事,亙(gen) 古不變的是民族獨立、領土完整和人民幸福;家國情懷,亙(gen) 古不變的是歌頌人民和吟誦英雄。文藝永遠需要歌頌人類值得珍惜的價(jia) 值觀念。因為(wei) 家國情懷,人性的力量才能被注入更多的養(yang) 分,凝聚起更加強大的動力。
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曆史方位。我們(men) 的文學創作,字裏行間要呼應強烈的時代呐喊,回蕩主旋律的宏大交響,飽含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力量的守望傳(chuan) 承。文藝工作者要繼續弘揚愛國主義(yi) 與(yu) 革命英雄主義(yi) ,用自己的藝術創造激勵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披荊斬棘、踔厲奮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熱忱描繪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詩刊》社主編 李少君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我們(men) 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詩歌之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詩刊》將重點推動主題詩歌創作。中國現代新詩有政治抒情詩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自延安時期開始,在不同曆史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政治抒情詩有機融合了中國抒情傳(chuan) 統、現代革命傳(chuan) 統和西方浪漫主義(yi) 傳(chuan) 統的精華,是頗具中國特色的現代詩歌創作,具有民族主體(ti) 性、藝術自覺性和曆史主動性。在革命時期,政治抒情詩充當了時代的號角,為(wei) 鼓舞士氣呐喊衝(chong) 鋒。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新世紀新時代,政治抒情詩凝聚人心、團結人民、服務人民,為(wei) 加快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進程鼓勁加油。
主題詩歌創作能夠反映新時代新征程新氣象,或著重於(yu) 中國人日常生活景觀和生活方式,或著重於(yu) 中國人特有的情感觀和審美觀,具備相當的精神廣度和思想深度,在形式上追求新韻律,貼近人民群眾(zhong) 審美需求,充分學習(xi) 借鑒優(you) 秀傳(chuan) 統詩詞、民歌、民謠、外國詩歌所具有的音樂(le) 美、韻律美等特征,並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朗誦性、音樂(le) 性和傳(chuan) 播性。我們(men) 將通過引導政治抒情詩的創作,熱忱描繪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為(wei)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出詩歌的貢獻。
我們(men) 將倡導、推動新詩創作不斷探索新的生態觀和宇宙觀。仰望星空,是人類永遠的姿態。神舟問天,開啟了中國人邁向太空的一大步,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用詩歌反映探索浩瀚宇宙和自然奧秘,富有挑戰性,但也是展現自信自強的現代化中國形象的絕佳途徑和契機。
努力實現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 何弘
中國網絡文學是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富有活力和影響力的新興(xing) 文學樣式。目前,全國累計有約2000萬(wan) 人次在各類文學網站注冊(ce) ,期望成為(wei) 網絡作家;超過100萬(wan) 人與(yu) 網站簽約,成為(wei) 簽約作者;持續寫(xie) 作的活躍作者超過10萬(wan) 人;省級以上作協、網絡作協會(hui) 員上萬(wan) 人。網絡文學作品累計約3000萬(wan) 部,讀者約5億(yi) 人,而且是影視、遊戲、動漫等文化產(chan) 業(ye) 的重要內(nei) 容源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經過正確引導,網絡文學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野蠻生長狀態得以改變。新時代新征程中,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黨(dang) 的二十報告明確要求“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這就需要我們(men) 進一步加大力度,不斷推進網絡文學精品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men) 要堅決(jue) 扭轉一些人簡單把網絡文學看作消遣、娛樂(le) 產(chan) 品的錯誤觀念,自覺承擔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使命任務。落實黨(dang) 對文藝工作的新要求,網絡文學的工作重點就是進一步引導網絡作家自覺承擔新使命,積極傳(chuan) 播正能量,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抵製低俗、庸俗、媚俗,解決(jue) 部分作品存在的價(jia) 值觀偏差問題,甚至曆史虛無主義(yi) 、不良亞(ya) 文化等錯誤傾(qing) 向,克服同質化、模式化嚴(yan) 重等問題。要引導網絡作家反映新時代,塑造時代新人,以現實主義(yi) 的品格書(shu) 寫(xie) 中華民族新史詩;推動幻想、曆史類創作推陳出新,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堅持麵向經濟主戰場、堅持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和科幻題材創作;堅持創新驅動,保持網絡文學的生機和活力;講好中國故事,擴大網絡文學國際傳(chuan) 播,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讓文學出版持續煥發蓬勃的生命力
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編輯室主任 趙萍
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文學出版人也有一份責任和擔當。無論圖書(shu) 市場現實環境如何變化,傳(chuan) 播介質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優(you) 質的內(nei) 容始終是根本。我們(men) 始終要堅持精品化的內(nei) 容出版策略,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素質過硬、熱愛出版的文學編輯,建設學習(xi) 型團隊,讓優(you) 質的文學創作和文學出版持續煥發蓬勃的生命力。
文學圖書(shu) 的出版鏈條很長,尤其在出版流程中後期,編輯更像一個(ge) 綜合項目負責人,要調動各個(ge) 環節朝著共同的短、長期目標奮鬥。編輯要對圖書(shu) 的內(nei) 容定位清晰且能化繁為(wei) 簡,重點突出地為(wei) 各個(ge) 環節進行通俗易懂的直觀轉化,還要了解文學圖書(shu) 的目標讀者範圍、年齡層、活躍平台、消費習(xi) 慣等,在一次又一次的推廣銷售實踐中積累經驗,找到有效銜接方式,一一開拓應對。當我們(men) 用不同的方式去看不同的文學作品,就會(hui) 有新的發掘點,打開一個(ge) 新的世界。作為(wei) 文學編輯,要有閱讀要有沉澱,同時也要不斷地清空自己,用好奇的眼光看周遭的世界。當編輯的知識儲(chu) 備、人生儲(chu) 備、經驗儲(chu) 備有了一定的基礎,對於(yu) 文學作品的質量就會(hui) 有更加準確的判斷。
人民文學出版社是當代文學出版的重鎮。依靠老一輩編輯積累下來的品牌優(you) 勢和既有資源,或許也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但是長久來看,沒有當下充滿活力的新原創文學的注入,必將成為(wei) 無源之水。我們(men) 的編輯前輩們(men) 固本卻不忘求新,不斷發掘一批批有生命力的原創作品,形成優(you) 良的傳(chuan) 統,實現良性循環。我們(men) 對發掘新的原創文學作品、促進中國當代文學的繁榮,始終保持著清醒的使命感。從(cong) 當代文學的豐(feng) 富性、動態性和所產(chan) 生的社會(hui) 影響來看,我們(men) 要堅持鮮活地回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在傳(chuan) 統經典的基礎上尋求新的審美發現,在新的曆史時期讓文學這條長河奔流不息。
以深情筆觸書(shu) 寫(xie) 文學的時代答卷
揚州市作協主席、青年作家 周榮池
要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就要致力於(yu) 依靠人民、為(wei) 了人民的時代書(shu) 寫(xie) ,用具有中國特質的精品力作讚美人民、引導人民、凝聚人民。
我們(men) 從(cong) 人民中來,大地是我們(men) 的本色。作為(wei) 一名基層的寫(xie) 作者,我這些年致力於(yu) 以“南角墩”為(wei) 地理原點的鄉(xiang) 土寫(xie) 作,深切體(ti) 會(hui) 到一心紮根於(yu) 鄉(xiang) 土中國,就能汲取到更多的精神力量,用“中國方案”去闡釋和解決(jue) 我們(men) 自己的問題。作家從(cong) 人民中來,就應該始終不忘本色,用手中的筆為(wei) 時代謳歌、為(wei) 人民代言、為(wei) 大地書(shu) 寫(xie) 。一條河流、一個(ge) 村莊、一片土地、一段曆史,都應該成為(wei) 我們(men) 書(shu) 寫(xie) 的對象和追尋的答案,用“最中國”的表達記錄大地的本色、人民的心聲和時代的風潮。
我們(men) 到人民中去,生活是我們(men) 的舞台,我們(men) 就站在人民之中。作家的書(shu) 寫(xie) 是在記錄和表達生活,也在創造著一種更有精神力量的生活。我的家鄉(xiang) 在揚州高郵,作家汪曾祺的故鄉(xiang) 。據說高郵城裏有200多家麵條店,這是觀察高郵人煙火生活的一個(ge) 窗口。我來了興(xing) 致,正在創作“高郵麵事”係列文章。在這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現場的細節往往都是熱烈而深邃的。由人民創造的火熱生活,有傳(chuan) 神的細節,有真摯的情感,也有令人驚歎的事實,這些都是寫(xie) 作者應該向人民和生活學習(xi) 的地方。我們(men) 應該始終記得:是人民群眾(zhong) 創造的生活,提供給了我們(men) 文學寫(xie) 作的原料、方法和動力。
我們(men) 為(wei) 人民書(shu) 寫(xie) ,民情是我們(men) 的文心。時代發展、山鄉(xiang) 巨變,一切事實都落腳在人民身上。人民生活實踐的用心探索,人民喜怒哀樂(le) 的珍貴情感,本身就具有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我們(men) 要為(wei) 人民書(shu) 寫(xie) ,更要將民情作為(wei) 我們(men) 的文學良心,創作出更多在精神層麵上表現人民、引領人民的作品。寫(xie) 作者是時代的發現者和表達者。我們(men) 要關(guan) 注遼闊大地結下的豐(feng) 碩成果,注目人民自主創造的偉(wei) 大成就,以深情的筆觸書(shu) 寫(xie) 文學的、審美的時代答卷。(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