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訪甘肅民勤沙漠小鎮易地搬遷點:從搬遷戶到“搬遷富”

發布時間:2022-11-01 15: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lan) 州11月1日電 (馬愛彬)道路平坦、新房林立、環境整潔、田園連片……深秋時節,暖陽照耀下的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大灘鎮東(dong) 大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雞犬相聞、雀鵲歡唱,田間地頭忙秋收的村民喜上眉梢。

  “安逸,有新房子住心裏就是敞亮啊。”村民魏珠花是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首批受益者,與(yu) 同村40戶搬遷戶一起搬進新家,開啟新生活。“房子是自己親(qin) 眼看著修建的,質量有保證,住著特放心。”她如是說。

  東(dong) 大村地處騰格裏沙漠邊緣,地廣人稀,村民居住分散,資源利用率不高,產(chan) 業(ye) 發展根基薄弱。為(wei) 破發展困局,該村乘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東(dong) 風,依托自身資源和發展空間,實施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優(you) 化公共資源和生產(chan) 要素配置,旨在讓搬遷戶變“搬遷富”。

  據悉,此次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項目,采取“易地集聚收縮”模式,按照“一戶一宅、占新騰舊”政策要求,循序推進拆舊建新,有序擴大建設規模,利用3至5年時間,逐步實現東(dong) 大村居民全部收縮居住。

  “搬,一個(ge) 簡單幹脆的字。但對於(yu) 搬遷主體(ti) 的搬遷農(nong) 戶來說,卻是整個(ge) 生活的轉折點。”大灘鎮鎮長周亞(ya) 兵表示,易地搬遷絕不隻是空間的簡單挪移,而是一個(ge) 複雜、係統、長期的艱巨工程。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穩得住、能致富,是搬遷後管理者麵臨(lin) 的新考驗。

  為(wei) 此,東(dong) 大村在安置社區配套建設產(chan) 業(ye) 園區,以解決(jue) 搬遷民眾(zhong) 的後顧之憂,讓移民既能“住好房”,也能“謀好業(ye) ”。走進該村肉羊養(yang) 殖基地,磚瓦建成的羊舍整齊排開,湖寒、湖杜等雜交優(you) 質肉羊個(ge) 個(ge) 精神健壯。村民胡開福講述說,易地搬遷後,他靠養(yang) 羊每年就有四五萬(wan) 元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

  在實施“易地集聚收縮”項目工程過程中,東(dong) 大村聚焦安置點,紮牢產(chan) 業(ye) 路,重點發展與(yu) 搬遷戶關(guan) 聯度高且能廣泛參與(yu) 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在居民點輻射範圍內(nei) 配套建設60㎡單列式養(yang) 殖暖棚50座,發展“羊經濟”,以產(chan) 業(ye) 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民眾(zhong) 吃上“產(chan) 業(ye) 飯”,走上小康路。

  由此,適度規模養(yang) 殖不但使“易地搬遷”民眾(zhong) 留得下來、住得幸福,還輻射帶動形成一大批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據統計,目前東(dong) 大村發展以人參果、西紅柿、韭菜、火龍果等為(wei) 主日光溫室158座316畝(mu) ,農(nong) 膜溝灌甜美南瓜1500畝(mu) ,高效節水滴灌玉米3600畝(mu) 。(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