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私募基金成為重要機構投資者 科技創新領域投資活躍

發布時間:2022-11-02 11:07:00來源: 經濟日報

  私募基金成為(wei) 重要機構投資者

  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協會(hui) 發布2021年私募基金統計分析簡報。簡報顯示,2021年我國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保持較快增長,科技創新領域投資活躍,“投科技”趨勢顯現,上市後退出更加通暢,為(wei)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整體(ti) 來看,簡報顯示,管理人數量規模平穩增長。近3年年度新登記私募管理人家數較為(wei) 平穩,分別為(wei) 1082家、1148家、1283家。截至2021年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0家,較2020年末增加49家,同比增長0.2%;存續私募基金124098隻,較2020年末增長27280隻,同比增長28.2%;管理規模20.27萬(wan) 億(yi) 元,較2020年末增長3.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5%。其中,由私募基金管理人承擔顧問管理的產(chan) 品3754隻,同比增長26.8%,產(chan) 品規模7037.72億(yi) 元,同比增長18.1%。

  新備案基金數量、規模大幅增加。2021年當年新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283家,同比增長11.8%;新備案私募基金40641隻,同比增長53.0%;新備案規模1.4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7.4%。

  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緣何能夠保持較快增長?星石投資聯合創始人楊玲對此表示:一是我國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為(wei) 證券類私募基金的發展提供宏觀上的支持。近年來在監管規範下,私募行業(ye) 規則更加完善、成熟,私募基金已成為(wei) 權益市場上不可忽略的機構投資者力量;二是居民的理財意識為(wei) 證券類私募基金的發展提供了微觀基礎。隨著居民理財意識的逐步提升,居民存款更多地被“證券類資產(chan) ”分流。過去幾年在房地產(chan) 市場“房住不炒”定位下,國內(nei) 居民資產(chan) 加速向資本市場轉移;三是證券私募基金管理人與(yu) 投資者利益綁定緊密,更加專(zhuan) 注於(yu) 為(wei) 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因此愈發受到投資者青睞。

  在私募基金投資者結構方麵,簡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私募基金各類投資者合計出資19.27萬(wan) 億(yi) 元,其中:企業(ye) 投資者是最主要出資者,占比有所降低。企業(ye) 投資者出資金額達8.02萬(wan) 億(yi) 元,較2020年末增加9499.80億(yi) 元,占比41.6%,較2020年末降低1.6個(ge) 百分點;居民出資金額及占比增長。居民(含管理人員工跟投)在私募基金中出資金額達3.82萬(wan) 億(yi) 元,較2020年末增加7841.93億(yi) 元,占比19.8%,較2020年末增加1.3個(ge) 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境外資金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末,境外直接投資者、QFII、RQFII等境外資金出資額為(wei) 831.68億(yi) 元,較2020年末增加261.06億(yi) 元,同比增長45.7%。境外資金出資占比0.4%,近3年基本持平。

  簡報還指出,私募基金成長為(wei) 資本市場重要機構投資者。2021年私募基金持有股票(含定增)規模大幅增加,年末存量達4.0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3.0%,占股票市場總市值的4.4%。私募基金持有境內(nei) 債(zhai) 券規模小幅增加,年末規模達到5119.11億(yi) 元,同比增長31.0%,占債(zhai) 券市場餘(yu) 額的0.4%。

  同時,私募基金已成為(wei) 我國直接融資體(ti) 係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末,私募基金累計投資於(yu) 境內(nei) 未上市未掛牌企業(ye) 股權、新三板企業(ye) 股權和再融資項目投資項目數量達16.87萬(wan) 個(ge) (未剔重),為(wei) 實體(ti) 經濟形成股權資本金10.05萬(wan) 億(yi) 元。在投資產(chan) 中,股類資產(chan) 配置占比過半,未上市未掛牌企業(ye) 股權資產(chan) 占股類資產(chan) 的63.2%。2021年全年,私募基金投向境內(nei) 未上市未掛牌企業(ye) 股權的本金新增8338億(yi) 元,相當於(yu) 同期新增社會(hui) 融資規模的2.6%,有力推動了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創新增長。截至2021年末,互聯網等計算機運用、機械製造等工業(ye) 資本品、原材料、醫藥生物、醫療器械與(yu) 服務、半導體(ti) 等產(chan) 業(ye) 升級及新經濟代表領域成為(wei) 私募基金布局重點,在投項目8.08萬(wan) 個(ge) (未剔重),在投本金3.87萬(wan) 億(yi) 元。

  經濟日報

  馬春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