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杭州西湖種草人:造就31.7萬平方米“水下森林”

發布時間:2022-11-04 15: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1月3日電 (錢晨菲)湖麵上波光粼粼、輕舟蕩漾,水麵下水草飄曳、遊魚嬉戲,這是孫堅眼中最美的西湖風景。

  48歲的孫堅目前是杭州西湖水草負責人,每天在西湖邊轉悠,查看水草長勢已成為(wei) 他習(xi) 以為(wei) 常的事,“水草就像是水底淨化器,每當有人誇西湖水幹淨我都很高興(xing) ,說明這10多年的努力沒白費。”

  孫堅口中的努力,緣起2009年。彼時,國家水專(zhuan) 項西湖課題研究及工程示範在杭州西湖啟動,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通過恢複水生植物,讓西湖的水生態係統更健康。西湖從(cong) 水環境治理進入到水生態修複的新階段。

  在西湖湖底種水草並非易事。孫堅介紹,“西湖是‘香灰土’底質,原本沉水植物就很少,但我們(men) 不能把水抽幹或者圍起來作業(ye) ,隻能在‘最小幹預’的基礎上慢慢摸索。”

  起初,因湖底多石塊、不利於(yu) 水草紮根,不少新種下去的水草隔天就會(hui) 飄浮起來。孫堅與(yu) 團隊成員反複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在淺水區域,他們(men) 身穿工作服進入水中一株一株親(qin) 手種植,經常深吸一口氣憋住,把頭埋進水裏開展作業(ye) ;在水深的區域,則用無紡布把株苗和泥土綁在一起,拋投至水中,讓水草沉底。不同月份種植的水草各不相同,主要包括苦草、菹草、黑藻、金魚藻、狐尾藻等近十種沉水植物,種植季節、方式皆有不同。

  種水草,三分靠種、七分靠養(yang) 。孫堅坦言,讓其感到最頭疼的是西湖中的其他生物。“隨著西湖的生態越來越好,魚、野鴨等越來越多,每當看到水草被拔起或咬斷,我們(men) 都很心疼,所以對人工種植區塊進行了圍網,這些年也可以說是與(yu) 可愛的動物們(men) ‘鬥智鬥勇’。”

  經驗在一次次試錯中積累,在孫堅等人十餘(yu) 年的精心嗬護下,湖底的水草逐漸形成規模,一片31.7萬(wan) 平方米的“水下森林”進入大眾(zhong) 視野。“水下森林”不僅(jin) 淨化了水質、減少水的波動、固著底泥,還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為(wei) 其他水底生物提供生境條件。

  數據顯示,目前西湖水質類別由Ⅳ類提升至Ⅲ類,部分區域可以達到地表Ⅱ類水。這裏生物物種資源豐(feng) 富,最新調查發現魚類5目9科36種,有似鱎、鯽魚、黃尾密鯝、鱅魚、大鰭鱊和似鯿等;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27種,有圓田螺、花紋前突搖蚊、羽搖蚊、河蜆等;浮遊植物113種、浮遊動物43種、周叢(cong) 藻類27種。更幹淨的西湖還迎來了許多鳥類的“安家”:小 、白鷺、斑嘴鴨、鴛鴦在湖裏恣意嬉戲,候鳥鸕鶿一排排站在樁子上,還有骨頂雞時不時潛入水底。

  “現在工作比頭兩(liang) 年輕鬆多了,水草年年都會(hui) 在西湖湖底開花、結籽,草籽順著水流四處落腳。這些年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西湖水底的水草越長越多,圍網之外也有了不少自然生長的水草。”孫堅說,能見證西湖水質越來越好是種幸福,這份工作他希望能幹到退休。(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