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二代”改革能否破解“加盟商魔咒”
羊城晚報記者 丁玲
日前,楊國福麻辣燙擬在港交所發行H股上市的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hui) 核準批複,或有望摘得“麻辣燙第一股”。
從(cong) 2003年哈爾濱永和街的“楊記麻辣燙”到如今近6000家門店,創始人楊國福用不到20年的時間帶領楊國福麻辣燙走在行業(ye) 前列。楊國福麻辣燙的快速成長,不僅(jin) 僅(jin) 來自於(yu) 吃貨們(men) 的貢獻,其加盟模式更是功不可沒。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其共有門店5783家,其中自營門店僅(jin) 為(wei) 3家,其餘(yu) 5780家皆為(wei) 加盟門店,數目可觀的加盟費用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與(yu) 此同時,由於(yu) 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食品安全、用戶體(ti) 驗、品牌口碑等一係列問題都開始顯現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創二代”楊國福之子楊興(xing) 宇參與(yu) 公司事務並接班,變革也隨之而來。 從(cong) 2018年開始,楊興(xing) 宇便與(yu) 如今擔任集團CIO職務的舒尚斌聯手改造楊國福加盟門店的整套運營係統,而在今年6月,楊興(xing) 宇也正式出任楊國福集團CEO,扛起楊國福數字化進程的大旗。這位“食二代”的數字化變革,對於(yu) 破解“加盟商魔咒”能起到多大功效,值得關(guan) 注。
成也加盟敗也加盟
在外界看來,楊國福門店數量的飛速擴張,並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口味,而是加盟模式功不可沒。公開數據顯示,在2005年至2010年的短短五年間,楊國福麻辣燙加盟門店數量達到千家;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即使線下餐飲遭受重創,其門店數量也從(cong) 4721家擴張到5783家。
但包括品控、口碑等在內(nei) 的“加盟商魔咒”隨之而來。以品控為(wei) 例,此前,曾有博主暗訪楊國福門店,就發現其倉(cang) 庫有老鼠屎、被老鼠啃過的食材繼續使用等問題。隨後,經國家市場監管部門統籌,對楊國福全國3000餘(yu) 家門店進行集中排查,超過800家責令整改、5家被警告、24家被立案調查。另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楊國福曾因多起違規行為(wei) 被責令停業(ye) 整頓。
創二代展開數字化改造
要打破“加盟商魔咒”,不變不行。在嚐試通過關(guan) 閉加盟通道、整頓加盟商管理體(ti) 係等方案,但效果不盡如人意之後,作為(wei) 集團的“新鮮血液”,今年6月正式出任集團CEO的楊國福之子楊興(xing) 宇在接班過程中嚐試了新方法。
早在2018年,時任公司副總經理的楊興(xing) 宇就與(yu) 當時的公司數字化供應商舒尚斌聯手改造其加盟商門店的整套運營係統,實現數字化管理。據楊興(xing) 宇此前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的介紹,整個(ge) 運營係統改造包括原材料供應、培訓、采購、進貨、營業(ye) 、巡店、評級等多個(ge) 環節。以采購和進貨係統為(wei) 例,其可監控門店的經營狀況。比如,當係統通過某門店的進貨數據發現,該門店近日來的進貨量波動明顯,總部可以立刻打電話或者派出實地人員進行考察,不用像過去那樣,等到加盟店生意已經出現嚴(yan) 重問題時才被發現。
據悉,楊國福未來還計劃打通門店會(hui) 員體(ti) 係和零售端會(hui) 員體(ti) 係,為(wei) 產(chan) 品的整體(ti) 研發、上新和運營提供多維度的數據支持。
而根據招股書(shu) ,公司募資用途主要包括升級生產(chan) 設施、加強研發能力、升級信息技術係統、拓展國內(nei) 外餐廳網絡、推廣零售產(chan) 品、購買(mai) 麻辣燙價(jia) 值鏈上中遊業(ye) 務等等,可見數字化也是其未來發展重點。不過,這位“二代”的數字化改革能否破解“加盟商魔咒”,還需經受時間考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