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男童進女廁被罵”不隻是當事人的尷尬
張淳藝
近日,福建泉州寶媽張女士獨自帶2歲兒(er) 子去逛商場,由於(yu) 身體(ti) 不適,怕孩子獨自在廁所外不安全就帶進了女廁,其間被廁所內(nei) 的一群女生罵“沒素質”,引發網友熱議。張女士(化名)稱衛生間都是獨立的隔間,當時讓孩子站到隔間裏了,她心裏無奈又氣憤。
現實生活中,父母單方帶年幼異性子女外出的場景並不少見,在上衛生間時難免遇到尷尬。孩子還小,讓其獨自去衛生間,父母不放心;讓孩子跟著父母去衛生間,又會(hui) 遭到他人異樣的目光,甚至冷嘲熱諷。福建泉州寶媽帶2歲男童進女廁被罵的新聞,再次引發公眾(zhong) 對於(yu) 這一問題的關(guan) 注。
心理學研究證實,3歲以前的兒(er) 童性別意識較弱,兒(er) 童逐漸意識到“男女不一樣”,普遍是在3到5歲期間。隨著成長,孩子們(men) 會(hui) 逐漸發現男女在著裝、行為(wei) 和個(ge) 性特征上的不一樣。我國香港地區《公廁(行為(wei) 及舉(ju) 止)規例》就明確規定:五歲以上的兒(er) 童不得進入異性廁所,五歲以下兒(er) 童必須在有合適人員陪同的情況下,才能進去異性廁所。在國外的公共場所,一般也都有禁止超過六歲的兒(er) 童進入異性更衣室、洗手間等公共區域的規定。
與(yu) 明確年齡限製相比,更重要的是建立第三衛生間,妥善解決(jue) 父母帶年幼異性子女如廁的尷尬。第三衛生間是在廁所中專(zhuan) 門設置的、為(wei) 行為(wei) 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qin) 人(尤其是異性)使用的衛生間。早在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修訂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就要求,城市中的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ye) 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均應設置第三衛生間。2016年12月,原國家旅遊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建設的通知》,要求所有5A級旅遊景區必須具備第三衛生間,提倡其他旅遊景區及旅遊場所建設第三衛生間,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全麵推進第三衛生間建設。
建設第三衛生間,有助於(yu) 解決(jue) 特殊群體(ti) 的如廁需求,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體(ti) 現人文關(guan) 懷。不過,盡管有政策規定和標準指引,第三衛生間的建設推廣仍較遲緩。去年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時,住建部曾透露,全國城市公廁數量達16.5萬(wan) 座,約有近一萬(wan) 座城市公廁中設置了第三衛生間,約占城市全部公廁數量的6%。此外,即使建有第三衛生間,很多地方也存在著導引標識不清晰、功能設計不夠合理、維護不當無法使用等問題。有的常年“鐵將軍(jun) ”把門,有的則淪為(wei) 雜物間。在今年8月南都民調中心發布的《兒(er) 童友好城市公共服務需求調查報告(2022)》中,受訪者希望增設第三衛生間的呼聲最高。保潔欠佳(44.49%)、數量不足(40.20%)和位置隱蔽(39.39%)是當前第三衛生間存在的主要問題。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feng) 遠建議,要把第三衛生間作為(wei) 重要民生工程建好、建到位,真正體(ti) 現以人為(wei) 本的城市建設管理理念,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推動社會(hui) 文明進步。有關(guan) 部門應真正重視起來,通過政策要求和製度激勵,指導各景區、商場、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增設第三衛生間,使其成為(wei) 公廁標配,切實方便廣大公眾(zh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