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建議關注“ETF通”:投資靈活性、操作便利性等具有一定優勢
中新網北京11月4日電 (劉一 張素)今年6月,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被正式納入互聯互通(“簡稱ETF通”)。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總體(ti) 而言,ETF通在稅收綜合成本、投資靈活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麵具有一定優(you) 勢,投資者可多加關(guan) 注和研究分析。
《境外投資者通過QFI/ETF通投資A股權益類資產(chan) 之稅費評估》的研究報告由畢馬威發布。畢馬威中國資產(chan) 管理業(ye) 主管合夥(huo) 人王國蓓表示,這份報告針對境外投資者采取不同的投資方式投資A股權益類資產(chan) 所涉及的稅收成本展開評估,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識別兩(liang) 者異同,以便作出最優(you) 選擇。
報告認為(wei) ,總體(ti) 而言,兩(liang) 種投資方式在征稅範圍、計稅基礎、適用稅率等方麵大體(ti) 保持一致,總體(ti) 稅負較為(wei) 接近,主要差別在於(yu)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製(QFI)下機構投資者買(mai) 賣股票存在額外的印花稅影響。此外,兩(liang) 種模式下由於(yu) 所涉申報和完稅流程不同,與(yu) 涉稅事宜處理相關(guan) 的間接成本可能存在差異。
報告特別提到,可以將ETF通理解為(wei) “一點接通”模式,即以交易所為(wei) 主體(ti) ,投資者可以通過本土券商向本地交易所申報交易單實現跨境交易,其登記的股東(dong) 為(wei) 香港中央資金結算有限公司,再通過滬港通、深港通作為(wei) 橋梁進行連接,使得整體(ti) 投資決(jue) 策效率更高,對投資者而言相對減少了其流程當中的諸多不確定性,也相應節省了操作成本。
畢馬威中國金融業(ye) 稅務合夥(huo) 人葛乾達表示,在稅收成本之外,也應考慮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投資靈活性、準入門檻等,以便作出綜合選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