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期貨公司積極“走出去” 海外業務成重要增長突破口

發布時間:2022-11-04 15:32:00來源: 證券時報

  編者按:2020年以來,中國期貨業(ye) 體(ti) 量穩步提升,同時行業(ye) 內(nei) 競爭(zheng) 也進一步加劇。如何打造差異化競爭(zheng) 力並從(cong) 激烈的競爭(zheng) 中突圍,這是每一家期貨公司都需要認真麵對、絞盡腦汁解決(jue) 的課題。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大膽“走出去”、開辟“第二戰場”,一批標杆公司的海外業(ye) 務更是“開花結果”,成為(wei) 重要業(ye) 績貢獻點,也為(wei) 中國期貨業(ye) 的國際化大局添磚加瓦。

  期企海外業(ye) 務發展迅速

  2006年,南華、永安、廣發等6家內(nei) 地期貨公司首批獲準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中國期貨公司自此打開國際化大門。2015年後,期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截至今年8月,共有23家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了26家一級子公司、30家二級子公司。

  海外期貨經紀業(ye) 務是國內(nei) 期貨公司發展海外業(ye) 務的支點,少數公司以此為(wei) 基礎建立起多元化海外業(ye) 務,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比如,南華期貨已成為(wei) 以橫華國際作為(wei) 境外控股公司,下屬10家一級子公司、5家二級子公司,以證券交易、期貨合約交易、杠杆式外匯交易、投資顧問服務、資產(chan) 管理、清算服務、貿易服務於(yu) 一體(ti) ,覆蓋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和倫(lun) 敦四個(ge) 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綜合服務商。

  去年以來,南華期貨海外業(ye) 務表現突出,發展模式頗具代表性。南華期貨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該公司境外金融服務業(ye) 務中證券、期貨及外匯等經紀業(ye) 務客戶權益總額為(wei) 105.78億(yi) 港幣,同比增長54.69%;境外資管業(ye) 務規模14.50億(yi) 港幣,同比增長32.66%,增速顯著高於(yu) 國內(nei) 業(ye) 務。

  橫華國際董事長張子健表示,近兩(liang) 年,橫華國際的整體(ti) 業(ye) 務有非常大的突破。橫華國際業(ye) 務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於(yu) 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得益於(yu) 國家出台了支持中資企業(ye) 發展的相應政策;其次,橫華國際的母公司南華期貨始終秉持合規經營穩健發展的理念,嚴(yan) 格將風險管控放在首位,推動橫華國際清算業(ye) 務的布局,特別是南華期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極大地提升了南華期貨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yu) 影響力,對海外業(ye) 務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最後,是橫華國際審慎控製風險,在合規及交易風控層麵嚴(yan) 格按照製度執行。

  東(dong) 證期貨自2018年9月在新加坡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後,最近幾年同樣實現了快速發展。“新加坡在疫情之中一直堅挺,並且正逐漸比肩香港成長為(wei) 亞(ya) 洲的經濟與(yu) 金融中心,這對於(yu) 我們(men) 業(ye) 務的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促進作用。另外,整個(ge) 亞(ya) 洲衍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也不能忽視,由於(yu) 中國期貨市場逐漸開放,許多境外客戶和投資者正積極尋求參與(yu) 交易的機會(hui) 。因此,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的客戶總量和客戶權益不斷創下新高。”東(dong) 證期貨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魏進寶稱。

  助力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

  中國期貨公司在海外開拓業(ye) 務的同時,也推動著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落地。

  “在期貨國際化品種的創新業(ye) 務方麵,新永安期貨會(hui) 選擇和母公司一起合作,充分發揮兩(liang) 者各自的優(you) 勢,一起去解決(jue) 客戶實際的需要。例如在2021年的時候,我們(men) 就與(yu) 母公司一起完成低硫燃料油‘境內(nei) 交割+境外提貨’的創新業(ye) 務嚐試。客戶通過買(mai) 入低硫燃料油合約進入交割,我們(men) 為(wei) 客戶製定了詳細的交割流程計劃書(shu) ,母公司協調交割等各個(ge) 環節,雙方協作共同完成這項業(ye) 務,不僅(jin) 是中國期貨從(cong) 交割端走出去的嚐試,也是期貨公司服務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嚐試。”新永安國際金控總經理姚律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魏進寶表示,作為(wei) 東(dong) 證期貨國際化的排頭兵,其使命就是結合東(dong) 西方投資者,在合規的前提下,把國際客戶引進來,讓中國客戶走出去。另一方麵,也幫助母公司打開海外市場,輻射全球,提高集團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我們(men) 把許多客戶引進中國期貨市場,同時也大力開發許多在中國境外設點的國有企業(ye) 、產(chan) 業(ye) 和機構客戶,滿足它們(men) 通過期貨和場外外匯產(chan) 品進行套期保值的需求。”魏進寶說。

  據張子健介紹,目前橫華國際已積極完善新加坡交易所20號標膠FOB交割能力和日本TOM交易所3號煙片膠交割設施,具備了倉(cang) 單交割能力。目前,已有多家東(dong) 南亞(ya) 著名橡膠貿易商、生產(chan) 商通過橫華國際期貨參與(yu) 橡膠期貨交易。此次倉(cang) 單生成,也標誌著以橫華國際為(wei) 代表的中資期貨海外公司,在服務境外客戶通過境內(nei) 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及倉(cang) 單交割設施方麵的進一步完善。

  2020年12月23日,一家香港知名能化貿易公司的5000噸低硫燃料油期貨廠庫標準倉(cang) 單通過橫華國際期貨在洋山申港國際石油儲(chu) 運洋山庫區注冊(ce) 成功。2020年12月25日至31日,低硫燃料油期貨首個(ge) 合約LU2101順利完成首次交割,交割量總計4.66萬(wan) 噸,交割金額1.16億(yi) 元,其中該香港公司通過橫華國際期貨賣出交割5000噸,另一家注冊(ce) 在新加坡的知名能化貿易公司通過橫華國際期貨買(mai) 入交割1000噸,並在中國石油國際事業(ye) (新加坡)有限公司完成提貨。這標誌著,“境內(nei) 交割+境外提貨”這一全球首創的製度設計完成了從(cong) 理論到業(ye) 務實踐的轉變。

  資本金與(yu) 人才儲(chu) 備仍是痛點

  中期協副會(hui) 長王穎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提出,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要行穩致遠:一方麵要支持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優(you) ,推動期貨行業(ye) 的國際化發展,並建議繼續支持期貨經營機構壯大資本實力,拓展業(ye) 務範圍,增加收入,加快國際化的步伐;同時也要給予“走出去”的境外期貨子公司更多的政策支持,支持它們(men) 與(yu) 境內(nei) 母公司發揮協同效用,進一步做強做優(you) 境內(nei) 期貨公司。

  期貨公司如何加快國際化步伐,備受各方期待。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資本金和人才儲(chu) 備不足仍是行業(ye) 的主要痛點。

  張子健稱,資本金不足一直困擾橫華國際的業(ye) 務發展。一方麵,南華期貨向境外子公司增資,受監管政策限製、審批程序的影響,導致注資過程比較複雜,不能及時解決(jue) 境外發展資金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麵,橫華國際因主營業(ye) 務為(wei) 期貨業(ye) 務,且一直采取積極的發展策略,在銀行融資層麵也比較難以獲得認可與(yu) 支持,銀行往往要求南華期貨提供擔保或保證,受限於(yu) 國內(nei) 法律的規定,橫華國際很難直接向銀行融資。近些年,雖然隨著香港中資銀行對國內(nei) 期貨監管規則及國際期貨業(ye) 務的進一步了解,已在一定程度上同意向橫華國際提供一些授信支持,但仍不能滿足業(ye) 務發展的需要。

  “境外子公司接受注資的流程較為(wei) 複雜,需要克服審批時間較長、審核內(nei) 容比較複雜並帶有不確定性、審核機構多等這些因素造成的增資困難。因此,作為(wei) 境外子公司,特別期望能夠簡化母公司對外增資的審批路徑。”張子健建議。

  姚律還表示,從(cong) 境外業(ye) 務發展來看,期貨公司境外子公司還麵臨(lin) 著國際化人才儲(chu) 備不足,業(ye) 務競爭(zheng) 力較弱,以及跨境展業(ye) 監管的問題。人才結構問題突出,主要體(ti) 現為(wei) 中台投研力量的薄弱和前台營銷人員的缺乏。

  《期貨和衍生品法》第十一章著重關(guan) 注跨境交易與(yu) 監管協作的內(nei) 容,裏麵涉及很多境外經營機構、境外期貨交易所、境外期貨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guan) 條款,使得中國期貨市場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都有了法律的依據。“從(cong) 境外機構業(ye) 務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men) 希望關(guan) 於(yu) 境內(nei) 期貨經營機構轉委托境外期貨經營機構從(cong) 事境外期貨交易方麵,能有更加詳盡和明確的解讀,因為(wei) 在宣傳(chuan) 手段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大部分境內(nei) 客戶都是通過母公司了解到境外期貨經營機構,以前這個(ge) 行為(wei) 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是《期貨和衍生品法》推出之後,如何界定轉委托,其實業(ye) 內(nei) 都希望獲得更進一步的解讀。”姚律說。

  人才緊缺、跨境業(ye) 務監管等問題導致期貨公司境外子公司業(ye) 務競爭(zheng) 能力嚴(yan) 重不足。由於(yu) 海外金融行業(ye) 競爭(zheng) 激烈、行業(ye) 整體(ti) ROE(淨資產(chan) 收益率)不高,大多數期貨公司境外子公司業(ye) 務模式過於(yu) 單一,經紀通道業(ye) 務已無法滿足於(yu) 現有客戶多維度的服務需求,導致最近幾年國內(nei) 中大型期貨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偶爾出現結業(ye) 關(guan) 門的情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