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源頭治理 水清岸綠

發布時間:2022-11-04 15:35:00來源: 人民日報

  雲(yun) 南昆明加大滇池保護力度 

  源頭治理 水清岸綠

  日前,雲(yun) 南昆明滇池綠道建設又有新進展——8.2公裏新建段向社會(hui) 開放。徜徉其上,蔥蘢花木掩映著紅色的騎行道、藍色的步行道和機動車道,旁邊是波光粼粼的滇池,遊客紛紛拿出相機,拍下眼前的美景。

  2020年1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雲(yun) 南考察時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濕地,察看滇池、撫仙湖、洱海水樣和滇池生物多樣性展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2021年4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督察發現,圍繞滇池的“環湖開發”“貼線開發”現象突出,昆明長腰山區域被房地產(chan) 開發項目蠶食,部分項目侵占滇池保護區。一年多來,昆明市立行立改,長腰山滇池一、二級保護區內(nei) 違規建築已全麵拆除,長腰山複綠的2200多畝(mu) 山林鬱鬱蔥蔥,滇池沿岸恢複生態湖濱帶14公裏,滇池保護區新增綠地約192萬(wan) 平方米。

  “我們(men) 將繼續加大滇池保護力度。”滇池管理局局長陳淨說。眼下,昆明市區正在實施“雨汙分流”改造,目前已完成33條市政道路和819個(ge) 庭院小區。昆明積極推進綜合治理,“一河一策”“一渠一策”整治滇池流域入湖河道、溝渠和溢流口,消除劣Ⅴ類河道及城市黑臭水體(ti) ,在滇池周邊實施16項防洪滯蓄工程;滇池環湖路內(nei) 調整花卉、蔬菜種植萬(wan) 餘(yu) 畝(mu) ,沿岸183個(ge) 村莊人居環境大為(wei) 改善。

  走進“環滇池生態廊道”壩河濕地段,喜樹、柳樹、石楠、桂花等樹木交錯,矮蒲葦、鼠尾草和蕨類植物鋪展到水邊,濕地裏各種水草搖曳多姿。加強滇池係統治理,昆明市規劃建設了圍繞滇池一圈的滇池綠道,總長約137公裏。與(yu) 此同時,在滇池邊退塘、退田、退房,還林、還濕、還湖,累計生態搬遷3萬(wan) 多人。2021年3月,以滇池綠道為(wei) 依托的“環滇池生態廊道”被列入昆明市十大重點工程,今年4月30日首期長約37公裏的滇池綠道基本貫通。

  治水從(cong) 源頭抓起,昆明一手編製滇池水環境專(zhuan) 項規劃,一手完善“四級河長五級治理”。全市累計收繳生態補償(chang) 金20多億(yi) 元,專(zhuan) 項用於(yu) 河道綜合治理。今年1至7月,滇池全湖水質保持Ⅳ類,與(yu) 去年同期相比,滇池水更清了。

  位於(yu) 滇池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牛戀村小漁村村民小組,74戶人家種了20多年的蔬菜和花卉。為(wei) 降低對滇池的麵源汙染,今年村裏拆除蔬菜大棚、統一流轉土地,利用村莊環境整治的契機轉型搞旅遊,引進特色民宿、漁家美食、房車營地等業(ye) 態。“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每天慕名來村裏的遊客就有好幾百人。”上蒜鎮副鎮長曾誠說。

  昆明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昆明將滇池融入城市發展,構建沿岸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把未來的產(chan) 業(ye) 和人口增長更多放在流域下遊和流域外,努力把滇池沿岸打造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人民日報 記者 徐元鋒)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