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聚流成河、攥指成拳?這個連隊開啟一場關於傳承的融合之旅

發布時間:2022-11-10 14:44:00來源: 中國軍網

  一場關(guan) 於(yu) 傳(chuan) 承的融合之旅

  ■張坤堂 董 浩 解放軍(jun) 報特約通訊員 湯文元

  西北邊塞演訓場,黃沙彌漫,陸軍(jun) 某旅偵(zhen) 察連官兵團結拚搏,在年度軍(jun) 事訓練摸底考核中拔得頭籌。考核結束後,官兵們(men) 結合戰位實踐和使命任務,學習(xi) 討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共話成長感悟,暢想未來藍圖。

  5年前,在深化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的浪潮中,該連隊由3個(ge) 來自不同作戰師、具有光榮曆史傳(chuan) 統的偵(zhen) 察連隊官兵選調組建。力量的融合,從(cong) 來不是紙麵實力的簡單疊加,要取決(jue) 於(yu) 官兵之間產(chan) 生的“化學反應”。如何聚流成河、攥指成拳,這個(ge) 連隊努力尋找著“催化劑”。

  “組建以來,我們(men) 連在傳(chuan) 統與(yu) 轉型的碰撞融合中,不斷深化對初心使命的認識,作戰能力不斷提高。”該連指導員劉洋說,深入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他和戰友們(men) 對加快轉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碰 撞

  “拳頭都沒攥緊,力量從(cong) 哪裏來”

  時代的大手,在推動著宏觀曆史前行的同時,也在創造著一些微觀巧合。

  37年前,3個(ge) 連隊攜手參加邊境作戰,湧現出各自的英模典型,形成各自的光榮傳(chuan) 統。

  8年前,3個(ge) 連隊同赴庫爾勒訓練基地參加新疆軍(jun) 區偵(zhen) 察兵比武集訓,從(cong) 戰場上生死相依的戰友演變成鏖戰沙場的對手。

  5年前,在調整改革中,他們(men) 重新並肩站立在同一支隊伍中——3個(ge) 連隊各抽出一部分官兵,組成了一個(ge) 新連隊。

  “強強聯手,一定會(hui) 產(chan) 生更大的能量!”這是官兵們(men) 對這個(ge) 新連隊最直接的期待。

  2017年5月初,高原軍(jun) 營,積雪消融。誰也沒想到,那天下午,期待已久的“會(hui) 師”竟然充斥著莫名的“火藥味”。

  一級上士劉偉(wei) 先聲奪人:“那年冬天,我們(men) 連隨部隊冒著嚴(yan) 寒,人均負重超20公斤,在戈壁雪野連續拉練6晝夜,行程180餘(yu) 公裏。拉練報告上報中央,毛主席親(qin) 筆批示‘這樣訓練好’。”說罷,他掏出手機點開鏈接讓大家看,“論能吃苦,我們(men) 首當其衝(chong) 。”

  “你這算什麽(me) 苦!”中士李龍不以為(wei) 然,“當年,我們(men) 連著名戰鬥英雄任德勝為(wei) 解救村民,帶領官兵與(yu) 數倍之敵連續作戰兩(liang) 晝夜,拚殺到最後一顆子彈,直到獻出生命。那股大無畏的精神氣一直傳(chuan) 到現在,麵對再艱險的絕境,連隊從(cong) 沒有一個(ge) 人退縮。”

  “那年,我們(men) 連頂風冒雪剿匪,連續5天5夜猛追猛打,土匪跑到哪裏,我們(men) 就追到哪裏,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打得敵人聞風喪(sang) 膽。”李龍的話還沒說完,一級上士董長紅突然起身插話:“要比連續作戰能力,我們(men) 沒怕過誰。”

  針鋒相對的氣氛持續發酵,場麵像極了電視中的辯論賽。

  發言的3個(ge) 人來自3個(ge) 不同的榮譽連隊。新連隊組建第一天,他們(men) 從(cong) 天山南北匯聚而來。麵對新起點,時任指導員馬濤把大夥(huo) 召集起來,希望從(cong) “艱苦創業(ye) ”切入,分享彼此的光榮傳(chuan) 統,拉近相互距離。誰知,局麵有點失控。

  看到大家對光榮傳(chuan) 統如數家珍,馬濤既佩服又驚訝。他並不知道,3名戰士較勁的“種子”,早在幾年前就已埋下。

  那年,新疆軍(jun) 區組織偵(zhen) 察兵比武集訓。3人分別代表各自連隊角逐賽場,幾經對抗互有勝負。在那場持續大半年的艱苦比拚中,平均每個(ge) 人要跑壞3雙陸戰靴、磨破2雙戰術手套,每周考核動態排名。作為(wei) 對手,他們(men) 把對方“恨得牙癢”。

  如今,站在同一個(ge) 隊列中,劉偉(wei) 曾主動上前“握手言和”,李龍笑著擊掌回應。然而,兩(liang) 人目光撞在一起,彼此不服輸的眼神毫無遮掩。

  競爭(zheng) 和較勁無處不在,哪怕隻是打掃衛生這樣簡單的事。

  營區待建,部隊借用一處荒廢近10年的營院作為(wei) 臨(lin) 時駐紮點。操場的雜草沒過膝蓋,灶台上堆積著灰塵,整治營區成了他們(men) 最急迫的工作。幹活中,他們(men) 各出各的招,使出渾身解數,處處都想爭(zheng) 個(ge) 高低……

  最初的那段時間,連隊似乎成了角力場,官兵們(men) 更像是對手而非戰友。餐桌上的下飯醬究竟是擺辣椒絲(si) 還是辣椒醬,教育筆記的書(shu) 寫(xie) 格式應該沿襲“你的”還是“我的”,就寢前到底是搞體(ti) 能小練兵還是閱讀學習(xi) ……這些都成了他們(men) 暗中較勁的“擂台”。

  一次營裏組織比武,劉偉(wei) 和李龍產(chan) 生激烈爭(zheng) 執。劉偉(wei) 認為(wei) ,比武應區分年齡層次組織,李龍反對說戰場不分年齡,隻看勝敗,要比就所有人逐一連貫作業(ye) 。激烈爭(zheng) 執的背後反映的是兩(liang) 人所代表的“夜老虎連”與(yu) “英雄偵(zhen) 察連”不同的訓練傳(chuan) 統。“夜老虎連”注重訓練過程,他們(men) 倡導科學、客觀的訓練;“英雄偵(zhen) 察連”偏向對結果的追求,不顧一切完成任務是他們(men) 的首要目標。

  大家爭(zheng) 得麵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過去都是響當當的英雄連隊,老連隊的傳(chuan) 統怎麽(me) 會(hui) 錯!”

  比拚較勁的背後,是對老連隊老傳(chuan) 統的懷念與(yu) 堅持。有的想在點名時先呼點老連隊的戰鬥英雄,他們(men) 忘不了胸膛劇烈起伏熱血澎湃的集體(ti) 答“到”;有的想唱老連歌《攀枝花下》,那悠揚深沉的旋律讓他們(men) 充滿力量;有的希望發揚老連隊的精神傳(chuan) 統,在他們(men) 擅長的領域再立新功……

  “拳頭都沒攥緊,力量從(cong) 哪裏來?”走上連長崗位,本想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孫聖鑒發現,連隊距離先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個(ge) 深夜,孫聖鑒眉頭緊蹙陷入深思:這些特色鮮明的兵,到底該怎麽(me) 帶?

  尋 找

  “大家口中的‘我們(men) 連’,開始越來越多代表新連隊”

  “新時代要有新麵貌,新征程要有新作為(wei) 。”深入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指導員劉洋回憶起連隊凝心聚力的過程,感慨地說,“新麵貌既不是標新立異的‘新’,也不是喜新厭舊的‘新’。”

  有段時間,上級要求連隊總結提出新的連魂。有人提議從(cong) 每個(ge) 老連隊的連魂中各取一句,有人甚至想直接沿用老連隊的連魂:“不管在哪個(ge) 時代都適用,一個(ge) 字也不用改。”一些新進連隊的官兵則認為(wei) :“是時候開啟新篇章了。”對於(yu) 連隊第二任指導員劉洋來說,他從(cong) 未經曆過這般“怎麽(me) 選都不對”的局麵。

  “方向有分歧,越往前走隻會(hui) 越疏遠。”那時,新疆軍(jun) 區保衛處處長秦彥波正在該連掛鉤幫建,劉洋主動找到秦彥波一起商量對策。秦彥波在基層工作時遇到過相似的難題,他認為(wei) ,“破局的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把官兵們(men) 快速引上同一條路”。

  秦彥波與(yu) 劉洋把這個(ge) 過程首先定義(yi) 為(wei) “尋找”:如果能從(cong) 源頭上找到3個(ge) 連隊的交匯點,統一思想的工作會(hui) 好做很多。除了和骨幹們(men) 交流,他們(men) 翻閱了大量有關(guan) 連隊前身的曆史資料,還給3個(ge) 老連隊打去30多個(ge) 電話,甚至找到了曾經負責撰寫(xie) 連史的文書(shu) 。終於(yu) ,一個(ge) 熟悉的地名闖入眼簾,劉洋騰地一下從(cong) 座位上蹦起來。

  那年,來自不同步兵師的3個(ge) 老連隊奉命組建偵(zhen) 察大隊開赴前線,共同參加過大小幾十場戰鬥。“當年,我們(men) 的先輩共同經曆過生死。”劉洋激動地在筆記本上整理連隊曆史脈絡,“還有哪一種感情比生死相依更難能可貴、更讓人懷念?”

  順著這條線索,劉洋梳理了一本小冊(ce) 子,取名“那些一起戰鬥的日子”。

  實際上,劉洋不光講給連隊官兵聽,還把這些故事串成一條主線帶上“獵隼講堂”——一堂由部隊官兵自己開辦的群眾(zhong) 性自我教育課堂,目的是讓所有人都了解並認可這個(ge) 連隊從(cong) 哪裏來。

  找到一脈相承的曆史支點,似乎為(wei) 這個(ge) 新連隊注入了磨合的潤滑劑,劉洋明顯感到現實生活中連隊氣氛產(chan) 生了一些變化。劉偉(wei) 發現,“大家口中的‘我們(men) 連’,開始越來越多代表新連隊。”

  連長孫聖鑒同樣在尋找。

  2018年10月,旅裏組織崗位練兵比武競賽,連隊的總評成績僅(jin) 排第5名。對於(yu) 這個(ge) 誕生在光環中的種子隊伍,這樣的成績讓人難以接受。連隊氣氛也一下子消沉下來,無形的壓力堵在官兵胸口,誰也不願多說什麽(me) 。當然,爭(zheng) 執和較勁也少了。“連隊都被看不起,爭(zheng) 個(ge) 高低給誰看。”董長紅說,“大家沒了銳氣,因為(wei) 心裏沒有底氣。”

  令連長孫聖鑒欣慰的是,比武失利讓他們(men) 找到了那個(ge) 最大公約數,“大家互不相讓的背後,是對榮譽和勝利的渴望”。孫聖鑒在各種場合反複講,先輩們(men) 延續了幾十年的共同價(jia) 值追求,也是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價(jia) 值取向。

  沒過多久,部隊迎來高原演訓任務。李龍、劉偉(wei) 、董長紅幾乎同一時間找到孫聖鑒,他們(men) 不想錯過這個(ge) 翻身的良機。憑借最早遞交請戰書(shu) 、最快完成物資準備、最先收攏人員,連隊順利拿下任務名額。

  車隊行駛在蜿蜒的天路上。車外是刀削斧鑿的峭壁和深不可測的懸崖,風雪交加,官兵們(men) 在車廂裏緊緊貼在一起。下達阪的路上,一個(ge) 大角度轉彎處出現塌方。要在預定時間到達任務地點,必須盡快清理凍土。十字鎬掄下去像砸在鐵塊上,很多第一次上高原的戰士,忍受著高原反應的折磨跪在地上刨、趴在土裏挖。

  孫聖鑒呼吸越來越困難,喉嚨像火燒一樣。但他發現大家不再劃分陣地,不再分你我他,而是相互支持,齊心協力。斷斷續續挖了近3個(ge) 小時,挖出最後一鍬土,孫聖鑒累得癱倒在地上,心裏卻樂(le) 開了花。

  演訓的結局很圓滿。對於(yu) 這支紅色血脈來說,找到源頭和出口,其他的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任務圓滿完成,全旅官兵在營門口敲鑼打鼓歡迎他們(men) 歸來。

  那一刻,似乎是這個(ge) 連的“新生”。

  如今走進連隊大門,“敢為(wei) 人先,敢挑重擔,敢打硬仗”幾個(ge) 大字鐫刻在牆上——這是他們(men) 的新連魂。

  “一切都指向未來,我們(men) 要確保能打贏!”孫聖鑒篤定地說。

  融 合

  “我們(men) 的光榮傳(chuan) 統是打贏,我們(men) 開創的未來也必須要打贏”

  潛伏,等待。當星辰綴滿夜幕,一級上士劉偉(wei) 和戰友薛長明默契地對視一眼:“時機到了!”

  在今年年初組織的一次對抗演練中,劉偉(wei) 、薛長明負責“誘敵深入”。兩(liang) 人迅速脫離伏擊隊伍,徑直鑽入藍軍(jun) 分隊陣地。遠遠聽見藍軍(jun) 分隊的腳步聲,劉偉(wei) 猛地抬手給出“停”的手勢,兩(liang) 人順勢趴下與(yu) 戈壁融為(wei) 一體(ti) 。對聲音極為(wei) 敏感,是“夜老虎連”的看家本領。

  一個(ge) 眼神,薛長明突然從(cong) 地上彈起,腳步越來越遠,步子卻越來越重。薛長明的老連隊叫“鋼鐵堡壘偵(zhen) 察連”,“誘敵深入”這個(ge) 戰術,他們(men) 早已形成肌肉記憶。

  聽見密密麻麻的腳步聲,劉偉(wei) 知道對手上鉤了,一個(ge) 反身彈起,為(wei) 薛長明在前方開道。地勢越跑越低,道路愈發狹窄。黑暗中突然亮起一束光,接著是山坡上一簇簇光點。對手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已落入劉偉(wei) 他們(men) 的伏擊圈。

  結合老連隊作戰傳(chuan) 統創造的“夜間誘敵伏擊”戰術,讓人防不勝防。連長對任務完成情況表示高度肯定。劉偉(wei) 伸手擦了擦汗,黝黑的臉上露出笑意:“不搗鼓出一些新戰術,我們(men) 來這裏還有啥意義(yi) ?”

  劉偉(wei) 口中的“搗鼓出一些新戰術”,背後正是適應軍(jun) 事變革的訓練轉型。連隊剛成立時,劉偉(wei) 還並不理解,自己為(wei) 啥會(hui) 和其他兩(liang) 個(ge) 英雄連隊的官兵組建成新連隊。他覺得作為(wei) “夜老虎連”的老兵,憑借“夜間作戰”這一強項,足夠“一招鮮,吃遍天”。

  直到那年的偵(zhen) 察兵比武,他遇上了老連隊,遇上了他曾經帶過的兵——王浩。比武中,彼此用的戰術戰法幾乎一樣,劉偉(wei) 絞盡腦汁也未占得絲(si) 毫便宜。臨(lin) 別前,劉偉(wei) 本來想好好誇誇他的兵,卻被王浩一句無心的話噎了回去:“要不有機會(hui) 回來吧!”

  那一刻,劉偉(wei) 才發現,他確實沒變,一樣的戰術、熟悉的套路、相同的手段。回到宿舍,他怔怔地坐著一動不動,絞盡腦汁尋找來到新連隊新戰位的意義(yi) ,困惑與(yu) 焦慮從(cong) 心底湧上心頭。

  “全連集合!”窗外的哨聲一下子讓劉偉(wei) 驚醒。隊列前,孫聖鑒宣布了一項新的學習(xi) 任務。這可把劉偉(wei) 這個(ge) 隻有高中文憑的老班長唬住了。過去偵(zhen) 察兵全是靠兩(liang) 條腿跑出來的,這回換成燈下苦讀一下子還真沒底。

  對於(yu) 零基礎的官兵來說,死記硬背就是捷徑。大學生士兵劉秋桐記得,在不大的俱樂(le) 部裏,大家把桌子搬來拚在一起,麵對麵坐下,一對一相互督促,照著書(shu) 上一頁一頁學。年底的考核演練中,劉偉(wei) 熟練地使用學到的新知識,受到上級稱讚。

  越來越多新的訓練課目和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如今都被他們(men) 變成了戰鬥力新的增長點。在這個(ge) 過程中,很多人和劉偉(wei) 一樣開始審視自己:千裏迢迢來到新戰位,到底為(wei) 了啥?

  “為(wei) 了打贏!”劉偉(wei) 的話,是連隊官兵共同的心聲,“我們(men) 的光榮傳(chuan) 統是打贏,我們(men) 開創的未來也必須要打贏!”

  在對曆史與(yu) 未來辯證認識的過程中,連隊官兵緊緊地擰成一股繩,在紅色基因互學共傳(chuan) 中攜手共進,在使命擔當的牽引下創造新的曆史。連隊組建以來,他們(men) 出色完成10餘(yu) 次演訓任務,穩坐全旅比武前三名。

  “創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而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劉洋作為(wei) 營裏推薦的優(you) 秀政治教員登上全旅“強軍(jun) 故事會(hui) ”擂台,他把親(qin) 身經曆帶到了課堂:“把創造曆史的主體(ti) 賦予我們(men) 自己,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敢想敢為(wei) ,腳踏實地,在各自崗位履好職、盡好責,我們(men) 就一定能如期實現建軍(jun) 一百年奮鬥目標!”

  血脈交融為(wei) 打贏

  ■王英濤

  新時代這十年,人民軍(jun) 隊體(ti) 製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麵貌一新。調整改革中,許多承載著光榮傳(chuan) 統的連隊重組匯聚到了一起。合編之後,合心合力往往是這些連隊尋求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最關(guan) 鍵的一步。

  對於(yu) 來自不同榮譽連隊的官兵來說,優(you) 秀早已成為(wei) 一種刻在骨子裏的習(xi) 慣。優(you) 秀的方式雖各不相同,但內(nei) 核是一致的:為(wei) 了打贏。

  “全麵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jun) 隊打贏能力。”正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那樣,隻有以打贏為(wei) 牽引,我們(men) 才能更好地激活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融合紅色基因,進而凝聚能量,形成打仗壓力、練兵動力和建設合力,促進官兵全麵發展、戰鬥力全麵提升。

  人民軍(jun) 隊從(cong) 誕生起,一路浴血奮戰,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打贏是許多紅色連隊鮮亮的標簽,更是無數官兵用生命捍衛的“座右銘”。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打贏既是最好的傳(chuan) 承,也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隻要我們(men) 把打贏的傳(chuan) 統用起來、目標立起來、標準嚴(yan) 起來、鬥誌激起來,就一定能在練兵實踐中加速融合,引領官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血脈交融為(wei) 打贏。實踐證明,一個(ge) 連隊的全麵建設越先進、戰鬥力越過硬,官兵的向心凝聚力、集體(ti) 榮譽感就越容易被激發。

  “團結奮鬥”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高頻詞”,奮進新征程,我們(men) 必須團結奮鬥,同心同力,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中相互融合、加速轉型。(中國軍(jun) 網-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