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紅利助航空企業“逐夢藍天”
中新網珠海11月9日電 (孫秋霞 朱瑞軒)“鯤鵬”展翅,“鶻鷹”翱翔,航空航天產(chan) 品“首發首秀”……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hui) 於(yu) 11月8日正式拉開序幕,作為(wei) 對外交流合作的世界窗口,中國航展見證著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轉變。
本屆航展期間,珠海稅務部門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不斷優(you) 化參展的珠海航空企業(ye) 出口退稅辦理流程,幫助企業(ye) 暢享稅收政策紅利。同時密切跟進企業(ye) 在生產(chan) 研發、外貿、內(nei) 銷等各環節的個(ge) 性化涉稅訴求,幫助企業(ye) 拓展海內(nei) 外市場、搶抓發展機遇。
擁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在全球競爭(zheng) 中占得一席之地的“珠海造”無人直升機,是本屆航展的一大亮點。
在珠海隆華直升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隆華”)的展位裏,幾架大型無人直升機憑借極具科技感的獨特造型引人駐足。其自研的XV係列產(chan) 品實現了“全國產(chan) 化”,解決(jue) 了無人直升機“心髒病”的問題,完成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尤其是XV—5型無人機完成了4小時50分鍾的無地效定點懸停測試,打破了國內(nei) 旋翼機懸停飛行時間紀錄,是國內(nei) 目前最有競爭(zheng) 力的長航時無人直升機之一。
“今年是我們(men) 公司連續第5屆參加航展,航展對我們(men) 來說是一個(ge) 展現自身實力的大舞台,可以很好地提高公司知名度,讓公司的新產(chan) 品嶄露頭角。”珠海隆華總經理張偉(wei) 說:“這個(ge) 行業(ye) 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待發掘,我們(men) 一直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去年公司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總額超474萬(wan) 元,省下來的資金我們(men) 又繼續投入到新產(chan) 品、新技術的研發中。”
今年,珠海隆華與(yu)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合作,共同研發最新技術,推動無人直升機在物流、農(nong) 業(ye) 、測繪、應急救援等更多主要行業(ye) 領域創新應用。
“大企業(ye) 頂天立地,小企業(ye) 鋪天蓋地”是近年來珠海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隆華、羽人、璿璣等一批無人機企業(ye) 相繼湧現,多項技術行業(ye) 領先,成為(wei) 珠海“智造”新名片。
無人直升機企業(ye) 脫穎而出、產(chan) 業(ye) 欣欣向榮的背後,離不開珠海完善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配套。
廣東(dong) 優(you) 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you) 翼航空”)作為(wei) 一家生產(chan) 和研發飛行模擬設備的知名企業(ye) ,在本屆航展上展出了鑽石DA42五級飛行訓練器(FTD5)、羅賓遜R22飛行模擬器(全動版)等。其中多種產(chan) 品完全自主研發,實現了多項國內(nei) 飛行模擬自主研發零的突破。
優(you) 翼航空主要負責人孟昭健介紹,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一些關(guan) 鍵材料和核心部件的技術若長期掌握在歐美國家,下遊企業(ye) 便會(hui) 存在原材料斷供風險,“所以我們(men) 一直以來都堅持自主研發的國產(chan) 化道路,不斷深耕和開拓航空仿真設備技術”。
本屆航展上,優(you) 翼航空進一步擴大展位規模,麵向全球客戶展示最新的技術和產(chan) 品,以期增加訂單。“我們(men) 今年營業(ye) 收入同比增長28%,這離不開國家稅收優(you) 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去年享受高新技術企業(ye) 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約211萬(wan) 元,享受製造業(ye) 中小微企業(ye) 緩稅政策超512萬(wan) 元,大大提升了資金周轉率,為(wei) 公司的快速發展增添了動力。”孟昭健說。
據了解,未來,優(you) 翼航空的產(chan) 品出口即將銷往美國、新加坡、歐盟、東(dong) 南亞(ya) 等地,推動國產(chan) 自主研發的航空仿真技術和產(chan) 品走向世界。
隨著珠海研發生產(chan) 能力不斷增強,對材料機械加工的精細化要求也進一步提升。和氏工業(ye) 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氏木業(ye) ”)在本次航展上展出的水射流高壓水清洗去毛刺設備,能夠去除各種零件加工後造成的毛刺並提高光潔度,解決(jue) 零件製造過程中微細毛刺帶來的裝配質量、成品率問題,提升產(chan) 品製造的精細度。
作為(wei) 入選廣東(dong) 省第四批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之一,和氏木業(ye) 財務負責人雷娟華對近年來密集出台的稅費支持政策深有感觸。
“珠海稅務部門主動輔導公司享受了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ye) 研發費加計扣除額超1360萬(wan) 元,同時又告知我們(men) 符合製造業(ye) 中小微企業(ye) 緩繳政策條件,幫助我們(men) 申請緩繳了399萬(wan) 元的稅款,讓我們(men) 資金充裕,保持快速發展。”雷娟華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