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智能手表真的需要那麽多“功能”嗎
“×××電話手表,能打電話的手表!無論你在哪裏,一個(ge) 電話馬上找到你!”最近幾年,這樣的廣告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家長群體(ti) 視野之內(nei) 。在各路廠商的大力營銷下,具備電話、上網、遠程監控等多種功能的兒(er) 童智能手表,似乎正在從(cong) 少數家庭才會(hui) 買(mai) 給孩子的“奢侈品”,變成中小學生校園生活的“必需品”。校園之內(nei) ,功能更豐(feng) 富、外形更時尚的智能手表,很容易成為(wei) 小朋友們(men) 追捧的對象。校園之外,不少家長對此也極為(wei) 上心,想方設法為(wei) 孩子挑選具有更多“親(qin) 子聯絡功能”的智能手表。
然而,近日有數據顯示,許多消費者對兒(er) 童智能手表的質量並不滿意。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近一半消費者對兒(er) 童智能手表質量給出負麵評價(jia) 。其中,有超兩(liang) 成消費者遇到定位不準問題,超四成消費者表示所購產(chan) 品信號不穩定,通話質量差,近三成消費者認為(wei) 兒(er) 童智能手表內(nei) 容的複雜性容易影響孩子心智健康。質量問題之外,消費者對個(ge) 人信息泄露問題也是十分擔憂。
任何一類商品、任何一個(ge) 品牌,要取得消費市場的信任,都必須解決(jue) 好質量問題。廠商在營銷領域投入再大,如果不能讓質量跟上宣傳(chuan) ,都難免讓消費者產(chan) 生“貨不對板”的不良印象。家長為(wei) 孩子購買(mai) 兒(er) 童智能手表,首要需求就是與(yu) 孩子聯係,並取得孩子的實時定位。因此,定位不準、通話質量差等問題,對這一商品類型而言可謂致命缺陷。如果一塊兒(er) 童智能手表,連核心功能都實現不好,無異於(yu) 給閹割版的手機原件套了個(ge) “表殼”。這樣的商品設計,既不關(guan) 心作為(wei) 使用者的兒(er) 童,也不尊重作為(wei) 消費者的家長,遲早會(hui) 在日趨嚴(yan) 格的行業(ye) 監管之下受到淘汰。
質量問題固然重要,但是,對於(yu) 兒(er) 童智能手表這個(ge) “新生事物”,社會(hui) 的疑慮與(yu) 擔憂卻不局限在質量問題上。在網絡輿論場上,質量相對較好、銷量相對較高的一流兒(er) 童智能手表品牌,反而更容易引起爭(zheng) 議。這些品牌推出的手表,往往“功能強大”“時髦值高”,讓孩子和家長都覺得買(mai) 了“倍兒(er) 有麵子”。然而,孩子在使用手表時,某些功能卻不免讓人感到不太舒服。
還是以江蘇消保委的報告為(wei) 例:不少消費者認為(wei) “兒(er) 童智能手表內(nei) 容的複雜性”會(hui) 影響孩子心智健康,這說明:社會(hui) 並不認為(wei) 兒(er) 童智能手表的功能“多多益善”。相對於(yu) 普通手表,智能手表最大的特點就是加入了通話定位功能,給兒(er) 童加了一份安全保障,而與(yu) 普通手機相比,智能手表的賣點則在於(yu) 不會(hui) 讓兒(er) 童過於(yu) 自由地接觸遊戲、上網等容易使其在學習(xi) 中分心的功能。過度強調兒(er) 童手表的功能性,尤其是社交、娛樂(le) 功能,很容易使其“手機化”,一方麵會(hui) 對自製力不強的孩子形成誘惑,另一方麵也容易激起學生的攀比心,乃至造成基於(yu) 手表品牌、檔次的“社交分化”。
會(hui) 受到兒(er) 童智能手表某些功能“誘惑”的不僅(jin) 是孩子,還可能是家長。某些兒(er) 童智能手表的“家長監控”功能過於(yu) 強大,也會(hui) 給家庭教育造成負麵影響。此前,有博主專(zhuan) 門發布視頻,曝光了當代兒(er) 童智能手表驚人的“監控力”,引發了廣泛的關(guan) 注與(yu) 討論。
具體(ti) 而言,一些兒(er) 童智能手表型號可以在孩子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限時、不限次地將孩子身邊的聲音“轉播”給遠方的家長。家長固然有了解、教育、管理孩子的權責,但少年兒(er) 童也應有自己的隱私空間,如此才能健康成長。家長如果不加節製地對孩子實施全方位、全天候的“監控”,很可能使家庭關(guan) 係變得緊張。更何況,這些隱私信息經由兒(er) 童智能手表處理,還有潛在的外泄風險,更加令人擔心。
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舉(ju) 行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頻率高的學習(xi) 類App、電商、兒(er) 童智能設備等平台,集中解決(jue) 涉未成年人問題亂(luan) 象。兒(er) 童智能手表正是“兒(er) 童智能設備”中的一類。對於(yu) 這一產(chan) 業(ye) ,社會(hui) 還應高度關(guan) 注其對兒(er) 童權益、兒(er) 童教育可能產(chan) 生的影響,並引導其發揮積極的社會(hui) 作用。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