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名城”續寫“乒乓情緣”
新華社武漢11月13日電 題:“乒乓名城”續寫(xie) “乒乓情緣”
新華社記者樂(le) 文婉、徐鵬航、王自宸
為(wei) 期十天的2022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日前在湖北省黃石體(ti) 育館落幕。賽場裏,銀球飛舞,球迷們(men) 的歡呼聲、加油聲一浪蓋過一浪。
黃石市民袁先生目光緊盯中央球桌,他身旁7歲的兒(er) 子則不時起身為(wei) 運動員高聲呐喊助威。“我平時愛打乒乓球,帶小朋友來看比賽,是想讓他多了解這項運動。”袁先生說。
賽場外,長江中遊南岸的這座“乒乓名城”裏“乒乓熱”正持續升溫。從(cong) 1987年建立我國第一個(ge) 國家乒乓球隊訓練基地,到近年來組建乒超俱樂(le) 部、成立乒乓球青少年專(zhuan) 業(ye) 隊,再到推廣乒乓球進校園、進社區,黃石正不斷續寫(xie) “乒乓情緣”。
“來到黃石感覺非常親(qin) 切”
1986年,在第十屆亞(ya) 運會(hui) 上,我國男、女乒乓球隊在團體(ti) 賽中雙雙失利,在首都之外建立一個(ge) 免除幹擾、全天候的訓練基地成為(wei) 業(ye) 內(nei) 共識。我國首個(ge) 國家級乒乓球訓練基地最終落地黃石。
對許多乒乓球國家隊運動員來說,黃石都是一個(ge) 充滿回憶的城市。基地成立以來,這裏已先後39次接待國家隊隊員等全國乃至亞(ya) 洲地區優(you) 秀乒乓球選手集訓,其中包括鄧亞(ya) 萍、王楠、張繼科、馬龍、劉詩雯等眾(zhong) 多世界冠軍(jun) 和奧運冠軍(jun) 。黃石也因而被譽為(wei) “冠軍(jun) 搖籃”“中國乒乓球隊之家”。
“來到黃石感覺非常親(qin) 切。此前,我也來黃石國乒基地參訓過,每次來到黃石都能感受到黃石所有粉絲(si) 對乒乓球的支持。”孫穎莎說。
中國乒乓球隊黃石訓練基地(後稱“黃石國乒基地”)訓練場館層高12米、麵積達2800平方米,這意味要花費較長的製冷、製熱時間來調控館內(nei) 溫度,以滿足訓練所需。為(wei) 此,寒暑之際工作人員經常淩晨兩(liang) 三點便要到場館裏打開空調,實時監測場館溫度變化。
有一年夏天,因設備維修空調無法使用,基地便全員上陣,每日將冰塊搬至訓練場地,為(wei) 運動員創造防暑降溫的條件。
“一塊冰重達100多斤。我們(men) 一塊塊地繞著訓練場擺滿,十幾天下來,每個(ge) 人手上都打出了水泡。但能為(wei) 運動員創造更好的訓練條件,我們(men) 毫無怨言。”黃石國乒基地主任陳愛玲回憶道。
如今,在黃石黃金山工業(ye) 新區大冶湖核心區,一座國際化乒乓球訓練新基地正在籌建中。新基地建成後,將與(yu) 黃石市奧體(ti) 中心體(ti) 育場館群形成集群,成為(wei) 具備“智能化場館設施、高品質住宿服務、科學化營養(yang) 膳食、複合型科醫團隊、優(you) 美環境設施”的國際化乒乓球訓練基地,進一步推動乒乓球運動發展。
“帶動乒乓球走進千家萬(wan) 戶”
走進黃石國乒基地榮譽室,可以看到一件特殊的藏品——一位黃石市民按1:16比例手工製作的紀念封。紀念封上精心繪製著1991年首屆國乒節發行的郵票、郵戳等,還有10多位世界冠軍(jun) 的親(qin) 筆簽名。
這個(ge) 放大版的紀念封是黃石人熱愛乒乓球的縮影。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黃石國乒基地老樓被人們(men) 稱為(wei) “百冠樓”,常有球迷和市民守在門口,隻為(wei) 能看一眼世界冠軍(jun) ,或要一個(ge) 親(qin) 筆簽名。
如今,大街小巷的乒乓球館、乒乓球台延續著黃石人對乒乓球的熱情。“我們(men) 已在全市各社區和鄉(xiang) 鎮布局‘乒怡康’球館22家,球館每天早晚定時對市民免費開放,營造全民參與(yu) 乒乓運動的良好氛圍。同時,在全市各縣市區選點捐贈乒乓球設施,帶動乒乓球運動走進千家萬(wan) 戶,挖掘乒乓苗子。”陳愛玲說。
此外,乒乓球還走進黃石中小學、幼兒(er) 園,成為(wei) 學生們(men) 課外活動的一部分。2021年,黃石市體(ti) 育事業(ye) 發展中心和市教育局聯合下發《黃石市“乒乓球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計劃每年在各個(ge) 縣(市、區)擇優(you) 布點小學1-3所、初中1-2所。“我們(men) 希望將來能夠實現全覆蓋。”陳愛玲說。
從(cong) 阡陌田間到大街小巷,黃石市萬(wan) 人乒乓球賽、“我是球王”乒乓球民間爭(zheng) 霸賽、黃石市乒乓球俱樂(le) 部聯賽等一批當地乒乓球賽事如火如荼地在黃石開展……越來越多黃石人參與(yu) 到乒乓球運動中,強健身體(ti) ,感受快樂(le) 。
“長大後我也想當世界冠軍(jun) ”
記者走訪黃石國乒基地訓練館時,一位比乒乓球台高不了多少的小女孩正獨自加練,不厭其煩地練習(xi) 搓球。“我叫叮當,今年5歲,練習(xi) 乒乓球4個(ge) 月了。我最喜歡的運動員是馬龍。”休息時,小女孩說。
2019年,黃石國乒基地成立青少年乒乓球專(zhuan) 業(ye) 隊,在培養(yang) 本土優(you) 秀乒乓球運動員的基礎上,常年麵向全國各地招收優(you) 秀乒乓球後備人才。
沒有集訓時,黃石國乒基地就成了小球員們(men) 的訓練場。“長大後,我也想當世界冠軍(jun) 。”在濃鬱的乒乓氛圍下,叮當也早早在心裏種下了“冠軍(jun) 夢”。
叮當的教練張超曾是一名乒乓球運動員,退役後成為(wei) 青少年乒乓球專(zhuan) 業(ye) 隊教練。“我還是運動員時,黃石國乒基地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很多國家隊名將都在這裏集訓。希望自己能借助這個(ge) 平台,不負所托,培養(yang) 更多優(you) 秀的乒乓球人才。”張超說。
下午,來訓練的小球員越來越多。有節奏的擊球聲中,“乒乓夢”正代代相傳(chuan) 。
(來源:新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