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推廣“背包警務”:公安業務背出去 民眾期盼背回來
中新網蘭(lan) 州11月15日電 (張鶴 彭曉姣 楊非)一支筆、一個(ge) 筆記本、一摞宣傳(chuan) 資料、一張警民聯係卡……這些都是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公安局豆壩派出所駐村民警“警務背包”中常見的物品。
截至目前,康縣公安局已為(wei) 民眾(zhong) 送證上門2864枚,發放宣傳(chuan) 資料62450餘(yu) 份,免費送戶口簿封皮1949個(ge) ,捎帶辦理民眾(zhong) 業(ye) 務4435筆,正如該縣公安局局長楊成龍所說,這些小小背包不僅(jin) 把公安業(ye) 務裝了進去,更多的是把民眾(zhong) 所需、所盼、所想、所求裝了進去。為(wei) 此,他們(men) 成了甘肅省公安機關(guan) 推廣的創新警務模式典範。
康縣全境處西秦嶺南側(ce) 隴南山中,境內(nei) 山高穀深,群山環抱,轄區內(nei) 的居民多住在山上,且較為(wei) 分散,平時出門辦事極為(wei) 不便,偏遠地區警務資源難以觸及。
2021年4月,康縣公安局豆壩派出所立足警務區民眾(zhong) 辦事遠、辦事難實際,將裝有防電信詐騙、緝槍治爆、非法捕撈等宣傳(chuan) 資料和戶籍業(ye) 務辦事指南(網上公安預約)、警民聯係卡、居民信息采集表、已製作好的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封皮、照片拍攝白底布等物品、資料裝在警務背包內(nei) ,深入轄區開展工作。因民警走村入戶不離肩上的背包,所以把這種警務模式稱之為(wei) “背包警務”。
同年6月,該局總結了豆壩派出所“背包警務”好的做法和典型經驗,向全縣18個(ge) 派出所全麵推廣“背包警務”。一次性為(wei) 全縣67名社區民警統一購置了警務背包,並增添了服務項目,進一步擴充完善“背包警務”內(nei) 容。
“‘背包警務’模式,實現了警務圍著民意‘轉’,擴大了服務範圍,把防範宣傳(chuan) 和信息核查‘背出去’,把民眾(zhong) 所需所盼‘背回來’,再把貼心服務和應對措施‘背出去’,讓民眾(zhong) 享受到了實惠。”豆壩派出所所長馬小蘭(lan) 說。
不僅(jin) 如此,康縣公安局還開啟升級“背包警務+”模式,在實踐中首推平安創建“和事佬”,整合加強“一庭兩(liang) 所”聯動(即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依靠農(nong) 村“三老”(即老民警、老村幹、老戶長),建成由24支矛盾多元調節隊,選聘德高望重的“老村幹”“老鄉(xiang) 賢”加入轄區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為(wei) 民眾(zhong) 解決(jue) 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2022年10月,豆壩派出所在調解一起矛盾糾紛時,請來了當事人共同的親(qin) 戚及村幹部。調解開始後,民警講解了相關(guan) 法律法規,宣布了調解紀律,並告知此次調解全場錄音錄像,還會(hui) 製作相應的調解筆錄。
調解中,雙方各執一詞,爭(zheng) 吵起來,村幹部和親(qin) 戚趕忙說:“你們(men) 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我們(men) 在給你們(men) 進行調解,為(wei) 了這麽(me) 點小事鬧僵,劃不來。”
調解民警及時抓住主題,適時推進說:“爭(zheng) 吵、打架是解決(jue) 不了問題的,既然我們(men) 給你們(men) 調解,就應該相信我們(men) ,等調解結束,你們(men) 看一下視頻,仔細看看你們(men) 的表現。”
當事人隨即表示,為(wei) 這麽(me) 點小事,耽誤了這麽(me) 長時間,最終雙方握手言和,並對調解民警表示衷心感謝。
今年8月底,康縣大南峪鎮鄭灣村殘疾老人劉某詢問正在走訪的民警:“身份證過期了,需要啥手續?你看,我的腿也不方便……”民警查看後,立即從(cong) “警務背包”取出幕布說:“不用您跑腿,我先幫您照相,采集信息並上報,等身份證辦好了,我再送來。”
老人非常高興(xing) 地說:“這可解決(jue) 我的大難題,你們(men) 真是服務到家了。”離開時,老人從(cong) 家中拿出飲料、水果,硬往“警務背包”裏塞。
“民警翻山越嶺,走過千家萬(wan) 戶,我們(men) 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真心實意。”看著在大山間人民警察忙碌的身影,豆壩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黃世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