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開市一周年 北交所已成中小企業重要融資平台

發布時間:2022-11-16 11:01:00來源: 經濟日報

  開市一周年,展現出強勁活力與(yu) 韌性——

  北交所成中小企業(ye) 重要融資平台

  本報記者 祝惠春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業(ye) 占比77%,民營企業(ye) 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49家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平均研發強度達5.4%,創新特征鮮明。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732.07億(yi) 元、淨利潤69.26億(yi) 元,同比增長33.25%、19.43%,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與(yu) 韌性。目前,北交所已成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融資的重要平台。

  基礎製度持續完善

  近日,北交所發布融資融券細則。推出融資融券製度,是一家證券交易所進入常規化運行的重要標誌,也是北交所持續推進市場功能建設的重要舉(ju) 措,能為(wei) 投資者采取多元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提供有效支撐,增強市場活力與(yu) 韌性,提升二級市場定價(jia) 功能。

  同時,北交所發布北證50樣本股名單,並宣布擬於(yu) 11月21日發布實時行情,以反映市場整體(ti) 運行情況,提供投資標的和業(ye) 績比較基準。

  目前,北交所股票漲跌幅限製為(wei) 30%,合格投資者門檻為(wei) 50萬(wan) 元證券資產(chan) ,開市以來日均成交金額超10億(yi) 元,日均換手率約1%,呈現出與(yu) 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流動性水平。

  在遵循證券市場一般規律基礎上,北交所各項製度安排充分尊重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發展階段和成長規律,突出錯位、包容、靈活和普惠的市場特色。四套並行的上市標準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特征企業(ye) ,行業(ye) 包容性強,上市公司既包括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等新興(xing) 行業(ye) 企業(ye) ,也包括農(nong) 業(ye) 等傳(chuan) 統行業(ye) 企業(ye) ;既包括年淨利潤超10億(yi) 元的成熟企業(ye) ,也包括尚未盈利的企業(ye) 。北交所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完善市場功能。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舉(ju) 措也在穩步推進。

  “開市一年以來,北交所交易製度框架迅速搭建,各項製度有效運轉,基礎製度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取得了良好開端。”致同審計合夥(huo) 人江永輝表示,北交所在製度建設方麵具有獨特性,比如,轉板製度是北交所的特色製度安排。今年上半年,北交所轉板製度正式落地,北交所上市公司可以轉板至滬深交易所繼續發展,而北交所自身上市公司是由新三板創新層公司轉板而來,使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了真正意義(yi) 上的互聯互通,也將倒逼北交所持續深化改革,更好體(ti) 現其包容性、創新性、服務性。

  良性生態逐步形成

  北交所開市後,各類市場主體(ti) 參與(yu) 踴躍,相互影響、相互帶動,市場活力不斷增強。

  開市以來,共有163家企業(ye) 申請在北交所上市。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在審企業(ye) 117家、在輔企業(ye) 297家;投資者結構明顯改善。合格投資者超520萬(wan) ,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均已入市,超580隻公募基金參與(yu) 市場,11隻北交所主題基金獲批注冊(ce) 。

  致同管理合夥(huo) 人、審計業(ye) 務主管合夥(huo) 人鄭建彪認為(wei) ,北交所開市以來,持續優(you) 化中小企業(ye) 金融服務,為(wei) 中小企業(ye) 帶來融資便利,降低融資成本,提供資本支持,並與(yu) 滬深交易所錯位協同發展,形成了與(yu)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特點和成長階段相符合的市場生態。

  中國銀河證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總裁王晟表示,過去一年,企業(ye) 快馬加鞭湧向北交所,券商也加速布局新賽道。“北交所上市給中小企業(ye) 帶來的綜合金融支持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未來北交所作為(wei) 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的主陣地,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北交所的成長,使得支持中小企業(ye) 持續成長的服務鏈條更加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更加緊密。北交所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進一步發揮,一方麵,轉板製度平穩落地。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至科創板、創業(ye) 板交易,打通了交易所之間的連接通道,豐(feng) 富了中小企業(ye) 的成長選擇;另一方麵,向區域股權市場延伸。區域股權市場向北交所輸送上市資源的路徑已經打通,累計有760餘(yu) 家區域性股權市場企業(ye) 申請新三板掛牌,進一步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了“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交易所”支持中小企業(ye) 持續成長的全鏈條服務體(ti) 係。

  同時,北交所的發展,在資本市場全麵深化改革一盤棋中深化了市場各方對資本市場持續推進改革創新的良性預期,對資本市場整體(ti) 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北交所龍頭撬動作用有效發揮,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從(cong) 數量看,2022年以來,截至10月31日,新三板新申請掛牌企業(ye) 數量321家,是去年同期4倍;從(cong) 創新屬性看,新申請掛牌企業(ye) 最近一年平均研發費用為(wei) 1515.99萬(wan) 元,較現有掛牌公司平均水平高約九成。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表示,我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大多還未上市,北交所和新三板將成為(wei) 吸納主陣地。北交所上市製度和門檻相較創業(ye) 板、科創板略低,適合年淨利潤在2000萬(wan) 元至5000萬(wan) 元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進行上市融資,同時需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的創新層公司提出申報,也有利於(yu) 企業(ye) 完成規範使得上市整體(ti) 流程確定性更強。

  高質擴容成效凸顯

  開市一周年隻是萬(wan) 裏長征第一步。北交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北交所將聚焦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ti) 經濟、服務“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堅持穩中有為(wei) 、穩中有進,按照“豐(feng) 富功能、辦出特色、形成生態”的思路,大力推進市場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不斷提升市場服務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一流交易所。

  “北交所首要任務是壯大規模,因為(wei) 中國資本市場需要更多成長性資產(chan)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表示。

  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北交所不能簡單複製滬深交易所的發展路徑,而要以改促進、以改促穩,逐步健全切合中小企業(ye) 特點的製度機製,在注重質量的同時適度加快發展,特別要將重心放在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上,著力構建種類豐(feng) 富、機製靈活、便捷高效的直接融資製度。

  從(cong) 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大局看,經濟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把培育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秀企業(ye) 作為(wei) 各類經濟政策的重要出發點,打牢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資本市場是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的樞紐,這其中,賦能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快速成長,發揮北交所力量,不可或缺。

  專(zhuan) 家表示,目前,北交所能夠支撐市場深度的龍頭企業(ye) 還相對不足,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場影響力還有待提升。同時,還要進一步拓展北交所的市場功能。要充分發揮北交所與(yu) 創新層、基礎層的協同聯動作用,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加大對更早、更小、更新的初創型科技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樹立從(cong) 嚴(yan) 監管導向,嚴(yan) 把入口關(guan) ,防止帶病闖關(guan) ;零容忍打擊違法違規行為(wei) ,讓違法者付出慘痛代價(jia) ;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讓股東(dong) 共享公司發展成果。

  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強,體(ti) 現的是國家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決(jue) 心,顯示的是資本市場製度創新與(yu) 貫徹部署的執行力,也是資本市場更好支持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的“中國方案”的重要實踐。據介紹,北交所將與(yu) 滬深交易所一起,形成資本市場賦能中小企業(ye) 創新的強大合力,激發實體(ti) 創新創業(ye) 的強大動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