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創人同“耕”傳統文化沃土:博物館裏老古董變身潮流物
中新網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申冉)六朝瓦當成為(wei) 大眾(zhong) 喜愛的“寧好”笑顏、雲(yun) 錦化身手機遊戲的熱門“皮膚”、四季變幻的數字富春山居圖讓兩(liang) 岸參觀者倍感親(qin) 切……第四屆兩(liang) 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17日在南京舉(ju) 行,兩(liang) 岸文創界的累累碩果令人大開眼界。
兩(liang) 岸博物館IP授權交流論壇已連續成功舉(ju) 辦4屆。通過這一平台,兩(liang) 岸文創界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大咖、青年從(cong) 業(ye) 者,同“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沃土、深挖“創意富礦”,令沉睡於(yu) 博物館的老古董們(men) 重煥生機,變身為(wei) 驚豔的潮流符號。本屆論壇以“新‘數’求、新賽道”為(wei) 主題,期待兩(liang) 岸文創“大腦”以數字化為(wei) 新舞台,激蕩出更多新花樣。
曾以數字化富春山居圖驚豔兩(liang) 岸文創界的台灣新媒體(ti) 藝術家林俊廷告訴中新網記者,近年來,大陸博物館界的數字化風潮方興(xing) 未艾,文博數字化作為(wei) 兩(liang) 岸文創從(cong) 業(ye) 者的聚焦點,也成為(wei) 兩(liang) 岸文創合作的機遇。“我在上海打造的數字化博物館即將開放,觀眾(zhong) 在此可以欣賞到一大批經典作品的數字化效果。其中一部分,就是和故宮等大陸博物館進行合作的成果。”
“在博物館IP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上,台灣起步比大陸早,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我們(men) 也一直在學習(xi) 和探索。”陝西曆史博物館文化產(chan) 業(ye) 部主任趙慧表示,該館正在創建“華夏鏈”文博數字平台。她期望借助此次論壇,和台灣同行一道探索元宇宙展廳的建設、元宇宙研學等數字技術在博物館文創領域的應用。
台灣“80後”文創青年簡名偉(wei) 闖蕩大陸文創市場多年,現任南京雲(yun) 錦博物館館長。他認為(wei) ,“台灣文創產(chan) 業(ye) 注重溫度和深度,大陸的文創產(chan) 業(ye) 在廣度和速度上則是無人能及的。兩(liang) 岸各有專(zhuan) 長,但守住的都是同一個(ge) ‘傳(chuan) 統文化’。台灣文創界可以帶著自己的優(you) 勢到大陸這片寬闊的天地大展身手。比如南京雲(yun) 錦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我希望通過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活化’,讓它走進全球市場,成為(wei) 一個(ge) 傳(chuan) 統與(yu) 時尚完美結合的符號。”
新一輪台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也同期啟動。“這個(ge) 計劃通過邀請兩(liang) 岸青年藝術家,共同為(wei) 兩(liang) 岸博物館發布的IP進行再創作,傳(chuan) 達兩(liang) 岸‘文化同源、未來共創’的理念。”據該活動組織方南京創意中心副總經理呂菽菲介紹,如今已經有十位台灣青年藝術家的百餘(yu) 幅駐地創作作品進入應用環節,成為(wei) 博物館裏的熱銷單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