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百年考古學如何讓中華文明“西來說”不攻自破?
在中國考古學百年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起源與(yu) 發展是最為(wei) 重要的研究內(nei) 容,幾代考古人潛心研究曆史遺存,揭秘當時的社會(hui) 和曆史。考古學如何將中華文明歸為(wei) “西來”的學說不攻自破的。今天小新就來到了西南民族大學,邀請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yu) 曆史文化學院王建華教授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
【解說】王建華介紹,從(cong) 當前可見文獻來看,1962年,夏鼐在《新中國的考古學》一文中首次使用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這一術語,用以論述古代中國不同群體(ti) 的緊密曆史聯係及新中國確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結構,而這一提法也是基於(yu) 新中國成立後逐漸積累的考古學資料。
【同期】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yu) 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省考古學會(hui) 常務理事 王建華
新中國成立後,十幾年間,中國考古發現的資料不斷豐(feng) 富,那麽(me) 這其中新石器時代遺址就發現有3000多處,其中經過發掘的有100多處。那麽(me) 這樣一些遺址分布於(yu) 不同地域,代表不同的文化因素,那麽(me) 這些文化它們(men) 之間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關(guan) 係,那麽(me) 需要有一些係統地深入地研究,當時為(wei) 了研究這些考古學資料提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這一概念。
【字幕】考古學文化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立了什麽(me) 樣的聯係?
【同期】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yu) 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省考古學會(hui) 常務理事 王建華
那我們(men) 所獲取的(考古)資料都是實物資料,那實物資料它是一個(ge) 物質共同體(ti) ,它是由人創造的,所以它又和“人的共同體(ti) ”直接相關(guan) 。那我們(men) 可以通過考古學發掘的物質共同體(ti) 來揭示人類共同體(ti) 的這樣一個(ge) 研究。那麽(me) 在我們(men) 發現的眾(zhong) 多的考古學資料裏麵,我們(men) 就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時代,它的一些考古學文化共同的一些文化特征,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考古學物質的共同體(ti) ,那麽(me) 這樣的一些共同體(ti) ,它和特定的一些人群是有關(guan) 聯的。
【解說】王建華表示,隻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會(hui) 留下實物遺存。在對沒有文字的人類社會(hui) 曆史的研究中,考古學可以通過這些(實物)遺存去研究當時的社會(hui) 和曆史,因此極大地擴展了曆史空間,豐(feng) 富了中華民族的曆史維度。
【現場音】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yu) 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省考古學會(hui) 常務理事 王建華
從(cong) 曆史這個(ge) 角度來說,(考古學)它是一個(ge) 長時段係統的研究,比如在相應的這樣的一些紋飾上、服飾上就體(ti) 現了我們(men) 中華民族不同的人群的一些符號。比如這個(ge) 上麵它有一些龍紋,有蝴蝶紋,有鳥紋,在不同地域它可能是獨立起源的,但是在特定的區域,它可能就受到了其他區域的這樣的一些文化的影響。所以正是因為(wei) 有這樣一些物質的載體(ti) ,所以我們(men) 現在才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形成的過程中,不同人群之間他們(men) 交往交流交融的這樣的一些證據。
【字幕】百年考古學如何讓中華文明“西來說”不攻自破?
【同期】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yu) 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省考古學會(hui) 常務理事 王建華
“中華文化西來說”這是在中國考古學誕生之初西方學者提出的一個(ge) 觀點。當時提出這個(ge) 觀點它有曆史的一個(ge) 原因,因為(wei) 當時中國的考古學資料不太豐(feng) 富。那麽(me) 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豐(feng) 富,我們(men) 知道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是獨立起源發展演化的,有自己的文化體(ti) 係,尤其是在史前時代。那麽(me) 經過百年考古學的研究,可以揭示中國的文化、文明是獨立起源延續發展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