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4》升級迭代回歸 翻山越海遍尋“穀”跡
11月24日,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播出,該季紀錄片跨越美食山海,回歸食材本原,細述人類食物的基礎——穀物。該紀錄片總導演陳磊告訴記者,“穀物”這樣一個(ge) 有趣的選題,值得紀錄片深入且完整地表達。總導演陳曉卿則認為(wei) ,“美食不僅(jin) 僅(jin) 是認識世界最有趣的通道,也是人與(yu) 人交流最便捷的途徑。”
記者 師文靜
一點一點
“接近觀眾(zhong) 的心”
《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依舊大氣澎湃,延續了一貫的全球視野,在世界範圍內(nei) 尋找美食,探究食物與(yu) 人的共同聯結。作為(wei) 人類最重要的食物,穀物成了本季的主角,“糧食”“碳水”“米麵”這些與(yu) 人息息相關(guan) 的命題,將被深入探究,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出由穀物幻化出的世界美食大觀。
在前幾季拍過海鮮風味、“異曲同工”美食等係列後,為(wei) 什麽(me) 要把鏡頭對準穀物?記者了解到,《風味人間》第一季的《落地生根》曾涉及穀物的話題,在創作過程中團隊決(jue) 定將其拓展為(wei) 一個(ge) 係列。經過三年的精心籌備,導演組終於(yu) 將穀物匯集成篇:“麥浪湧萬(wan) 年”“稻香阡陌裏”“黍粟本嘉禾”等六集內(nei) 容,拓展了“穀物”的定義(yi) ,即除了觀眾(zhong) 熟悉的麥子、稻米、玉米,還包括芋頭、茭白、菱角等與(yu) 穀物息息相關(guan) ,或能夠為(wei) 人類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多種植物,它們(men) 將逐一登場,講述在時間長河中與(yu) 人類互塑的精彩故事。
正如《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第一集所介紹的:“穀物是人類食物的基礎,更以其寬厚的力量凝聚人們(men) 互相協作。”從(cong) 古至今,穀物都是全球人類農(nong) 耕的主要對象,人們(men) 在生活生產(chan) 中發展出文明,因為(wei) 有了穀物才產(chan) 生了農(nong) 業(ye) ,我們(men) 吃的食物才會(hui) 是今天的樣子。在總導演陳磊看來,“穀物”這樣一個(ge) 有趣的選題,值得紀錄片深入且完整地表達。
每一季《風味人間》的文案、配樂(le) 、鏡頭語言等,都是觀眾(zhong) 爭(zheng) 相誇讚的對象,而在《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中,觀眾(zhong) 依舊能聽到李立宏標誌性的旁白,獨特而磁性的聲音為(wei) 美食留下最佳注腳;風味係列的故事講述與(yu) 美食理念亦將一以貫之,比如第一集《麥浪湧萬(wan) 年》的結尾,意大利方形餃子、土耳其餃子和中國蒙古族羊排餃子被製作者們(men) 用心地捧在手中,凸顯全球美食為(wei) 人類帶來的幸福感。
記者了解到,為(wei) 了保證《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的品質,製作團隊不為(wei) 節目做任何產(chan) 品植入,體(ti) 現了主創對《風味人間》係列秉承的初心。在美食紀錄片內(nei) 卷、競爭(zheng) 壓力越來越大的當下,《風味人間》導演組仍然在堅持著自己的“價(jia) 值感”,放眼將來,一點一點“接近觀眾(zhong) 的心”,尋找著紀錄片在觀眾(zhong) 中的“最大公約數”。
美食是認識世界的
有趣通道
作為(wei) 一檔在業(ye) 界和觀眾(zhong) 中廣受讚譽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係列在保留其備受好評的風格的同時,堅持銳意創新,在變與(yu) 不變中完成了美食紀錄片IP的升級迭代。
每一季《風味人間》的多元化升級,都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賞體(ti) 驗。《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在內(nei) 容風格上追求生動、鮮活,比如各類穀物被賦予了鮮明的個(ge) 性標簽:堅韌的麥類,柔和溫潤的稻類,靈動可愛的豆子,共生於(yu) “穀物星球”之上……這樣的擬人化表達,也將全麵提升美食紀錄片的趣味性。
在拍攝製作上,本季《風味人間》在全球範圍內(nei) 組織了“中西合璧”的拍攝團隊,除了傳(chuan) 統拍攝團隊在國內(nei) 完成風味之旅,國外美食部分的記錄均由當地頂級拍攝團隊“接力”,內(nei) 容更顯地域特色和豐(feng) 富內(nei) 涵。在拍攝手法上,《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也完成了進階,除了係列標誌性的微觀攝影,高速攝影乃至CG技術都在作品中一一呈現。觀眾(zhong) 能窺見小小麥芽在濕潤環境中野蠻生長,甚至能看到一粒種子神奇的細節爆炸。這種通過微觀攝影、電腦建模等方式,結合實拍和後期CG技術完成的特殊視角鏡頭,將帶給觀眾(zhong) 新奇的直觀感受。
在拍攝地域範圍上,《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不僅(jin) 涵蓋中國南北,還包括地中海東(dong) 岸、英國、意大利……僅(jin) 在第一集,就已經在世界範圍內(nei) 翻山越海、遍尋麥類,從(cong) 人類馴化小麥講起,縱覽農(nong) 耕文明的曆史,更有美食史詩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一部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4·穀物星球》從(cong) “穀”觀今做文章,展現出更宏大的創作視角。我國穀物總產(chan) 量穩居世界首位,鏡頭中的“中國糧倉(cang) ”,凸顯著大國底氣、時代氣韻,粒粒穀物中皆是人間煙火故事。第一集《麥浪湧萬(wan) 年》中,從(cong) 中國西北的蓧麥、青藏高原的青稞,到地中海東(dong) 岸火燎而出的翡麥,由麥類製作而成的竹升麵、瑪森糕、麵筋、翡麥飯甚至麥芽糖,不一而足。該季紀錄片在這樣的視角上進行創作,也有了更深刻、更廣泛的含義(yi) 。
一部具有獨立審美品位的美食紀錄片,從(cong) 第一季到第四季究竟在堅持著什麽(me) ?總導演陳曉卿認為(wei) ,《風味人間》係列最珍貴的就是一直通過記錄美食、記錄日常生活,聯通世界。“美食不僅(jin) 僅(jin) 是認識世界最有趣的通道,也是人與(yu) 人交流最便捷的途徑。” 讓記錄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是陳曉卿和團隊的堅持。他說:“現在社會(hui) 發展太快,很多傳(chuan) 統食物在一點點消失。作為(wei) 紀錄片人,拍美食,用影像記錄食物裏我們(men) 祖先一路走來的印記,這是我們(men) 的本分,也是我們(men) 的幸運。”
(來源:齊魯晚報 2022年11月25日 A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