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如何走正
一所重點中學的一位初一學生,期中考試考了80多分,本來挺高興(xing) 的,結果被同學的反應“打擊”了一番:那位同學考了94分,還哭了,覺得自己考得很糟糕。
11月19日,在成都舉(ju) 行的2022亞(ya) 洲教育論壇年會(hui) 青少年心理健康分論壇上,心理谘詢師徐凱文講到的這個(ge) 案例,引發了諸多與(yu) 會(hui) 者的共鳴。他說,想起這種案例,自己就非常心疼,能感受到孩子們(men) 的“痛苦”。
更讓他憂心的是,在現實當中,上述案例並不少見。他呼籲以治理霧霾的決(jue) 心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部分孩子麵臨(lin) 過度內(nei) 卷和競爭(zheng)
據報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受調查的青少年抑鬱檢出率為(wei) 24.6%,其中重度抑鬱為(wei) 7.4%。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理事長方晉引述的一組數據顯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服務需求巨大,未來需要培養(yang) 大量的青少年精神科醫生。
是什麽(me) 導致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出席論壇的專(zhuan) 家有諸多不同見解,但“卷”是多位專(zhuan) 家的共識。
華東(dong) 師範大學心理與(yu) 認知科學學院院長周曉林說,青少年階段是一個(ge) 身心發展極為(wei) 迅速、也是危機重生的時期,青少年在學習(xi) 如何適應社會(hui) 環境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焦慮、抑鬱以及暴力等問題,而快節奏及內(nei) 卷使得這些問題更加多樣化。
徐凱文在總結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四個(ge) 因素時,把學習(xi) 壓力放在了第一位。他說,部分孩子們(men) 麵臨(lin) 過度的內(nei) 卷和競爭(zheng) ,壓力巨大。“孩子苦,學業(ye) 難,家長拔苗助長,孩子很累,作業(ye) 多。”
“孩子們(men) 的時間被‘不快樂(le) 的事情’填滿了,他們(men) 很少有時間去玩兒(er) ,去體(ti) 會(hui) 人生的快樂(le) ,對他們(men) 來說,人生就是一個(ge) 很痛苦的過程。”徐凱文說,“孩子們(men) 會(hui) 自我否定,有人‘躺平’不幹了。”
有一次,徐凱文跟女兒(er) 聊天,問她同學當中有多少人是厭學的。女兒(er) 反問:“現在誰不厭學?”徐凱文問:“學習(xi) 真的沒意思嗎?”女兒(er) 答:“有意思,但是當它變成考點的時候就沒有意思。”
“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大,支撐自己的東(dong) 西是前所未有的薄弱。”徐凱文這樣總結當下青少年麵臨(lin) 的境況:每天都要學,而且要跟別人比,要超過別人,如果不能超過別人就要被懲罰、被羞辱。他認為(wei) 這是一種過度競爭(zheng) 的環境。
有的父母也把負麵情緒傳(chuan) 遞給了孩子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xi) 成績優(you) 秀的青少年在心理方麵似乎受到了更多的困擾。
徐凱文曾在北京大學心理與(yu) 認知科學學院任教,他說自己一直在跟最優(you) 秀的孩子打交道。“名校裏滿分的學生非常焦慮,因為(wei) 他不允許任何人超過他。如果被人超越,他可能就崩潰了。”
徐凱文認為(wei) ,在某種程度上,家庭和社會(hui) 環境共同推高了壓力的強度。“有的父母把自己的壓力、挫敗、負麵情緒傳(chuan) 遞給孩子。”
在社會(hui) 層麵,徐凱文認為(wei) ,隨著社會(hui) 的進步,更多的孩子早早地通過互聯網接受多元的價(jia) 值觀,他們(men) 思考的結果常常是:我現在上學這麽(me) 辛苦,我為(wei) 什麽(me) 要過這樣的人生?
周曉林說,現代社會(hui) 的快節奏、內(nei) 卷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早出、頻發、更加多樣化,近幾年的新冠疫情也加劇了這些趨勢和可能性。
美國南加州大學藥學院教授、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院士梁京說,他們(men) 的研究發現,疫情期間人們(men) 睡眠質量、精力都呈下降趨勢,焦慮、抑鬱的情況則不斷上升。
梁京說,“青少年心理健康非常需要我們(men) 去關(guan) 注和重視,需要社會(hui) 各界一起為(wei) 青少年心理健康作出努力。”
徐凱文認為(wei) ,疫情使孩子缺乏戶外運動的時間,缺乏和同學一起玩兒(er) 的時間,這對他們(men) 的心理健康產(chan) 生了負麵影響。
2015年,當時在北大工作的徐凱文提出“空心病”這一概念,指出價(jia) 值觀缺失導致部分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空心病”的表現包括缺乏自我認同、對被評判感到焦慮和恐懼、自我否定等心理狀態。
有中學教師認為(wei) ,“空心病”其實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有了。中小學生的外在人際環境比較弱,成長空間缺少了思考和獨處的空間,造成孩子思想和心理難以得到真正的成長。
如何治理青少年心理上的陰霾
如何治理青少年心理上的陰霾,尚有諸多不同的見解。
徐凱文強調要在教育領域打破內(nei) 卷。他認為(wei) ,學習(xi) 不能講競爭(zheng) ,考試是為(wei) 了更好地學習(xi) ,而學習(xi) 不是為(wei) 了考試。
“我們(men) 經常說孩子有問題,孩子有問題主要還是在成年人的身上,家長和老師的問題解決(jue) 不了,然後不斷在孩子身上施壓。”徐凱文尖銳地指出,“一些家長和老師有一個(ge) 認識誤區,以為(wei) 孩子考上大學,問題都解決(jue) 了。其實,考上大學還是在‘卷’。”
“怎樣讓自己成為(wei) 美好、高尚的人,這才是教育的意義(yi) 所在。”徐凱文建議,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培養(yang) 兒(er) 童青少年的感恩心、責任心、孝敬心、是非心、惻隱心、羞恥心、寬恕心、誠信心,以此來抵擋“空心病”。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林崇德說,目前,我們(men) 對於(yu) 心理健康的教育認知,更多還停留在防止抑鬱症、怎麽(me) 調解情緒等問題上。
但他認為(wei) ,心理健康教育是為(wei) 了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不能隻針對部分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而要培養(yang) 全體(ti) 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
林崇德強調,不能隻關(guan) 注怎麽(me) 防止抑鬱症、怎樣調解情緒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要麵向全體(ti) 學生,幫助學生發展積極的品質,包括樂(le) 觀、希望、創造力等,這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
2001年,林崇德就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要走正”,強調“促進全體(ti) 青少年的積極品質”這一觀點。從(cong) 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中國學生群體(ti) 變得龐大起來,2004年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受到普遍關(guan) 注。
林崇德認為(wei) ,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個(ge) 教育的一部分,要以人民至上為(wei) 出發點,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進行緊密結合。
而中國社區發展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兒(er) 童友好社區(村)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周惟彥認為(wei) ,麵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單靠醫學、心理學的力量是不行的,它是一個(ge) 社會(hui) 問題,需要社會(hui) 性的解決(jue) 方案。
事實上,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經在國家層麵受到了重視。2021年,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成立。該中心是經中央編辦批準設立的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事業(ye) 單位,是國家級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專(zhuan) 業(ye) 機構。
在2022亞(ya) 洲教育論壇年會(hui) 上,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鋼表示,中心的成立是黨(dang) 和國家對加強包括青少年在內(nei) 的全體(ti) 人民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全麵加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ti) 係建設,推動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王鋼認為(wei) ,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既需要包括行政部門、專(zhuan) 業(ye) 機構、科研院所等全行業(ye) 、全社會(hui) 的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也需要加強醫學、心理學、社會(hui) 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多專(zhuan) 業(ye) 的係統集成,融通聯動。
實習(xi) 生 趙一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