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 資本市場如何發揮樞紐作用

發布時間:2022-11-28 11:08:00來源: 經濟日報

  助力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資本市場如何發揮樞紐作用

  本報記者 李華林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專(zhuan) 家表示,作為(wei)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樞紐,資本市場具有發現培育創新型企業(ye) 、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you) 化創新資源配置等功能,對於(yu)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的高水平循環,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高水平循環

  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產(chan) 業(ye) 支撐,是構成國民經濟體(ti) 係的核心支柱和關(guan) 鍵樞紐。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資本市場肩負重要使命。

  “金融是實體(ti) 經濟的血脈,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支撐和保障。”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誌恒認為(wei) ,隨著經濟增長動力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切換,傳(chuan) 統銀行的風險偏好和預期收益率愈發難以匹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需求,而以資本市場為(wei) 核心的直接融資體(ti) 係有利於(yu) 將不同風險偏好、期限的資金,更為(wei) 精準高效地轉化為(wei) 資本,促進要素向最具潛力的領域協同集聚,進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速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進程。

  科創板就是最好的佐證。2018年11月宣布設立科創板,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yu) 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ye) 。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7822.14億(yi) 元,同比增長33%;實現歸母淨利潤891.24億(yi) 元,同比增長25%。

  在支持創新創業(ye) 企業(ye) 方麵,資本市場能起到激發創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科技創新類企業(ye) 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融資困難,資本市場在支持這類企業(ye) 發展方麵,有獨特優(you) 勢。”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首先,資本市場的價(jia) 值發現功能,能夠引導資本向前景廣闊的產(chan) 業(ye) 企業(ye) 集聚,參與(yu) 科創企業(ye) 從(cong) 誕生到成長的全部過程。其次,相比於(yu) 銀行資金更傾(qing) 向流向本地企業(ye) ,資本市場能夠匯集全國資源和各方力量,更有效地配置市場資源。最後,資本市場“優(you) 勝劣汰”機製,能夠助力新興(xing) 企業(ye) 做大做強,更快速地引領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動能升級和經濟結構優(you) 化。

  得益於(yu) 資本市場的“滋養(yang) ”,眾(zhong) 多優(you) 秀上市公司脫穎而出。以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例,自上市以來,中煤能源依靠A股市場實現良好發展,科技創新水平和行業(ye) 引領能力不斷增強,自主研發出全國首台500米工作麵智能刮板輸送機並實現工業(ye) 化應用,成功研製出全球最大采高10米液壓支架,獲得6項自主知識產(chan) 權,裝備智能化程度、工作阻力達到世界之最。中煤能源董事會(hui) 秘書(shu) 薑群告訴記者,自上市以來,中煤能源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公司及所屬企業(ye) 共計發行各類債(zhai) 券705億(yi) 元,債(zhai) 券融資成本均處於(yu) 同行業(ye) 企業(ye) 較低水平,為(wei) 公司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資金支持。

  “總的來看,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guan) 鍵階段,資本市場可以增強金融供給和實體(ti) 經濟融資需求的適配性,通過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實體(ti) 經濟特別是製造業(ye) 集聚,從(cong) 而在優(you) 化經濟結構、加快形成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等方麵發揮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yun) 表示。

  助力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其中,“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是重要一項。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一直致力於(yu) 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更多助力,通過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架起資本與(yu) 創新要素交融的橋梁。“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三大交易所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實現錯位發展與(yu) 互聯互通,為(wei) 科技創新型企業(ye) 提供更加多元的融資渠道和資金支持,助力相關(guan) 企業(ye) 借助資本市場快速成長,並通過其帶動作用,促進形成科技、創新和資本的聚集效應,引領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董忠雲(yun) 表示。

  一大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資本市場豐(feng) 沃的土壤裏集聚生長。創業(ye) 板聚焦“三創四新”,匯聚9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截至2022年10月30日,創業(ye) 板763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公司中,150餘(yu) 家公司近三年營業(ye) 收入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分別超過30%、40%。

  作為(wei) “硬科技”企業(ye) 聚集地,科創板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集聚和品牌效應突出,業(ye) 績增速亮眼。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科創板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領域公司數量分別達到79家和107家,前三季度營業(ye) 收入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上中下遊全產(chan) 業(ye) 鏈覆蓋,持續深耕創新鏈、完善供應鏈。

  北交所全力支持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業(ye) 聚集發展,目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業(ye) 等占比超八成,覆蓋工業(ye) 材料、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今年前三季度整體(ti) 業(ye) 績保持穩步增長,體(ti) 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

  “資本市場通過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助推科創企業(ye) 做大做強,加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有效促進產(chan) 業(ye) 鏈和資金鏈的高度融合。”李湛表示,與(yu) 此同時,在支持創新創業(ye) 企業(ye) 直接融資方麵,資本市場還存在定價(jia) 機製效率有待提高、主板以外市場流動性不足等問題,需要繼續優(you) 化首發製度和交易製度,完善並購重組製度和再融資製度,增加資本市場定價(jia) 效率,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寬容的融資環境。同時,還要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效率,增強投資者保護力度,為(wei) 資本市場吸納更多資金。

  董忠雲(yun) 也認為(wei) ,當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已經基本形成,但結構仍存在不平衡,新三板市場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流動性不夠高、融資功能尚未充分發揮,企業(ye) 上市標準靈活度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創新型優(you) 質企業(ye) 仍麵臨(lin) 一定的上市阻礙等。“應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中下層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打通各層次之間的轉板對接機製,完善對企業(ye) 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能力。另一方麵,在資本市場入口端,上市標準可考慮根據行業(ye) 特點增加差異化條件,而在出口端,可進一步優(you) 化退市製度並嚴(yan) 格執行,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抓住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著力點

  未來五年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guan) 鍵時期,資本市場應如何更好助力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專(zhuan) 家認為(wei) ,資本市場應堅持服務實體(ti) 經濟,深化改革、防控風險、加強監管。

  “應從(cong) 四方麵著手發力。”羅誌恒表示,一是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注冊(ce) 製改革既是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關(guan) 鍵舉(ju) 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製機製的重大改革,未來仍需堅定不移推進主板注冊(ce) 製改革,加強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製度創新。二是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當前科創板、創業(ye) 板、北交所定位已相對清晰,未來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製度供給。三是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加速創新資本形成。暢通募、投、管、退等環節,鼓勵私募股權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四是穩步推進全方位製度型開放,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等。

  近日,中國證監會(hui) 黨(dang) 委傳(chuan) 達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時提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宗旨,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ti) 係,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對於(yu) 健全資本市場功能,董忠雲(yun) 建議,應持續優(you) 化再融資和並購重組製度,繼續放寬配套融資等方麵限製,促進資源向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聚。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力度,通過製度安排鼓勵吸引長期資金入市,優(you) 化投資者結構,為(wei)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供更加穩定的市場投融資環境。

  “要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資產(chan) 配置的效率,盤活存量資源。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機製,比如並購重組、資產(chan) 證券化等盤活市場資源。”李湛表示,還應健全資本市場助力綠色經濟的功能,現有關(guan) 於(yu) 綠色投資方麵的權益性投資和股權投資較少,可以加快碳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協同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從(cong) 上市公司角度出發,薑群認為(wei) ,資本市場應在培育高質量上市公司方麵改革創新。“一個(ge) 高質量的資本市場,應該源源不斷湧現出優(you) 質的上市公司,進而引領行業(ye) 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要進一步強化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質量的主體(ti) 責任,強化退市和出清機製,為(wei) 優(you) 質上市公司留出發展空間。”薑群認為(wei) ,實體(ti) 經濟和實體(ti) 組織的發展,經曆從(cong) 小到大的過程,資本市場應堅定為(wei) 這些初創公司的成長提供支撐,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製度,引領各類要素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發展。

  此外,在服務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過程中,資本市場自身也需要練好“內(nei) 功”。薑群表示,要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狠抓資本市場風險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要在抵禦不確定風險方麵創新改革,加強跨境跨市場風險預研預判,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