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華文明起源研究 首屆仰韶論壇線上舉辦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主題為(wei) “深化仰韶文化研究,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首屆仰韶論壇11月27日線上舉(ju) 辦,來自全國各地文物部門、考古科研機構、高校等考古專(zhuan) 家學者代表相聚“雲(yun) 端”,圍繞仰韶文化考古和中華文明起源研究進行深入交流和廣泛探討。
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an) 強致辭表示,要充分認識仰韶考古和仰韶文化研究對中國文明史的重要意義(yi) ,圍繞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態、資源與(yu) 生業(ye) 模式、社會(hui) 複雜化進程等重點問題,加大考古調查、發掘和資料整理、報告出版的力度,深化仰韶文化不同類型、仰韶時代不同考古學文化之間的比較研究,聚焦文明起源關(guan) 鍵階段,深化理論探索與(yu) 建構,不斷推動仰韶文化研究邁上新台階。他希望將仰韶論壇建設成為(wei) 高水平開放性的考古科研平台、成果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講好仰韶文化、中國考古、中華文明曆史故事。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hui) 理事長王巍研究員致辭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表明,仰韶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過程當中具有獨特位置,它的彩陶向周圍廣闊區域施加影響,也是中原文化第一次向周圍施加如此強烈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和古史傳(chuan) 說當中的黃帝、炎帝集團的興(xing) 起在時間和區域空間上相吻合,應該說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ge) 階段。仰韶遺址發掘已經走過百年,正在邁向考古學新的百年征程,中國考古學進入到“黃金時代”,首屆仰韶論壇的舉(ju) 辦,對深入研究仰韶時代文化麵貌、社會(hui) 結構的發展變化,以及仰韶時代各個(ge) 區域之間的相互關(guan) 聯,都具有重要意義(yi) 。同時,對中華文化仰韶先民精神世界的探索,也是未來一項重要考古任務。
當天論壇上,21位考古專(zhuan) 家學者分別結合各自領銜考古遺址發掘和專(zhuan) 業(ye) 考古研究領域做主題學術報告。
閉幕式上,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總結指出,仰韶村遺址的發現,將中國史前社會(hui) 發展史從(cong) 文獻記載的夏商時期,向前推了至少2000年,成為(wei) 研究中國早期文明化進程承上啟下的重要支點。仰韶文化中孕育了諸多華夏文明的核心基因,對其文明化進程進行深入研究是今後仰韶文化發掘研究的重要內(nei) 容,是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探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發展曆程的關(guan) 鍵。
陳星燦強調,未來的仰韶文化研究,需要堅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依托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把考古探索和文獻研究同自然科學技術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圍繞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nei) 在機製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guan) ,展示以仰韶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
據了解,距今約7000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一種以彩陶為(wei) 代表的史前文化,仰韶文化遺址於(yu) 1921年發現於(yu)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並開展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按考古慣例命名為(wei) 仰韶文化,這是中國首個(ge) 考古學文化名稱,標誌著中國考古學的誕生,也由此揭開中國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首屆仰韶論壇由中國考古學會(hu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河南省文物局、三門峽市政府共同主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