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樹上,有片“鳥的天堂”
講述人:廣東(dong) 省江門市新會(hui) 區天馬村村民 陳社燕
【一線講述】
我們(men) 天馬村河心沙洲島上有一棵400多年曆史的古榕樹,獨木成林,樹冠覆蓋麵積足有1公頃,是一棵“生命之樹”。據說,巴金先生寫(xie) 的《鳥的天堂》,指的就是這棵樹。
天馬村建於(yu) 明朝,已有約570年曆史。聽父輩說,古時候漁民為(wei) 了在岸邊固定船隻,常常折下榕樹枝條插入泥土,把係船的繩子拴在上麵。久而久之,扡插的枝條長成了小樹苗,小樹苗日複一日地成長,其中生命力最頑韌的一棵,就成了這棵參天大樹。
大榕樹是天馬村一寶,能遮風擋雨、固土封沙、調節水患,世世代代村民都像守護親(qin) 人一樣守著大榕樹。聽老人說,抗日戰爭(zheng) 時,敵人在村子附近偵(zhen) 察地形,從(cong) 外圍看,這棵大榕樹把村子遮擋得嚴(yan) 嚴(yan) 實實,敵人誤以為(wei) 這裏沒有人煙,便放棄了進攻。大榕樹保護了整個(ge) 村子,大家都深深感念著它。
我今年84歲了,年輕時在家務農(nong) ,後來成了生產(chan) 隊隊長,現在是天馬老人會(hui) 會(hui) 長。務農(nong) 時,我每天忙完歸家,都會(hui) 從(cong) 地裏挖一抔泥土,帶到河心沙洲島,把它填在小島的外沿,為(wei) 的是讓大榕樹的“地盤”更寬敞、根須更舒展,讓它長得鬱鬱蔥蔥、枝繁葉茂。這可不是我的“發明”,而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chuan) 統,村裏每個(ge) 人都自覺地這樣做,愛樹、護樹的情結,已經深深烙印在天馬人的記憶和血液中。
大榕樹能結出甜滋滋的小果子,榕樹下的濕地有肥美的小魚小蝦,這裏是鳥兒(er) 們(men) 最理想的棲息地,叫它“鳥的天堂”,一點也不誇張。一年四季,有上百種鳥飛到樹冠上覓食、築巢、繁衍生息。我們(men) 天馬人愛樹也愛鳥,在我們(men) 心裏,隻有好好愛護樹木和鳥類,村子才能更美好、更有生機。
不過,隨著來大榕樹棲息的鳥越來越多,枝條壓折、葉子掉落等情況不斷出現。怎麽(me) 愛樹又護鳥?我們(men) 想了不少辦法。
前些年,村委會(hui) 在大榕樹生長的小島旁造了幾個(ge) 新島,種上榕樹、簕竹,吸引鳥兒(er) 。果然,鳥兒(er) 們(men) “遷居”過來了。尤其是一株株簕竹,引來好多小鳥築巢。簕竹枝幹比較硬,有相互交織的稠密刺叢(cong) ,成了理想的搭巢地。小鳥們(men) 有了“新家”,大榕樹的“負擔”輕了不少,就能好好生長了。
愛樹護鳥,是每位天馬人一生的信念。我會(hui) 盡我所能,讓更多年輕人把這份愛傳(chuan) 下去,守護這片孕育生命、見證奇跡的福地。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李曉、李慧、吳春燕、崔誌堅、趙秋麗(li) 、馮(feng) 帆、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徐夢玲、任曉盈、張緒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