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資金“閃退”衝擊波:“迷你”債基坐淨值“過山車”

發布時間:2022-12-05 15:54: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近期,多隻債(zhai) 券基金淨值出現異常波動,以單日暴漲或暴跌的淨值變化,讓投資者坐上“過山車”。而這類債(zhai) 基,普遍是在機構投資者大額贖回後,僅(jin) 留下迷你規模。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大額資金突然“撤退”已成為(wei) 影響基金平穩運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機構投資者為(wei) 主的大額資金無疑是基金成立和擴大規模的有力支撐,但也在贖回後給基金帶來了較大衝(chong) 擊。麵對擁有較大話語權的機構資金,債(zhai) 券基金如何走出“成亦機構、退亦機構”的過度依賴困境,成為(wei) 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麵對的一大課題。

  純債(zhai) 基金持續下跌引關(guan) 注

  近日,一隻定位於(yu) 中低風險的純債(zhai) 基金,因較大跌幅受到基民關(guan) 注。今年1月下旬以來,基金淨值持續下跌。截至12月4日,近三個(ge) 月來C類份額的跌幅更是達到11.56%。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該基金淨值緩緩下跌,回調已持續約10個(ge) 月,截至12月4日,今年以來,該基金C類份額淨值回調超過30%,最新淨值僅(jin) 0.72元,A類份額回調超過20%,最新淨值0.85元。

  然而,根據基金季報,截至三季度末的基金資產(chan) 組合中,固定收益投資僅(jin) 占比0.82%,為(wei) 一隻國債(zhai) ;買(mai) 入返售金融資產(chan) 占比27.74%,其餘(yu) 71.44%均為(wei) 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為(wei) 何投資組合中僅(jin) 有一隻債(zhai) 券,卻能產(chan) 生如此大的回調?

  產(chan) 品之所以持續下跌,是由於(yu) 當前規模太小,隻能選擇有限的券種投資,基金經理操作受到限製,無法正常進行。基金經理隻能在滿足合同及合規的要求下選擇投資的債(zhai) 券,而當前基金實際規模已經非常小,投資收益完全無法覆蓋運營等固定費用提取,才會(hui) 導致基金淨值日複一日下行。

  最新公布的2022年三季報顯示,該基金A類份額僅(jin) 有12.67萬(wan) 份,C類份額1262.98萬(wan) 份。

  除了基金日常費用計提對基金淨值的影響外,對於(yu) 這隻迷你基金,一旦產(chan) 品出現較大申購或贖回,也會(hui) 對淨值產(chan) 生影響。例如,8月22日,該基金突然出現6.08%的較大跌幅。原因是由於(yu) 當時C類份額規模較小,加上前一周的周五出現大比例贖回,而周六周日的費用依舊正常計提,因此,在節假日損益配比錯位情況下,周一出現了淨值大跌。

  淨值持續回調、規模迷你……實際上,這隻基金的命運或早在成立之初就已注定。據了解,這是一隻機構定製產(chan) 品。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於(yu) 2017年3月,首募金額2億(yi) 元,有效認購總戶數214戶,機構投資者占據絕大多數份額。

  在成立後的近3年時間裏,該基金的規模基本維持在2億(yi) 元左右,直到2020年一季度末財報顯示,該基金遭遇巨額贖回,基金規模僅(jin) 剩約400萬(wan) 元,瞬間淪為(wei) 迷你基金。2020年二季度末,基金規模再次迎來大幅變動,期末基金總份額驟增至16.57億(yi) 份,創成立以來的規模新高,“大戶”進場特征顯著。不過,這一資金並未停留太久,2020年三季度,大額資金再次撤退,基金剩餘(yu) 規模隻有1.58億(yi) 元。2020年四季度,基金規模更是降至不足100萬(wan) 元,再次淪為(wei) 麵臨(lin) 清盤風險的“袖珍”基金。

  或許是為(wei) 了避免基金被清盤,2021年一季度,基金規模再度增加,增至近5000萬(wan) 元,剛好踩在基金合同規定的清盤臨(lin) 界值上。

  “此前基金公司遲遲不清盤,大概率是出於(yu) “保殼”需求,力爭(zheng) 通過持續營銷,或吸引機構資金進來,讓產(chan) 品能夠繼續運行。對於(yu) 中小公司而言,基金產(chan) 品數量本就不多,如果趕上債(zhai) 券市場行情火熱的時候,產(chan) 品還是有可能保住的。”一位基金人士表示。

  不過,在淨值直線下降的風波過後,該產(chan) 品或將落下帷幕。相關(guan) 基金公司表示,已對該產(chan) 品推進清盤流程。近期,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決(jue) 定召開持有人大會(hui) 審議基金合同終止事項。

  資金“閃退”頻發

  無獨有偶。近日,某混合型債(zhai) 券基金,以單日24%的漲幅,登上當日基金收益榜首。作為(wei) 一隻成立不足半個(ge) 月的混合型債(zhai) 券基金,該基金仍處於(yu) 建倉(cang) 期,此前淨值波動都比較小,日內(nei) 漲跌幅在0.5個(ge) 百分點以內(nei) 。突如其來的暴漲,讓不少投資人又驚又喜。不過,作為(wei) 一隻混合型債(zhai) 券基金,這一離奇漲幅遭到部分基民質疑。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的淨值暴漲主要是由大額贖回導致。由於(yu) 基金客戶自身資金安排以及對近期債(zhai) 基市場風險的擔憂,該基金近期發生了大額贖回,累計贖回金額占成立時規模的一半以上。目前,該基金剩餘(yu) 規模已不足5000萬(wan) 元。

  對此,一位機構人士表示,這是比較常見的申贖行為(wei) ,市場上經常會(hui) 出現,大客戶出於(yu) 個(ge) 人資金需求和對市場的判斷,會(hui) 進行申贖行為(wei) 調整。

  與(yu) 前一隻純債(zhai) 基金相似,這隻基金同樣是一隻機構投資者占比較高的產(chan) 品。據基金公告,該基金原定募集期限為(wei) 9月9日至12月8日,在11月14日提前結束募集,成立規模2.06億(yi) 份,剛好達到普通的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條件,即募集總額2億(yi) 元。不過,該基金持有人卻僅(jin) 有285戶,可以看出,少數的“大戶”貢獻了絕大部分基金份額。

  根據基金合同,該基金C類基金份額不收取申購費,且對持續持有期超過7日的投資者不收取贖回費。巧合的是,11月16日,該基金合同生效,至11月28日,剛好超過7個(ge) 交易日,因此,大額資金享受了“0申購費0贖回費”的便利條件。

  由於(yu) 該基金成立後正好趕上債(zhai) 市回調行情,因此陸陸續續有客戶贖回。該基金被一些持有滿7天的機構客戶大額贖回,沒有產(chan) 生贖回費。而贖回後,基金規模已經比較小,導致剩餘(yu) 規模裏個(ge) 別散戶持有份額占比較大,而散戶是基金成立後進入,持有尚不滿7天,在贖回後產(chan) 生了一些贖回費,計入基金資產(chan) 後就出現了大漲。

  對此,一位基金分析師表示:“當基金規模特別小的時候,贖回會(hui) 導致它的淨值大幅上升。比如,如果某個(ge) 基金規模1001萬(wan) 元,倘若一次性贖回1000萬(wan) 元,產(chan) 生的贖回費部分計入基金資產(chan) 。對於(yu) 迷你基金而言,這樣一大筆額外的錢進來,少數持有人的收益自然就上升了。”

  機構資金“閃退”,這類情況在債(zhai) 券基金中並不罕見。上述基金分析師介紹,實際上,許多現存的迷你債(zhai) 券基金都是機構定製產(chan) 品,機構撤退後,隻剩下當初的普通基民堅守。如果機構定製資金退出,又沒有找到其他機構承接,基金維持小規模,最終難逃清盤命運。糟糕的是,這些產(chan) 品的存在,常常給持有人帶來非常差的投資體(ti) 驗,對公募基金行業(ye) 造成負麵影響。

  警惕 “大進大出”風險

  基金規模的大起大落給淨值帶來了較大衝(chong) 擊。從(cong) 基金規模發生大幅變動的時間點來看,也幾乎同步伴隨著近乎垂直的淨值走勢調整。

  “我們(men) 也很無奈,這類機構定製產(chan) 品,一旦遭遇機構撤資,基金規模就很難再做大。”一位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回應。

  北京某固收基金經理也表示:“對基金經理來說,壓力也很大,資金突然撤退後留下的‘爛攤子’仍然需要打理。有時不得不另辟蹊徑,采取激進的投資策略來吸引新的投資者。”

  “成亦大戶,退亦大戶”似乎已成為(wei) 一些機構占比過高基金的一大難題。當掌握著大部分份額的機構投資者撤出後,如何應對大額贖回對單位淨值帶來的衝(chong) 擊,如何保障基金的平穩運作,成為(wei) 基金經理不得不麵對的課題。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大額贖回會(hui) 影響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巨額資金進出也會(hui) 對基金投資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造成影響。應警惕機構資金大進大出對基金淨值造成的風險。

  一位FOF基金經理表示,在組合篩選中會(hui) 規避機構持有人占比過高的債(zhai) 券基金。“我們(men) 希望在債(zhai) 券市場調整的時候,債(zhai) 券基金的規模相對比較穩定,不會(hui) 因為(wei) 大額贖回導致大幅回撤。”

  另一位FOF基金經理也表示,對於(yu) 機構投資者占比過高的債(zhai) 券基金,尤其是零售端客戶數量極少的基金,應保持謹慎態度。單一機構投資者的申贖行為(wei) ,足以對這類產(chan) 品造成非常大的衝(chong) 擊。

  為(wei) 降低大額資金進出對基金運作的影響,近期,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發布大額申購限製的公告,宣布暫停旗下債(zhai) 基產(chan) 品大額申購。僅(jin) 11月24日,就有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前海開源基金、萬(wan) 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旗下債(zhai) 基暫停大額申購公告。其中,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的限購主要是麵向機構投資者。

  某債(zhai) 券型基金經理認為(wei) ,在前期債(zhai) 基市場調整中,一些機構投資者的大額贖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市場下跌,給債(zhai) 基管理人帶來較大的流動性壓力。從(cong) 近期部分債(zhai) 基產(chan) 品限製機構投資者大額申購可以看出,部分債(zhai) 基管理人或可能調整原有的客戶結構策略。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