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航空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為(wei) 建設航空強國貢獻青春力量(暖聞熱評)
【人物】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
【故事】2012年,當我國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完成著艦起降,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卻因突發疾病,為(wei) 建設航空強國奉獻了一生。2012年11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羅陽因公殉職一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dang) 員、幹部學習(xi) 羅陽同誌優(you) 秀品質和可貴精神。2013年以來,航空工業(ye) 集團以“羅陽青年突擊隊”為(wei) 載體(ti) ,組織廣大青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學羅陽、做先鋒,累計有37萬(wan) 人次參與(yu) 其中。不久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們(men) 回信,肯定他們(men) “紮根航空裝備研製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攜手拚搏奉獻”的團結奮鬥精神。
【點評】
戰機騰飛,英雄長辭,留下航空報國、勇攀高峰的精神航標。十年過去,一群年輕人在羅陽戰鬥過的地方繼續逐夢藍天。他們(men) 傳(chuan) 承航空報國的精神,賡續航空強國的事業(ye) ,以青春之我鑄造大國利器,在火熱實踐中綻放青春光芒。
在實現國防現代化的征途中,航空裝備高質量發展至關(guan) 重要。航空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底氣,也是一代代航空人的初心使命。十年來,從(cong) 一型艦載機的成功首飛,到多批戰機的成功服役;從(cong) 多型新型戰鬥機的成功研製,到多型預研型號的成功論證……在各項急、難、險、重、新的任務中,“羅陽青年突擊隊”勇挑大梁、攻堅克難。他們(men) 把青春夢融入航空強國的夢想,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在促進航空工業(ye) 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wei) ,為(wei) 建設航空強國貢獻青春力量,讓中國戰鷹高飛遠航。
實現航空報國,需要積極作為(wei) ,需要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青年紮根一線,奮勇拚搏。方文墨視質量為(wei) 生命,他創造的“文墨精度”把加工公差縮小到0.00068毫米,解決(jue) 了一直困擾航空生產(chan) 製造業(ye) 的手工高精度加工難題;由全國勞動模範王剛領銜的“王剛勞模創新工作室”堅持“快速到達現場、快速診斷原因、快速解決(jue) 問題”,技術問題解決(jue) 率達100%,被職工們(men) 稱為(wei) “生產(chan) 線上的120”;為(wei) 建設航空零件增材製造生產(chan) 線,李曉丹帶領團隊成員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作現場,僅(jin) 試驗數據及分析報告就完成了800多頁……“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men) 用汗水澆灌夢想、用時間磨礪本領,在青春奮鬥中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推動航空事業(ye) 發展中成長成才,把大有可為(wei) 變成大有作為(wei) 。
航空裝備的研製具有高複雜性、先進性、綜合性的特點,涉及多學科交叉融合,越是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越需要頭腦風暴、集智攻關(guan) 。在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中,有在航空科技前沿研究探索的技術人員,有在工藝製造領域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也有保障產(chan) 品按時高質量交付的管理專(zhuan) 家。他們(men)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破專(zhuan) 業(ye) 壁壘,增進交流合作,在攻堅克難中形成青春合力。“積力之所舉(ju) ,則無不勝也;眾(zhong) 智之所為(wei) ,則無不成也。”在新征程的奮進之路上匯聚青年力量,讓青年在攜手拚搏、團結奮鬥中承擔更多責任,發揮更大作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必將激蕩起創新發展的澎湃動能。
青年人是創新創造的生力軍(jun) 。把黨(dang) 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wei) 藍圖變成現實,需要各行各業(ye) 青年勇挑重擔、衝(chong) 鋒在前。廣大青年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在擔當中曆練,在盡責中成長,必能以新的偉(wei) 大奮鬥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注入源源不斷的奮進力量。
胡婧怡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06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