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為了讓8歲孩子戒網癮 讓他休學連打5天遊戲?

發布時間:2022-12-06 17:18:00來源: 揚子晚報

  近日,一則“8歲男孩休學連打5天遊戲治好網癮”的消息引起了網友們(men) 的關(guan) 注。湖北武漢一名三年級的男孩因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父母和老師商議後讓其停課一直打遊戲,並找高手在遊戲中“暴打”孩子,經曆過幾次情緒崩潰後,孩子終於(yu) 不再沉迷,並回到課堂按時完成作業(ye) 。那麽(me) ,這種“反向教育”靠譜嗎?心理專(zhuan) 家指出,這種教育方式治標不治本,還很容易傷(shang) 害孩子的自尊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薑天聖

  孩子沉迷遊戲

  父母邀請高手“打擊”孩子

  這位男孩之前沉迷於(yu) 網絡遊戲,無論老師和父母怎麽(me) 開導都聽不進去,就一句話,“不學了,我要玩。”為(wei) 了幫助孩子遠離網絡,父母和老師商議後決(jue) 定讓孩子停課一周玩個(ge) 夠,並製訂了嚴(yan) 格的打遊戲計劃:每天必須打滿16小時,中午晚上還要對遊戲戰績進行複盤……父母還邀請高手在遊戲中“暴打”孩子。

  起初一兩(liang) 天孩子特別興(xing) 奮,一直從(cong) 下午玩到淩晨,中途隻出來過十多分鍾吃了點飯。而在第三天,孩子便在無休止的遊戲和大神的打擊下心態崩潰了,不過父母並未因此罷手,反而督促孩子繼續打遊戲,終於(yu) 在第五天孩子徹底受不了了,在第六天回歸課堂,並補齊了欠下的作業(ye) 。男孩母親(qin) 稱,孩子認識到了還是學習(xi) 輕鬆,上課時表現較以往好很多,並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e) 。

  通過厭惡療法治療網癮?

  存在隱患,治標不治本

  英國心理學會(hui) 特許谘詢心理學家、倫(lun) 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陳誌林告訴記者,從(cong) 生理學上講,長時間玩遊戲會(hui) 在大腦諸多神經元中製造遊戲興(xing) 奮點,這些興(xing) 奮點會(hui) 使大腦對遊戲產(chan) 生持續的興(xing) 奮。而從(cong) 心理學角度來講,遊戲成癮是指由於(yu) 過度玩遊戲而產(chan) 生快感、抗拒離開遊戲的著迷狀態。主要表現有:無節製地花費大量時間玩遊戲,必須通過增加遊戲時間才能獲得滿足感;不能玩遊戲時感到空虛失落,不願與(yu) 人交流,學習(xi) 成績下降,現實人際關(guan) 係惡化,社會(hui) 活動減少,許多網癮少年在和人對話時,甚至都無法直視對方。由於(yu) 久坐,還可能常伴有軀體(ti) 症狀,如頭暈、胸悶、容易緊張興(xing) 奮、懶散等。

  休學連打5天遊戲幫助孩子遠離網癮靠譜嗎?陳誌林告訴記者,這種方法其實使用的是心理治療中的厭惡療法,就是通過將對象喜歡的事物與(yu) 某種不愉快或懲罰性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達到使對象最終因感到厭惡而戒除或減少目標行為(wei) 的目的。這樣的反向教育案例有很多,有些孩子酷愛看電視或刷手機視頻,家長就讓孩子一直看,孩子睡著了也要叫醒繼續看,直到孩子表示再也不想看了為(wei) 止。

  陳誌林認為(wei) ,這種通過先給予肯定再進行“打擊”的方式,很容易傷(shang) 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shang) ,在孩童時期留下的這種創傷(shang) ,影響可能是深遠的,“並且,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能否起到長久效果並不好說。”

  “家長一定要明白網癮是一種心理問題,隻是表象,孩子在家庭、學校得不到滿足,才會(hui) 在虛擬世界尋找出口發泄情緒。並不是說把遊戲戒了心理問題就能解決(jue) 了,即使切斷網絡,孩子還有可能會(hui) 做出其他的叛逆行為(wei) ,如賭博、偷竊、打架等,這些都是在上個(ge) 世紀沒有網絡的年代叛逆青少年容易出現的問題。”

  遊戲行業(ye) 專(zhuan) 家:

  不能讓孩子“先玩後戒”

  南師附中新城小學老師張麗(li) 麗(li) 告訴記者,目前小學生接觸網絡遊戲的情況比較多,但家長都能管得住,一般來說就是周末玩半小時。“我在小學執教了二十年,從(cong) 來都沒有遇到小學生沉迷網絡的情況,現在小學生興(xing) 趣愛好都比較豐(feng) 富的。”不過張麗(li) 麗(li) 也指出,一旦到了初中階段,孩子到了叛逆期就比較難管了,初中生沉迷遊戲的情況會(hui) 有一些。

  因“電競勸退”爆紅的侯旭告訴記者,現在網癮確實有低齡化的趨勢,但本質上還是學生逃避現實的一種體(ti) 現。“其實這個(ge) 案例家長還可以進一步引導,教育小朋友怎麽(me) 麵對挫折,怎麽(me) 更好地走出挫折。”

  江蘇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牆晟認為(wei) ,這種近似“電競勸退”的方式,確實可以勸退因電競夢而沉迷的孩子,但對於(yu) 因逃避現實而沉迷的孩子效果不好說,而且很有可能孩子一段時候後還會(hui) 繼續玩。

  “國家相關(guan) 規定對未成年人的遊戲有嚴(yan) 格限製,按理說不應沉迷。八歲孩子沉迷遊戲本身就是個(ge) 問題,這要從(cong) 家長、遊戲廠商去找原因,家長有沒有用自己的身份幫助孩子繞過未成年人防護係統?廠商有沒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沒有在遊戲中添加吸引未成年人的內(nei) 容?”牆晟指出,在遊戲問題上,家長不能走“先玩後戒”這條路,廠商不能昧著良心“什麽(me) 錢都去賺”。

  網癮反映孩子內(nei) 心缺失的部分

  家長需要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陳誌林認為(wei) ,在預防網癮這塊,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榜樣。言傳(chuan) 不如身教,首先家長自身不能沉浸於(yu) 電子產(chan) 品,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xi) ,多注意孩子的生活,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內(nei) 心世界,把心用在孩子的身上,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想所需,要適當地培養(yang) 孩子在課堂之外的興(xing) 趣愛好,讓孩子有釋放壓力的空間。

  其次,家長需要培養(yang) 孩子的自身控製力及對網絡危害的認知。適當引導孩子健康地使用網絡學習(xi) 知識、娛樂(le) 等,不能一味禁止,否則孩子一旦離開父母就容易像脫韁的野馬沉溺於(yu) 網絡。同時要和孩子約法三章,建立規則,而自己也要嚴(yan) 格遵守,不能因為(wei) 自己忙,就增加使用電子產(chan) 品的時間來哄娃。

  最後,要想解決(jue) 孩子的網癮,了解其背後真相很重要。網癮能反映出孩子內(nei) 心缺失的部分,沒有什麽(me) ,就會(hui) 下意識地去彌補。比如沒有夥(huo) 伴,就傾(qing) 向於(yu) 在網上聊天交友;有許多沒有實現的幻想,就傾(qing) 向於(yu) 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在遊戲裏成為(wei) 魔法師、戰士。網上聊天能滿足孩子並未得到滿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遊戲裏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成就感、滿足感、歸屬感、操縱感。因為(wei)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不能給予孩子這種感覺,他才會(hui) 特別依賴網絡。

  陳誌林說,家長一定要注意防患於(yu) 未然,一旦孩子染上網癮,解決(jue) 起來將是一場艱難的心理戰,解決(jue) 孩子網絡成癮不能靠堵的辦法,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因何而沉迷於(yu) 網絡,去解決(jue) 產(chan) 生網癮的根源,而不僅(jin) 僅(jin) 是著眼於(yu) 解決(jue) 網癮本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