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綻放》成功讓張桂梅英模形象在舞台燦爛綻放
藝術高度與(yu) 情感溫度的有機融合——音樂(le) 劇《綻放》成功讓張桂梅英模形象在舞台燦爛綻放
“千錘百煉為(wei) 今天,自信水擊三千裏……多年努力,隻為(wei) 今夕……”
一段群情激昂、眾(zhong) 誌成城的集體(ti) 合唱,唱出了雲(yun) 南華坪女子高中同學們(men) 的心聲,唱響了校長張桂梅帶領老師們(men) 在貧困山區教育戰場上的奮鬥之歌。
英模人物用音樂(le) 劇如何表現?雲(yun) 南民族音樂(le) 歌舞與(yu) 現代音樂(le) 劇如何融合?《綻放》帶給人們(men) 的衝(chong) 擊,既有對張桂梅事跡的感動、對音樂(le) 劇青春藝術氣息的享受,也有許多對藝術如何表現英模、地方舞台藝術如何發展等問題的思考。
英模人物遇上音樂(le) 劇
想起音樂(le) 劇,人們(men) 便會(hui) 想起《音樂(le) 之聲》等名劇,歡快而又浪漫。想起張桂梅,人們(men) 仿佛看到了她昏倒在家訪路上的身影,還有她那雙貼滿膠布的手。音樂(le) 劇真的能表現張桂梅、表現英模人物?
音樂(le) 劇《綻放》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今年教師節前夕,以張桂梅為(wei) 原型的大型原創音樂(le) 劇《綻放》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劇場首演,在第38個(ge) 教師節之際向以張桂梅為(wei) 代表的全體(ti) 一線教育工作者致敬,首演現場的觀眾(zhong) 與(yu) 音樂(le) 劇《綻放》共同度過了一個(ge) 熱淚盈眶的夜晚。
“張老師的優(you) 秀事跡實在太多,我們(men) 集中演繹家訪、籌款、老師離開、逃學、戰勝病魔等幾個(ge) 核心事件,呈現張桂梅老師的不同側(ce) 麵,這也是戲劇張力最強的階段。”《綻放》的編劇馮(feng) 必烈說。
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雲(yun) 南紅河州歌舞團的演員從(cong) 肢體(ti) 語言到念白陳述,再到深情唱演,為(wei) 現場觀眾(zhong) 帶來了一場心靈上的治愈。“為(wei) 愛綻放,迎著陽光”的主題旋律響起,劇場內(nei) 的觀眾(zhong) 在淚眼蒙矓中掌聲雷動。
當馮(feng) 必烈等創作人員在華坪采訪張桂梅時,張桂梅告訴他們(men) :你們(men) 寫(xie) 先進人物時,不要隻表現他們(men) 的慘,因為(wei) 他們(men) 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雖然有困難,但心裏很快樂(le) 。張桂梅的幾句話給了創作團隊很大的鼓勵和啟發。
“用音樂(le) 劇來表現主旋律題材,更接地氣,有青春感、節奏更明快,更好看。《綻放》不僅(jin) 表現了張桂梅艱苦創業(ye) 的一麵,也反映了張桂梅為(wei) 孩子們(men) 實現夢想而欣慰快樂(le) 的一麵。”馮(feng) 必烈說。
《綻放》主創團隊堅持“講真事、寫(xie) 真情,訴真心”,擺脫傳(chuan) 統英模題材的臉譜化形象,致力於(yu) 還原真實的、立體(ti) 的張桂梅。
雲(yun) 南民族歌舞邂逅現代音樂(le) 劇
音樂(le) 劇與(yu) 雲(yun) 南民族歌舞發生碰撞時,又會(hui) 發生什麽(me) 奇妙的反應?
《那時》《從(cong) 璀璨的銀河墜落》《有媽總比沒媽好》《紅梅讚》……《綻放》中的一首首歌曲、一聲聲詠歎,情感真摯,扣人心弦,讓觀眾(zhong) 沉浸其中,蕩氣回腸。
據《綻放》作曲沈丹介紹,《綻放》故事發生在雲(yun) 南,其音樂(le) 融合了雲(yun) 南彝族撒尼人、白族、苗族、藏族等民族的音樂(le) 元素。民族特色元素的加入、動人的旋律與(yu) 真摯的語句還原了張桂梅堅毅果敢又無私的性格底色。
“《綻放》多層次多元化的戲劇表達,展現了洋為(wei) 中用的戲劇形式與(yu) 當代中國戲劇審美的有機融合,打開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視點,為(wei) 英模人物的題材創作帶來了新經驗。”國家一級編導、雲(yun) 南省舞蹈家協會(hui) 副主席疆嘎說。
中國音協副秘書(shu) 長熊緯表示:“《綻放》是一台有思想深度,有藝術高度,有情感溫度的優(you) 秀音樂(le) 劇,也是近年來受到社會(hui) 歡迎、群眾(zhong) 喜歡、媒體(ti) 好評的一台質美兼具的音樂(le) 劇,時代感和民族化有機結合,戲劇化和歌唱性較好融合,主要演員高水平的唱功內(nei) 化為(wei) 人物的心聲,演繹了一個(ge) 有血有肉的、可愛可敬的人民楷模。”
地方院團攜手中央院團
西南邊陲的雲(yun) 嶺高原之所以能綻放音樂(le) 劇,得益於(yu) 雲(yun) 南省文化體(ti) 製機製的創新和探索,得益於(yu) 雲(yun) 南地方藝術院團主動走出山門,與(yu) 中央院團攜手合作打造藝術精品的努力。
十多年前,以《雲(yun) 南映象》為(wei) 代表的雲(yun) 南舞台藝術在全國轟動一時,成為(wei) 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舞台藝術的“雲(yun) 南現象”。如何讓雲(yun) 南舞台藝術和文化產(chan) 業(ye) 再創輝煌?如何讓舞台藝術既有社會(hui) 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一直是雲(yun) 南文化主管部門和文藝院團苦苦求索的問題。
2020年初,當雲(yun) 南省文化旅遊廳與(yu) 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開始攜手打造音樂(le) 劇《綻放》時,就為(wei) 解開這一問題打開了一扇窗。
“中央院團與(yu) 地方院團合作反映了藝術創作的客觀規律,好的藝術作品來源於(yu) 生活,來源於(yu) 基層。中央院團的藝術創作能力強,不足之處是缺少生活素材;地方院團的生活素材豐(feng) 富,有藝術特色,但缺少好的藝術提煉和表達。中央院團與(yu) 地方院團合作有互補性和建設性,與(yu) 雲(yun) 南合作的《綻放》就是一個(ge) 很好的嚐試,是對現有體(ti) 製機製的一種突破。”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景小勇說。
對於(yu) 雲(yun) 南而言,與(yu) 中央院團的合作,不僅(jin) 僅(jin) 是合作一部音樂(le) 劇,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合作帶動提升地方院團的發展。對此作為(wei) 合作參與(yu) 《綻放》創作演出的紅河州歌舞團,感受頗深。
《綻放》是紅河州歌舞團首次與(yu) 中央院團合作演出的舞台藝術作品。整台音樂(le) 劇的舞蹈、群眾(zhong) 演員全部由該團11名骨幹演員來完成,其中一名演員更是出演了五個(ge) 角色。
“此次與(yu) 東(dong) 方演藝集團合作,對我們(men) 團的演員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xi) 機會(hui) 。因為(wei) 《綻放》主創班底國內(nei) 一流,音樂(le) 劇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我們(men) 的11名演員在戲劇表演上有所精進,還學習(xi) 了演唱等,對綜合能力是一次大的提升。”紅河州歌舞團副團長許建茹說。
許建茹十分感慨:“邊疆基層院團不能偏安一隅,更需要走出去交流和學習(xi) ,向一流看齊,向標杆看齊。這次合作讓我們(men) 學習(xi) 到了創演方法、管理運營理念等很多有益於(yu) 院團長遠發展的東(dong) 西。”
“《綻放》是一部很好的音樂(le) 劇,搭建了一種中央院團與(yu) 省、州院團一起合作創作的模式,利用中央院團的優(you) 勢,整合雲(yun) 南地方院團的資源,凸顯了雲(yun) 南民族歌舞藝術的亮點,為(wei) 紅河州歌舞團培養(yang) 了一批人才。”雲(yun) 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王江紅說。(本報記者 張勇)
(來源: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07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