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茶”裏的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2-12-12 16:46: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政府間委員會(hui) 第十七屆常會(hui) 上,我國申報的“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中國茶”入選非遺成功,再次證明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世界影響,再次體(ti) 現了中華文明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貢獻,彰顯了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

  一杯“中國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氣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靜和雅”的理念,屬於(yu) 中國,也屬於(yu) 世界。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厚,是值得挖掘的寶貴文化遺產(chan) 。

  和而不同的豁達大度,是“中國茶”的鮮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一茶多用。製茶師根據當地風土,使用炒鍋、竹匾、烘籠等工具,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製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wu) 龍茶六大茶類,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計2000多種茶品,以不同色香味形滿足多種需求。一片小小的茶葉,製茶師因地製宜,因茶而宜,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使“南方佳木”精彩紛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放眼祖國大地,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dong) ,大江南北、西南邊陲、華南沿海,10多個(ge) 省市,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茶,都有引以為(wei) 榮的地方茶,在祖國大茶園裏爭(zheng) 奇鬥妍,香飄人間。不同地區的人們(men) 相互欣賞,在一酙一飲中顯示出豁達大度。

  謙和禮敬的處世哲學,是“中國茶”的文化內(nei) 核。盡管生活節奏加快,人們(men) 喝茶不再像過去那麽(me) 講究,但茶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隨著國潮在年輕人中的複興(xing) ,喝茶的場景也得以不斷豐(feng) 富和拓展。在社交以及婚慶、拜師、祭祀等重要場所,喝茶作為(wei) 一種重要禮儀(yi) 傳(chuan) 承至今,影響持久而深遠。合作夥(huo) 伴以茶會(hui) 友,以茶敬禮,在謙和中達成雙贏;師徒結對以茶見證,以茶敬師,在崇敬中升華情感;婚慶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見證幸福。謙和禮敬的處世哲學,在茶的推杯換盞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充分釋放中國茶文化獨特魅力,以此為(wei) 載體(ti) 也實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很多外國友人在品嚐中國茶醇厚甜美的同時,也為(wei) 這種謙和禮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向世界傳(chuan) 遞謙和禮敬的價(jia) 值觀,這正是“中國茶”的文化力量。

  交融互鑒的文明共享,是“中國茶”的價(jia) 值追求。早在唐宋時期,源自中國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過茶馬古道等,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傳(chuan) 遍全球,為(wei) 世界所共享,從(cong) 而推動實現中華文化與(yu) 世界文化的互動交融。現在,中國茶已成為(wei) 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據統計,全球至少有50多個(ge) 國家種茶,有120多個(ge) 國家從(cong) 中國進口茶葉,全球喜歡飲茶的人數超過50多億(yi) 。世界友人通過一片茶葉了解中國的地大物博,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為(wei) 媒,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豐(feng) 富了人們(men) 的精神生活,也將讓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來。

  茶與(yu) 國人相伴幾千年,行走全世界數萬(wan) 裏。《神農(nong) 本草經》《茶經》中的確切記載,讓我們(men) 找到了“中國茶”的文化源頭;蘇軾等文人墨客為(wei) 其留下的名篇佳作,讓我們(men) 銘記“中國茶”的流光溢彩;新時代以茶賦能發展,讓我們(men) 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生生不息。一杯“中國茶”,和而不同、謙和禮敬、交流互鑒,氤氳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必將為(wei) 世界更多人民認可,為(wei) 共創多彩文明帶來更多啟發和可能性。

  (光明日報 作者:李廣春,係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