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轉讓密集出現 中小公募股權不香了?
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在公募行業(ye) 集中度持續提升後,中小公募基金股權在財務投資者眼裏已不香了。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趁著中小公募仍有可觀的盈利能力,今年最後一個(ge) 月內(nei) 中小基金公司密集出現股權轉讓現象,包括銀河基金、長安基金、紅塔紅土基金、民生加銀基金等,部分投資者所持的基金公司小部分股權,多次轉讓也未能成交,上述公募基金股權變更,均指向具有財務投資者身份的小股東(dong) 。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財務投資者的身份背景至關(guan) 重要,其投資邏輯和基金經理類似,意在投資“好行業(ye) 中的好公司、頭部公司”,在行業(ye) 集中度較低階段,投資者難以分出誰是潛在贏家,而當行業(ye) 集中度大幅提升,頭部格局穩定後,留給中小公募的黃金時間可能所剩不多。數據顯示,非貨基管理規模前二十大基金公司的市場份額占比高達64%。
行業(ye) 劇烈變化
中小公募頻現股權轉讓
15年前,當主流基金經理在A股擁抱金融股的時候,公募基金的股權投資價(jia) 值或是最具吸引力的,而當基金經理越來越看好未來的半導體(ti) 、新能源以及其他黑科技,不同行業(ye) 、不同公司股權性價(jia) 比發生激烈變化的當下,一批中小公募基金的小股東(dong) 們(men) ,急於(yu) 退出。
中油資本12月9日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擬與(yu) 公司控股股東(dong) 中石油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3.23億(yi) 元購買(mai) 中石油集團持有的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2.5%的股權。
根據披露的信息顯示,銀河基金共有五位股東(dong) ,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wei) 50%,其他四位小股東(dong) 持股比例均為(wei) 12.5%。針對本次交易,資產(chan) 評估機構以2021年12月31日為(wei) 評估基準日,對銀河基金淨資產(chan) 評估價(jia) 值為(wei) 25.83億(yi) 元。本次股權轉讓價(jia) 格以前述資產(chan) 評估結果為(wei) 依據,按照標的股權占比12.50%計算,本次股權轉讓價(jia) 款確定為(wei) 3.23億(yi) 元。
銀河基金並不是唯一出現小股東(dong) 轉讓股權的中小公募。幾乎在同一時間,北京產(chan) 權交易所信息顯示,三峽財務擬轉讓民生加銀基金6.67%的股權,轉讓底價(jia) 為(wei) 1.49億(yi) 元,這也是三峽財務第三次試圖轉讓其所持有的民生加銀基金股權,此前兩(liang) 次掛牌均未能成交,不過,本次轉讓底價(jia) 較上一次大幅提升約90%。
北京產(chan) 權交易所同時還披露了長安基金的相關(guan) 信息,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67%股權的項目於(yu) 11月29日開始披露,轉讓底價(jia) 顯示為(wei) 3700萬(wan) 元。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這是長安基金相關(guan) 股權的第二次掛牌轉讓,在2021年12月,這部分股權也在北京產(chan) 權交易所有過掛牌,當時的轉讓底價(jia) 也是3700萬(wan) 元。
此外,還有紅塔紅土基金。深圳聯合產(chan) 權交易所信息最新披露,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10.48%股權在該所公開轉讓,轉讓底價(jia) 近1.28億(yi) 元。該公募基金的股權結構信息顯示,紅塔證券持股59.27%,北京市華遠集團持股30.24%,深創投持股10.48%。公司實際控製人為(wei) 中國煙草總公司。
中小公募盈利穩定性麵臨(lin) 挑戰
值得關(guan) 注的是,上述掛牌轉讓股權的中小公募,其中大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但依然阻擋不了小股東(dong) 們(men) 三番兩(liang) 次地試圖轉讓。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銀河基金2021年實現營業(ye) 收入8.37億(yi) 元,淨利潤達到1.60億(yi) 元。今年前三個(ge) 季度,銀河基金實現營業(ye) 收入5.45億(yi) 元,淨利潤1.54億(yi) 元。民生加銀基金公司2021年營收約11.48億(yi) 元,淨利潤為(wei) 2.59億(yi) 元,2022年截至三季度末,營收約5.86億(yi) 元,淨利潤也超過1.5億(yi) 元。甚至規模較小的長安基金盈利能力也相當不錯,2021年長安基金營收約3.55億(yi) 元,淨利潤接近6000萬(wan) 元。
即便如此,以財務投資為(wei) 目的的小股東(dong) 還是多次試圖轉讓,其中民生加銀基金已在四年間被三次掛牌股權轉讓,長安基金在短短兩(liang) 年內(nei) 也出現兩(liang) 次股權掛牌轉讓。
“留給小公募的黃金窗口已經不多了。”華南地區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總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曾強調,行業(ye) 資源和人才越來越多流向頭部公募基金公司,許多小公募在資源開拓、品牌背書(shu) 、招攬人才方麵存在較多劣勢,也因此麵臨(lin) 很大生存壓力。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未來或有更多的中小公募基金存在小股東(dong) 的轉讓需求。深圳一家迷你公募基金總經理向記者透露,該公司股權結構中的小股東(dong) 存在股權轉讓的需求。
財務投資者對行業(ye) 趨勢更敏感
轉讓者的身份背景和需求,能進一步凸顯行業(ye) 趨勢的激烈變化。
上述四家中小基金的股權轉讓信息顯示,擬出售股權的投資者均具有財務投資者的身份背景。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財務投資者傾(qing) 向於(yu) 在最好的時間進行變現,與(yu) 戰略投資者和公司實際控製人“扛住所有”大為(wei) 不同的是,財務投資者對行業(ye) 趨勢前景的變化更有專(zhuan) 業(ye) 判斷和敏感度,財務投資者更希望在低位進入、高位賣出,相關(guan) 公募基金小股東(dong) 的財務投資者的背景,是上述中小基金股權轉讓背後的重要關(guan) 注點。
那麽(me) ,財務投資者們(men) 究竟關(guan) 注到哪些行業(ye) 趨勢因素,以至於(yu) 要在所持有的中小公募盈利尚佳的時候,決(jue) 定退出呢?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財務投資者的股權投資和基金經理的選股邏輯差別並不大,核心策略是 “投資好行業(ye) 裏麵的好公司、頭部公司”,但在國內(nei) 新興(xing) 科技行業(ye) 持續湧出,公募基金行業(ye) 日漸成熟,公募行業(ye) 資源加速向頭部公募集中的背景下,行業(ye) 集中度的持續提升趨勢,已是中小公募的財務投資者們(men) 不得不擔心的問題。
顯而易見的是,相比於(yu) 金融行業(ye) 的股權吸引力,財務投資者們(men) 基於(yu) 行業(ye) 趨勢、不同行業(ye) 、不同公司之間的股權投資性價(jia) 比,具有更大的需求將資金利益最大化。
集中度持續提升
行業(ye) 格局基本明確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公募基金的行業(ye) 集中度更符合基金經理選股時所強調的,在高集中度的成熟行業(ye) ,更容易分出潛在的贏家和潛在的輸家,而公募基金行業(ye) 經過二十餘(yu) 年的發展,正迎來行業(ye) 的“分水嶺”,行業(ye) 格局逐步走向成熟穩定。
“在行業(ye) 集中度並不太高的情況下,很難知道誰是未來的贏家,誰是未來的輸家,但是行業(ye) 集中度非常高了,情況就很明顯了,直接買(mai) 行業(ye) 的頭部公司。”深圳一位超大型公募基金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一個(ge) 行業(ye) 剛剛變得有利可圖時,都會(hui) 吸引各路資金蜂擁而入,這是資本逐利的屬性,此時行業(ye) 參與(yu) 者過多,競爭(zheng) 充分,行業(ye) 集中度很低,還很難分出贏家和輸家。
上述人士強調,在行業(ye) 變得越來越成熟穩定後,集中度大幅提升的行業(ye) 格局已經變得非常清晰,頭部公司掌握了行業(ye) 的市場話語權,此時資本會(hui) 尋求從(cong) 行業(ye) 的非頭部公司中退出。證券時報記者也注意到,畢馬威剛剛發布的報告指出,公募基金進一步高質量發展中,頭部公募的行業(ye) 集中度仍有上漲空間。
另外,晨星發布的《中國公募基金管理人發展分析報告(1998-2022)》統計也顯示,過去十年,非貨基管理規模前五大基金公司的平均市場份額占比為(wei) 25%,非貨基管理規模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平均市場份額占比為(wei) 43%,非貨基管理規模前二十大基金公司的市場份額占比為(wei) 64%,可見公募行業(ye) 集中度之高。這也極大地影響財務投資者對中小公募股權的興(xing) 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