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疫情防控中編造謠言是要付出代價的
【央廣時評】當心,疫情防控中編造謠言是要付出代價(jia) 的
從(cong) “今晚全城大消殺”到“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從(cong) “核酸采樣有毒”到“口罩原料會(hui) 導致肺結節”,從(cong) “一陽性男子被吊車轉移”到“某地用集裝箱運轉患者”,最近一個(ge) 時期,有關(guan) 疫情防控的各種謠言平地而起,值得警覺。這些謠言有的是故意歪解、虛構防控政策,有的是打著科學的幌子進行假科普,有的是偽(wei) 造人員傷(shang) 亡信息……可謂是毫無依據卻言之鑿鑿。它們(men) 在社交平台流傳(chuan) 後,因為(wei) 涉及疫情,迅速博得眼球,引起一些網民的關(guan) 注、評論和轉發,導致不少人因此產(chan) 生了疑惑、焦慮、恐慌等情緒,或采取了錯誤的防護措施,甚至導致一些真實、科學的信息反而遭到質疑,嚴(yan) 重擾亂(luan) 人心、幹擾各地優(you) 化細化疫情防控工作。
這些與(yu) 疫情相關(guan) 的各種謠言之所以接連出現並能迅速流傳(chuan) ,是因為(wei) 造謠者抓住了民眾(zhong) 當前特別關(guan) 心疫情走向的心理,進而以此為(wei) “流量密碼”,胡編亂(luan) 造,語不驚人死不休。當他們(men) 對著屏幕瘋狂編造謠言時,滿心思想的是流量給他們(men) 帶來的利益,全然不顧這些聳人聽聞的信息給網民、網絡及社會(hui) 帶來的危害。更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故意煽動情緒,挑起對立,極力擾亂(luan) 防疫大局和社會(hui) 秩序。對這些製造散布有害有毒信息的人及傳(chuan) 播者,有關(guan) 部門決(jue) 不能任之由之。造成惡劣影響的要依法查處,令其付出代價(jia) 。否則,他們(men) 將像病毒一樣,越發肆無忌憚。
我國刑法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ti) 上傳(chuan) 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ti) 上傳(chuan) 播,嚴(yan) 重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造成嚴(yan) 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當前,各地積極貫徹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細化優(you) 化各地服務保障民生和生產(chan) 生活各項措施。不可否認,有些服務保障細節因各地情況不同也給群眾(zhong) 帶來一些不便利。越是這個(ge) 時候,我們(men) 在全力以赴做好服務保障的同時,有關(guan) 部門也要加大對各種謠言尤其是涉疫謠言的查處力度,既要迅速辟謠,又要通過建立和完善溯源機製,摸清謠言生產(chan) 源頭和傳(chuan) 播鏈條,全過程、全鏈條給予打擊;同時要切實發揮“黑名單”作用,對首發、多發、情節嚴(yan) 重的平台和賬號給予嚴(yan) 肅追責,進一步壓實平台管理責任。監管部門常抓不懈,提高造謠、傳(chuan) 謠的成本,這些謠言生產(chan) 機才會(hui) 有所畏懼。
每個(ge) 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守護者。對每個(ge) 網民來說,不造謠、不信謠、不傳(chuan) 謠既是責任,也是在守護自己的精神健康、守護我們(men) 這個(ge) 社會(hui) 的情緒健康。我們(men) 要多關(guan) 注國家和地方衛健部門、疾控部門通過權威媒體(ti) 發布的相關(guan) 消息;遇到網上熱傳(chuan) 的、令人將信將疑的涉疫消息,尤其是那些駭人聽聞、來源不明的,要保持警惕,不要輕信,更不要隨意轉發;對經過甄別後確認是假消息的,要積極向平台舉(ju) 報,同時要將一些打假經驗教給家中老人,避免其上當受騙。隨著我們(men) 共同打擊謠言,謠言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窄,真實、理性、科學的聲音也會(hui) 被更多聽到。(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