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2023中國經濟發力點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chan) 業(ye) 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ju) ,社會(hui) 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近日在北京舉(ju) 行,為(wei) 明年我國經濟把脈定調。會(hui) 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同時,會(hui) 議強調,明年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挑戰很多,要堅持係統觀念、守正創新,推動經濟實現整體(ti) 好轉、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社會(hui) 大局保持穩定。
宏觀調控 穩增長、穩預期、促改革
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會(hui) 議對於(yu) 明年宏觀政策的定位依然是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在如往年一般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特別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這意味著未來政策麵的擴張和寬鬆既要加大力度,也要做好兩(liang) 大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單打獨鬥顯然是不行的,必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會(hui) 議對明年整體(t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定調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穩增長、穩預期、促改革。
穩增長是“三穩”工作之首,在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隻有切實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才有可能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穩預期有三個(ge) 體(ti) 現:一是在部署明年重點工作時,突出強調了要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二是強調要從(cong) 戰略全局出發,從(cong) 改善社會(hui) 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三是強調疫情防控政策的優(you) 化調整。把穩預期擺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近年來非常罕見的,凸顯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jun) 認為(wei) ,要提振市場信心、盡快實現經濟平穩運行甚至整體(ti) 好轉,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穩增長、穩預期的背後,歸根結底需要通過促改革來實現。“可以說,穩增長、穩預期是會(hui) 議貫穿始終的明線,而促改革則是伏脈千裏的暗線。我們(men) 期待著新一屆領導班子能在改革方麵有新的更大作為(wei) ,以此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貨幣政策 精準有力並保持寬鬆基調
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在新一年貨幣政策方麵,不同於(yu) 此前多次提到的“鬆緊適度”“合理適度”“靈活適度”等內(nei) 容,本次會(hui) 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精準”一詞曾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出現,次年貨幣政策邊際收緊,所以此前市場一度有此擔憂。但此次會(hui) 議補充了“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顯示政策仍將保持寬鬆基調。
“精準”主要體(ti) 現在“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對應的是結構性工具以及PSL等。“有力”則意味著央行將通過適時適度降準降息等方式,“保持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並適度提升杠杆率。
明年美聯儲(chu) 將加息見頂,中美無風險利差將會(hui) 收窄,同時輸入型通脹壓力不大,物價(jia) 總體(ti) 溫和,貨幣政策寬鬆的掣肘將大為(wei) 減弱。
房地產(chan) 業(ye) 房地產(chan) 防範風險上升到新高度
要確保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發展,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ye) 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ye) 重組並購,有效防範化解優(you) 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chan) 負債(zhai) 狀況,同時要堅決(jue) 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wei) 。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chan) 業(ye) 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係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堅決(jue) 遏製增量、化解存量。
此次會(hui) 議把房地產(chan) 內(nei) 容放在了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框架下論述,充分說明房地產(chan) 防範風險上升到新的高度,也說明防範風險工作成為(wei) 房地產(chan) 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地在積極做好房地產(chan) 工作方麵,更需要從(cong) 風險防範的角度做好新的工作。
此次會(hui) 議從(cong) 兩(liang) 個(ge) 角度對房地產(chan) 風險進行了闡述。從(cong) 既有的工作層麵看,主要提及了“三保”的概念,換而言之,唯有做好三保,房地產(chan) 才有持續性的穩健基礎。同時,會(hui) 議也對頭部房企風險、資產(chan) 負債(zhai) 狀況、違法犯罪三個(ge) 領域進行了分析。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表示,這也說明,這三個(ge) 領域很容易產(chan) 生新的風險,是2023年需要格外關(guan) 注的地方。此次會(hui) 議繼續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時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比如說要推動房地產(chan) 業(ye) 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此處需要注意的是,這或意味著2023年會(hui) 有新發展模式的相關(guan) 重磅政策,這是房地產(chan) 業(ye) 各參與(yu) 者需要重點關(guan) 注的。
擴大開放 高科技服務業(ye) 具有突出潛力
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ye) 領域開放力度;要積極推動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guan) 規則、規製、管理、標準,深化國內(nei) 相關(guan) 領域改革。
中國服務業(ye) 開放的重要性正在與(yu) 日俱進。在服務業(ye) 當中,中國金融業(ye) 的開放受製於(yu) 較多限製因素。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金融業(ye) 的開放較容易受到外資的關(guan) 注,發展潛力較大,但也存在較為(wei) 突出的風險。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指出,當前,製造業(ye) 吸引外資的確比較全麵,服務業(ye) 的發展也符合長遠的需要,但是相比之下,製造業(ye) 的升級仍是基本和前提,同時事關(guan) 內(nei) 循環的完整確立,應得到高度重視,仍應成為(wei) 接下來中國吸引外資工作的重點。另外,高科技服務業(ye) 因為(wei) 直接關(guan) 係到中國製造業(ye) 升級的根本,附加值創造能力較強,同樣會(hui) 受到較多的重視,並因為(wei) 與(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結合緊密等原因,而在吸引外資上具有較為(wei) 突出的潛力。
擴大內(nei) 需 消費處於(yu) 擴內(nei) 需的優(you) 先位置
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yang) 老服務等消費。
“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wan) 緒”,而“綱舉(ju) 目張”的第一條就是“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其中提到“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
從(cong) 內(nei) 需的結構來看,今年1-11月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速高達9.3%,已經是自2014年同期以來的第二高(不考慮2021年);全口徑基建投資同比增速高達11.6%,自2017年之後首次回歸兩(liang) 位數。相比之下,1-11月社零額同比增速僅(jin) 為(wei) -0.1%,顯然擁有更高的複蘇潛力;而相比於(yu) 房地產(chan) 業(ye) 當前仍然麵臨(lin) 諸多主觀和客觀問題,如果明年疫情陰霾消退,消費又麵對更低的複蘇阻力。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高級分析師趙宏鶴認為(wei) ,消費當仁不讓應在明年的擴大內(nei) 需戰略中扮演主要角色。
從(cong) 具體(ti) 措施來看,會(hui) 議提到“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yang) 老服務等消費”。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可解燃眉之急的方法是對居民發放消費券,在明年疫情消退、經濟重啟之際順勢而為(wei)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長久之計還需要通過積極的宏觀政策,促進經濟更好恢複,改善企業(ye) 盈利、降低失業(ye) 率,從(cong) 而促進居民收入增速回升。支持住房改善,提升商品房銷售景氣度、穩定房價(jia) ,對於(yu) 穩定和促進一般消費也有重要意義(yi) 。新能源汽車,處於(yu) 擴大內(nei) 需和雙碳戰略的交匯點上,稅費優(you) 惠等促進政策值得期待。
總的來看,如果明年疫情形勢向好,消費複蘇將受益於(yu) 兩(liang) 股力量:一是消費傾(qing) 向修複,體(ti) 現為(wei) 明年居民存款的增長斜率逐漸向2019-2021年的路徑回歸,這一過程中,居民支出增速將向收入增速靠攏提升;二是超額儲(chu) 蓄釋放,體(ti) 現為(wei) 今年超額儲(chu) 蓄(2.7萬(wan) 億(yi) 元)的一部分重新形成消費支出。適時配合針對消費的刺激性政策,有望將社零額增速提升至6%以上。
民營經濟 支持中小微企業(ye) 長久發展
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ye) 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製運營。要從(cong) 製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cong) 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
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地位舉(ju) 足輕重,具有“56789”的特征,即稅收貢獻超過50%,國民生產(chan) 總值占比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chan) 品研發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ye) 超過80%,企業(ye) 數量占比超過90%,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中,又有2個(ge) “95%”,95%的民營企業(ye) 是中小企業(ye) ,95%的中小企業(ye) 是民營企業(ye) 。
中國中小企業(ye) 協會(hui)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分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蔣碩表示,這幾年國家針對於(yu) 民營企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密集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從(cong) 減稅降負到緩繳貼息,以及支持中小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之路等,都給企業(ye) 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和保障,這一次會(hui) 議又明確強調了中小企業(ye) 和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也是對於(yu) 民營企業(ye) 信心的再一次提振,無論從(cong) 投資、擴大產(chan) 能再生產(chan) 、擴大經營到研發創新、出海獲訂單等都增加了信心。
而在各級領導幹部要為(wei) 民營企業(ye) 解難題、辦實事上,一方麵,國家發改委近年來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原材料保供穩價(jia) 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從(cong) 我國經濟在國內(nei) 外各種超預期因素的衝(chong) 擊下,依然保持穩中回升的態勢便可看出;另一方麵,就近期來看,如最近江浙地區藥物短缺、物流告急時各地聯合人員支援和調配、有序組織企業(ye) 複產(chan) 複工,江浙等地政府組織民營企業(ye) 出海獲取訂單等,都是政策的創新和實事支持。
生育政策 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等新問題
針對人口問題,今年會(hui) 議明確表示,要出台多元化的政策保障體(ti) 係來落實三孩政策,積極應對新出現的問題,比如說老齡化、少子化。
在應對老齡化方麵,《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就明確提出要增加養(yang) 老育幼服務消費。適應人口老齡化進程,推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用好資源提供更好的養(yang) 老、醫療服務,能迸發出更多的消費潛力,還能形成一個(ge) 新的消費增長極,未來也是驅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其實包括人口結構的問題,今年便提出了要通過逐步落實延遲退休的方法來盤活勞動力資源,來延遲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這次提的目標非常明確、具體(ti) 。相信明年各地各相關(guan) 部門會(hui) 出台具體(ti) 的工作方案來落實。
在應對少子化方麵,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開宗明義(yi) 地講述了未來的具體(ti) 做法。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指出,提升生育意願其實是一個(ge) 係統性工程,要給予多元的支持,才能夠真正的落實好三孩政策。
另外,今年會(hui) 議也對少子化可能會(hui) 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提前預警,配套的扶持政策應該也會(hui) 加速落地。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醫療領域 針對特殊群體(ti) 體(ti) 現政府兜底作用
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因時因勢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ju) 措,保障好群眾(zhong) 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ti) 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症;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在醫療領域當中,今年則主要提到,在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和優(you) 化中,雖然大家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但是政府在疫情防控當中的作用也是不會(hui) 減少的,所以今年也提到了政府的兜底作用,尤其是針對特殊群體(ti) ,例如老人、小孩、孕產(chan) 婦、基礎疾病人群。
王鵬認為(wei) ,下一步涉及到醫療物資保障、醫院建設、診療方案以及相關(guan) 醫療服務資源跟進的內(nei) 容可能會(hui) 有非常大的調整。今年用較大的篇幅來講這樣的內(nei) 容,這其實也是與(yu) 現實和下一步工作重點相結合。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陸珊珊 冉黎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