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IPO受理為何銳減
四季度以來,創業(ye) 板IPO新增受理數量僅(jin) 為(wei) 4家,不管是與(yu) 去年同期還是與(yu) 今年三季度相比,都出現了明顯下降。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yu) 目前創業(ye) 板排隊公司數量過多。此外,報告期末一般獲受理公司較多,許多公司可能會(hui) 趕在年底提交上市申請,因此12月下半月獲受理公司的數量有可能會(hui) 出現提高。
四季度僅(jin) 4家企業(ye) 獲受理
深交所官網顯示,進入四季度後,創業(ye) 板IPO獲受理企業(ye) 數量明顯下降,至今僅(jin) 有北京開科唯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科唯識”)等4家企業(ye) 獲得受理。
從(cong) 受理時間來看,10月、11月各有一家企業(ye) 創業(ye) 板IPO獲得受理,其中山東(dong) 省互聯網傳(chuan) 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互聯傳(chuan) 媒”)獲受理於(yu) 10月12日,江蘇聚成金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成科技”)獲受理於(yu) 11月24日。
此外,深圳市優(you) 優(you) 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you) 優(you) 綠能”)與(yu) 開科唯識兩(liang) 家公司的創業(ye) 板IPO申請於(yu) 12月15日同時獲得受理,也是截至目前唯二兩(liang) 家受理於(yu) 12月的企業(ye) 。
截至12月18日,這4家企業(ye) 中較早獲得受理的互聯傳(chuan) 媒已於(yu) 11月3日進入已問詢階段,其他3家企業(ye) 還未有新進展。
縱觀這4家新受理的創業(ye) 板IPO公司,募資額均相對較低,其中聚成科技是唯一一家擬募資額超過10億(yi) 元的公司,為(wei) 15.27億(yi) 元;開科唯識、優(you) 優(you) 綠能擬募資額分別為(wei) 8億(yi) 元、7億(yi) 元;互聯傳(chuan) 媒的擬募資額最低,僅(jin) 為(wei) 2.33億(yi) 元。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傳(chuan) 媒已是第二次對A股發起衝(chong) 擊。據了解,2016年6月,互聯傳(chuan) 媒首次IPO獲得受理,彼時選擇的上市板塊為(wei) 滬市主板,不過最終未果。
針對公司相關(guan) 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互聯傳(chuan) 媒董事會(hui) 辦公室進行采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排隊“堵塞”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以來創業(ye) 板IPO的受理數量,不管是與(yu) 去年同期相比,還是與(yu) 今年三季度相比,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按深交所官網披露的數據統計,2021年10月1日-2021年12月18日,創業(ye) 板IPO獲受理的企業(ye) 數量為(wei) 25家,其中當年10月、11月、12月1日-18日獲受理的企業(ye) 家數分別為(wei) 4家、9家、12家,遠遠超過今年同期水平。
與(yu) 今年三季度相比,四季度以來的受理數量更是出現銳減。經統計,今年7-9月,創業(ye) 板共有26家企業(ye) 創業(ye) 板IPO獲得受理。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獲受理企業(ye) 數量明顯下降的情況?在投融資專(zhuan) 家許小恒看來,可能是由於(yu) 現在創業(ye) 板IPO排隊企業(ye) 數量較多。在排隊出現“堵塞”之時,企業(ye) 獲受理速度也會(hui) 相應下降,以減輕IPO“堰塞湖”現象。而大量企業(ye) 已進行排隊,也有可能導致後續存量企業(ye) 減少。此外,隨著監管對保薦機構的要求趨嚴(yan) ,也會(hui) 使機構在選擇項目上更加審慎。
據了解,在滬深兩(liang) 市中,創業(ye) 板IPO排隊企業(ye) 數量遠超過科創板及主板。經統計,目前共有超過340家企業(ye) 處於(yu) 創業(ye) 板IPO的不同階段,其中處於(yu) 問詢階段的企業(ye) 數量最多,為(wei) 155家;有77家企業(ye) 已通過上市委會(hui) 議的放行,等待提交注冊(ce) ;還有65家企業(ye) 已提交注冊(ce) 但未獲得注冊(ce) 批文;此外還有3家企業(ye) 處於(yu) 已受理階段,有42家企業(ye) 處於(yu) 中止階段。
科創板正排隊企業(ye) 數量僅(jin) 為(wei) 創業(ye) 板的四成左右。上交所官網顯示,目前共有137家公司科創板IPO處於(yu) 已受理到等待注冊(ce) 的不同階段。此外,證監會(hui) 官網顯示,截至12月15日,滬市主板、深市主板在排隊數量分別為(wei) 153家、123家。
存在時間規律?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IPO受理時間存在一定規律,一般各報告期期末,獲受理企業(ye) 家數會(hui) 出現增多,各報告期期初,獲受理企業(ye) 數量會(hui) 出現明顯下降。
諸如,在2021年底,創業(ye) 板IPO獲受理數量出現激增,而2022年伊始,獲受理公司數量明顯降溫。經統計,2021年12月29日-31日這3天中,就有34家企業(ye) 創業(ye) 板IPO獲得受理,而2022年1月一整個(ge) 月間,也僅(jin) 有兩(liang) 家公司獲得受理。
2022年6月底及7月初,上述情形同樣上演。經統計,僅(jin) 6月30日當日,就有23家企業(ye) 創業(ye) 板IPO獲得受理,而7月獲得受理公司數量僅(jin) 為(wei) 1家。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一般來說,公司申報IPO會(hui) 趕在前一報告期結束前進行申報,諸如,在2022年底進行申報時,招股書(shu) 中所對應的報告期為(wei)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而等到明年1月再進行申報,報告期則為(wei) 2019-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因此一般各報告期末申報企業(ye) 數量會(hui) 相對較多,12月底時可能受理數量會(hui) 有所回升。
宋清輝進一步表示,這可能也是四季度以來獲受理企業(ye) 數量明顯下降的原因之一,想以2019-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為(wei) 報告期進行申報的企業(ye) ,會(hui) 趕在三季度末進行申報。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