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紡織商圈複市前後:笑迎天下客 商家趕貨忙
12月12日,中大紡織商圈如期複市。此前曾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各類布匹、服裝、窗簾市場重新開檔,錯失了“雙11”銷售旺季,對於(yu) 這些從(cong) 業(ye) 人員來說會(hui) 有哪些影響?他們(men) 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挽回50多天“空檔期”所造成的損失?後續,中大布匹市場又將如何發展?在複市前後,記者在商圈內(nei) 展開深入調查。
一位從(cong) 業(ye) 者告訴記者,為(wei) 了盡可能減少損失,不少人很早開始自行做出調整:有人將業(ye) 務跳過春裝新品,轉而研發夏季產(chan) 品;有人選擇“另謀出路”,將原料或生產(chan) 外包給珠三角其他地區;有人攜手共度時艱,互相“借工人、借輔料”……
盡管複市對於(yu) 紡織從(cong) 業(ye) 人員來說依然存在各種艱辛、考驗,但在“千年商都”廣州重新開放的中大紡織商圈,依然展現了強大的產(chan) 業(ye) 韌性。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程依倫(lun)
物流最先複蘇
冬裝、布匹流轉迅速
早在12月12日正式複市前,本月6日至8日,廣州日報記者就走訪了上湧村、康樂(le) 村、鷺江村附近的布匹市場、紡織城,當時已有部分商家躍躍欲試。村口的紅色、黃色水馬陸續撤退,不少檔口的老板正在做清潔打掃,準備迎接開市。村口處,過去繁忙的主街道也漸漸恢複了人來人往,工人們(men) 用拖車或電動車從(cong) 倉(cang) 庫裏運出布匹、服裝輔料或冬裝,這些貨物將會(hui) 通過物流再次運到等候已久的客戶手中……
上湧村牌坊位於(yu) 大塘片區的第三網格所在地,記者進入牌坊,一路前行,便可深入到大塘片區。走在這條路上,不時還可以看到轉運、返鄉(xiang) 、物流三種大巴,隔著一段距離就沿著道路一字排開。其中最為(wei) 繁忙的是物流大巴和麵包車。
沿著新滘中路,記者一路上見到十多輛正在運輸貨物的物流車輛。曾先生正坐在幾包貨物上休息,記者前去與(yu) 他攀談,他表示,當天他就已收到了來自兩(liang) 三家製衣廠的幾十包貨,其中主要以冬裝為(wei) 主。“我們(men) 前兩(liang) 天就開始恢複了物流,最近一段時間,我們(men) 都是每天早上七八點就拉著貨車過來,一直幹到晚上10點多才收工,一天可以運十多單。最近商家物流托運服裝成品的,都是以積壓的冬裝為(wei) 主。”
曾先生告訴記者,根據他與(yu) 商家之間的攀談,這一批冬裝成品大多是以“雙11”前沒來得及發出的服裝為(wei) 主,此外,還有一些商家則會(hui) 選擇將去年還沒賣完的部分冬裝款式拿出來重新售賣。
除了服裝,布匹也開始“動起來”。下午5點,一家物流公司的王先生在海珠區逸景路的盈森服貿城附近搬運當天的第4趟布匹,3台大卡車停靠在路邊,陸陸續續不斷有騎著電動車送布匹前來的商家。王先生告訴記者,從(cong) 12月1日起,他們(men) 的物流便已重新恢複,每天早上10點到晚上9點,共有5班大貨車往返於(yu) 中大紡織商圈和新市之間。
“必須抓緊,大夥(huo) 拿不到原料,後續的生產(chan) 也都會(hui) 受影響。過去一段時間大家都悶在家裏,現在恢複物流後,必須馬上讓上下遊聯動起來,才能保證後續的工作。”王先生說,“我們(men) 物流公司之間互相交流,都會(hui) 說這幾天是年前賺錢的好時候。在過去一兩(liang) 個(ge) 月,盡管這裏受創較大,但也是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後恢複得最快的。剛好現在大塘村複工,‘雙12’中大紡織圈複市,過去一兩(liang) 個(ge) 月的缺口可以趁這個(ge) 月好好補上了。”
實體(ti) 商家
專(zhuan) 注跨境電商和資源共享
恢複熱鬧的物流背後,是無數布匹、服裝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靈活應對。記者了解到,早在12月12日中大正式複市前,由於(yu) 紡織城的倉(cang) 庫還未能順利開門,許多檔口老板都還無法從(cong) 倉(cang) 庫調貨。為(wei) 了利用物流恢複的這十多天時間,從(cong) 業(ye) 者們(men) 可謂是爭(zheng) 分奪秒。
住在瑞寶製衣廠附近的羅先生今年29歲,從(cong) 他20歲起,便來到了中大紡織圈這邊打工,他所在的檔口“高盛紡織”主要是做服裝輔料買(mai) 賣。記者前去采訪時,羅先生正守在十多包貨物旁邊,這些貨以領子下擺和拉鏈為(wei) 主,等待物流公司將這批貨托運走。“我們(men) 這批貨不是從(cong) 自己倉(cang) 庫裏拖出來的,倉(cang) 庫現在還沒開,布料都運不出來。這批輔料是我們(men) 先從(cong) 佛山的倉(cang) 庫運回來的,打算發給廣州這邊的物流,再由物流把貨送去市內(nei) 市外的工廠去定製。”
羅先生透露,這批貨算起來總共有幾萬(wan) 件,是4家公司訂的。而之所以選擇將貨物從(cong) 佛山運到廣州,再從(cong) 廣州統一物流運輸,一方麵是由於(yu) 中大紡織圈附近的物流選擇更為(wei) 豐(feng) 富,另一方麵則是出於(yu) 成本考慮:“如果是從(cong) 佛山叫快遞運,可能這批貨的快遞費得幾百塊,但是叫物流就隻需要幾十塊,平攤下來,一件衣服的成本都可以節省不少。”
疫情期間,羅先生的檔口關(guan) 門了一個(ge) 多月。不過他透露,疫情對於(yu) 自己的生意影響不算大:“我們(men) 是對接希音平台的,主要做跨境電商,通常是客戶下單,我們(men) 再對接工廠把貨做出來。我們(men) 的服裝都是以外貿定製為(wei) 主,對接的也都是熟客,所以影響不算太大。但是對於(yu) 那些做市場的檔口來說,可能影響會(hui) 比較大。”
同樣堅守檔口的還有來自湖北鍾祥的李先生。“現在要是回去了,可能什麽(me) 都沒了。”李先生告訴記者,“大家的心思都是好好先積累單量,為(wei) 明年再做準備。等挺過了這一關(guan) ,明年也就順了。”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檔口是前年才簽的約,為(wei) 了能盡量減少損失,他與(yu) 周圍檔口的其他商家聯合起來互相“抱團取暖”,通過調配不同生產(chan) 線上的資源,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基本上就是誰家有輔料,或者是有能調配的布料、工廠、工人,我們(men) 互相就借給對方資源。越是‘寒冬’,越是要抱團取暖。”
除此之外,不止一家紡織和服裝產(chan) 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告訴記者,為(wei) 了爭(zheng) 取更多訂單,不少企業(ye) 也在探索國外尤其是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市場。“跨境電商現在是很熱門的,尤其是服裝領域。”
短期招工難
商貿銷售仍倚靠中大市場
記者了解到,為(wei) 了能夠讓紡織服裝從(cong) 業(ye) 者安然“過冬”,來自各方麵的幫扶也在悄然落地:如為(wei) 讓商家快速回籠資金,一家大型電商對旗下的服裝網店免除了貨款暫期,過去,消費者確認收貨15天後,電商才會(hui) 把貨款打給商家,而12月期間,消費者一確認收貨,貨款便可立馬回賬。租金方麵,一些商場為(wei) 扶持小微企業(ye) ,也對服裝企業(ye) 提出免除11月租金等惠利;此外,還有一些製衣廠老板自發通過發放補貼等方式來穩定和留住工人。
12月12日是中大紡織商圈正式複市的日子,幾座紡織城、麵料交易市場經過幾輪徹底的消殺後,終於(yu) 重新敞開了大門。記者在中大國際紡織城走訪,複市當日就有將近80%的檔口開張營業(ye) ,門店也迎來了第一批挑選春夏麵料的客人。
然而,在生產(chan) 端,新的挑戰又出現了,此前大量工人返鄉(xiang) 造成的缺工,讓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上升、生產(chan) 效率下降。
羅先生居住在鷺江村的其中一個(ge) 片區,他告訴記者,村子裏目前已經走了一大批住戶,其中包括工人和檔口的老板,“晚上回家的時候,幾乎燈都是關(guan) 著的。”
而在中大國際紡織城旁的瑞寶製衣廠周邊,過去每天上午,這裏會(hui) 站滿拿著樣衣、尋找日結工人的製衣廠老板,但如今卻顯得冷清了許多。
包先生是廣州本地人,從(cong) 事高端麵料的生產(chan) 和加工貿易,因此對於(yu) 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也更高。近段時間,為(wei) 了能夠找到適合的工人,他開始在互聯網平台上發布招工啟事,“開的價(jia) 格是之前的兩(liang) 倍,每天也可以收到不少麵試申請,不過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遇到很合適的。”
為(wei) 了應對短期用工難題,近期包先生前往廣東(dong) 東(dong) 莞、浙江紹興(xing) 等地,尋找新的麵料及代工廠,“那邊的工廠受疫情的影響較小,並且產(chan) 業(ye) 也相對成熟。”
因工人短缺,也有檔口商家選擇提前返鄉(xiang) 。“等到明年,我計劃將廣州的市場主要用於(yu) 做市場銷售,把生產(chan) 放回湖北。”大塘村外,正收拾好行李準備返鄉(xiang) 的製衣廠老板李大姐告訴記者,她仍非常看重中大商圈的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我們(men) 現在除了有廣州的一個(ge) 五六百平方米製衣廠,兩(liang) 年前,我們(men) 在湖北也設了廠,有大概1000多平方米,可以容納幾百個(ge) 工人,工廠的租金和人工相對便宜,並且能夠保證過年期間生產(chan) 。當然,銷售我們(men) 仍很看重中大這邊。”
下遊企業(ye) :細分品類對接供應商
中大紡織商圈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服裝產(chan) 業(ye) 上下遊的聯動。在後續采訪中,記者聯係了多個(ge) 服裝零售品牌,不少零售商表示,受11月疫情的影響,企業(ye) 的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研發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一套服裝的生產(chan) 離不開設計、打樣、采購、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客服等多個(ge) 環節,且每個(ge) 環節緊密相扣。大多數麵向國內(nei) 市場的原創設計服裝品牌,除生產(chan) 外,其他環節都要在公司內(nei) 部完成。
記者采訪了一家成立於(yu) 2018年的廣州本土原創設計服裝品牌,其主理人伍一峰告訴記者,疫情造成最大的影響主要是新款服裝生產(chan) ,“當中大布匹市場閉市之後,我們(men) 的樣布采購受到了影響,一些麵料沒辦法得到及時采購,從(cong) 而會(hui) 導致部分款式的生產(chan) 速度受到影響。”
伍一峰透露,即便是如今中大紡織圈已經複市,但由於(yu) 貨期已經延誤了一個(ge) 多月,導致目前盡管他們(men) 已經發完了“雙11”期間的貨,但是“雙11”和“雙12”之間的服裝卻處於(yu) 斷貨狀態,“因為(wei) 原本按照預期一件衣服是可以15天內(nei) 生產(chan) 出來,但是現在由於(yu) 布行或者工人的原因等,部分品類會(hui) 有延期,一件衣服可能會(hui) 需要20~25天才能完成,因此隻能一方麵瘋狂補貨,另一方麵懇請消費者多點耐心。”
伍一峰透露,他們(men) 的服裝退貨率近段時間顯著上升:“由於(yu) 我們(men) 的許多消費者以18歲至25歲女性為(wei) 主,其中尤其是大學生為(wei) 多,隨著學生返鄉(xiang) ,再加上消費者等待的過程比較煎熬,導致相比往年,今年我們(men) 的退貨率同比增加了1/3。”
這些市場的新情況,也讓伍一峰及其團隊開始嚐試對公司的發展重新做出調整。“我們(men) 服裝的研發設計通常是反季節的,秋冬季研發春夏新品,春夏季研發秋冬新品。每次研發新品時,我們(men) 一個(ge) 月都要去四五趟中大紡織城。但是11月份的閉市,導致沒有辦法去板房,直接影響我們(men) 的研發速度,所以我們(men) 將明年春夏季的上新次數從(cong) 兩(liang) 個(ge) 月上新三次,變成一個(ge) 月上新一次。”
如今,伍一峰及其團隊在保留了廣州研發和設計團隊的基礎上,開始謀劃豐(feng) 富布料供應商。“過去我們(men) 和供應商合作是不會(hui) 輕易更換的,但是現在我們(men) 也開始積極前往中山、東(dong) 莞等地去開發新的供應商,比如增城的牛仔布料比較突出,我們(men) 會(hui) 去對接增城的牛仔供應商;中山的針織布料較為(wei) 有保障,衛衣品類我們(men) 就會(hui) 交給他們(men) 。同時我們(men) 也會(hui) 刻意選擇更為(wei) 大型的供應商,他們(men) 的品質不僅(jin) 能夠更有保障,同時在佛山、杭州等地都有倉(cang) 庫,因此可以對衝(chong) 掉一部分風險。”
伍一峰也坦言,細分品類對接供應商盡管可以對衝(chong) 風險,但與(yu) 此同時也會(hui) 增加一定的研發成本和運費成本。“慶幸的是,我們(men) 這個(ge) 行業(ye) 裏的人普遍都有一種共度時艱的凝聚力,在經過和布料供應商的協商之後,他們(men) 會(hui) 願意幫我們(men) 抵消掉一部分的成本,同時我們(men) 自己再去負擔一部分的研發成本。因此這個(ge) 成本我們(men) 不會(hui) 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從(cong) 總體(ti) 上來說,我認為(wei) 這也是對自己、對行業(ye) 好的事情,所以我們(men) 也甘願去付出這樣的成本。”
麵對複工後的這波疫情衝(chong) 擊,伍一峰表示:“這是每個(ge) 企業(ye) 都會(hui) 遇到的難題,相信度過這個(ge) 階段,一切也能慢慢走上正軌。”
不把雞蛋放一個(ge) 籃子
服裝倉(cang) 儲(chu) 加工轉戰珠三角
除了製衣廠老板的自主選擇,不少地方也希望在未來承接中大紡織商圈的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功能。12月3日,為(wei) 落實海珠區人民政府和清遠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動產(chan) 業(ye) 梯度有序轉移的合作共識,在各方大力推動下,廣清兩(liang) 地政府有關(guan) 負責人、150多家企業(ye) 、30多家商協會(hui) 共聚廣州市,舉(ju) 辦“廣州市海珠區—清遠市產(chan) 業(ye) 梯度有序轉移招商推介會(hui) ”,共話產(chan) 業(ye) 梯度有序轉移,引發廣州中大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企業(ye) 家的熱烈反響。
記者了解到,推介會(hui) 提出,海珠區將加快製定推動廣清產(chan) 業(ye) 有序轉移的相關(guan) 扶持政策。清遠計劃引進的服裝產(chan) 業(ye) 主要以加工製造業(ye) 和倉(cang) 儲(chu) 為(wei) 主,而位於(yu) 中大紡織商圈的商貿業(ye) 態將被保留。對海珠轉移的市場主體(ti) ,清遠市已推出企業(ye) 轉移補貼3萬(wan) ~5萬(wan) 元、減免半年場地租金、免費提供半年員工宿舍、設備搬遷補貼等激勵措施。
一位檔口老板告訴記者,對紡織和服裝行業(ye) 來說,商貿、生產(chan) 加工、倉(cang) 儲(chu) 物流之間,過去一直是緊密相連,他謹慎樂(le) 觀地表示:“比如,我們(men) 經常是上午接單,中午去倉(cang) 庫拿麵料和輔料,下午就可以直接開工,第二天就可以出貨,隨後就可以把貨直接送去天河沙河、白雲(yun) 石井等地批發市場。整個(ge) 交易周期是兩(liang) 三天。現在,如果把倉(cang) 庫或者加工廠遷移去其他地方,雖然店租和生活成本更低,但是如果考慮物流、時間成本等,經濟效益如何仍是個(ge) 未知數。”
還有一位檔口老板告訴記者,目前,廣東(dong) 的其他不少地方其實已經自發形成小規模的服裝產(chan) 業(ye) 聚集,雖然聚集程度比不上中大紡織圈,但在當地卻至少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產(chan) 業(ye) 園,“比如像廣東(dong) 白雲(yun) 、番禺,珠三角地區的東(dong) 莞、汕頭等,現在,我們(men) 有不少人更願意把倉(cang) 庫搬去了那裏。”
“手拉手”檔主王先生就告訴記者,他們(men) 店內(nei) 主營輕奢女裝麵料,“前一段時間遭遇疫情,因為(wei) 我們(men) 的倉(cang) 庫在佛山,除了客戶現場來門店看板有影響之外,通過線上微信小程序溝通,產(chan) 品的退換貨、寄樣件等都沒有問題。並且利用疫情期間,我們(men) 也剛好可以整理一些明年的春夏季麵料信息和時尚趨勢,以便後續給熟客們(men) 一些參考。”
“衣緣”檔口兩(liang) 年前也將倉(cang) 庫進行了搬遷。檔主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目前的倉(cang) 庫在番禺區,中大紡織圈就相當於(yu) 是商洽和辦公區域。疫情期間,顧客也可以通過微信來下單,再由倉(cang) 庫發貨寄樣品。“隻要不把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裏,不管是否遭遇疫情,我們(men) 都恢複調整得比較迅速,運轉也比較流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