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群眾出行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法治頭條)
各地下大力氣破解農(nong) 村交通安全短板難題
農(nong) 村群眾(zhong) 出行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法治頭條)
“安全出行很重要,交通法規要記牢,大家千萬(wan) 不要麻痹大意、心存僥(jiao) 幸。”在第十一個(ge) 全國交通安全日係列活動中,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交警走進轄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chuan) 活動,提醒大家嚴(yan) 禁使用農(nong) 用車違法載人。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國公安交管部門於(yu) 11月20日至12月19日開展“全國交通安全主題宣傳(chuan) 月”聯動活動,引導廣大交通參與(yu) 者進一步提升交通出行安全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和文明意識。
“近年來,農(nong) 村道路交通快速發展,農(nong) 村地區機動車保有量以平均每年1000萬(wan) 輛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備受關(guan) 注。為(wei) 此,多地公安交管部門積極開展農(nong) 村道路交通安全服務和執法管理,強化農(nong) 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著力提升農(nong) 村群眾(zhong) 交通安全意識,農(nong) 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李江平介紹。
拓寬管理服務半徑
大力提升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龍潭村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
檢查車上人員有沒有係好安全帶,提醒大家注意前方道路彎多坡陡,發放印有旅遊指南和交通安全注意事項的宣傳(chuan) 小冊(ce) 子……來到龍潭村路口,自駕遊客首先要“迎接”當地民警的這3個(ge) “規定動作”。
不僅(jin) 是龍潭村,在通往人流量較大村莊的道路上,經常會(hui) 看到各個(ge) 警種組成的“流動提醒點”,這是當地公安機關(guan) 探索實踐的農(nong) 村交通管理“1+N”聯勤聯動模式。派出所和派出所聯勤、交警大隊和派出所聯勤,解決(jue) 了交警大隊警力不足的問題,為(wei) 廣大遊客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在常發生事故的路段,當地交警不但對過往司機進行安全提醒,還為(wei) 過往的外地貨車駕駛員送上印有交通安全提示語的礦泉水、香皂、藿香正氣水等生活小用品。
“除了提供暖心服務,我們(men) 還組織‘鄉(xiang) 村三輪車巡回義(yi) 診’活動,為(wei) 農(nong) 村三輪摩托車進行免費安全‘體(ti) 檢’,並對有簡單問題的車輛當場進行免費維修。”屏南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大隊長謝李斌介紹,當地交警利用休息日入戶,為(wei) 村民提供有關(guan) 交通法律法規、保險、車輛保養(yang) 維修等谘詢,努力拓展服務半徑,打造一支“辦事有速度、服務有溫度”的交警隊伍。
近些年,隨著城鄉(xiang) 交往的進一步擴大,農(nong) 村客運發展需求更為(wei) 迫切。一些地方積極促成農(nong) 村客運車輛替代鄉(xiang) 鎮群眾(zhong) 乘坐非法營運的三輪摩托車、農(nong) 用運輸車等違法超員、違法載人車輛,既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不同的出行需求,更有效消除了交通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客運班車開到村裏,我們(men) 就在家門口上車,出行方便又安全。”在廣東(dong) 省韶關(guan) 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與(yu) 汽車客運公司合作,當地村民可以搭乘農(nong) 村客運車往返鄉(xiang) 鎮城區,切身感受到這個(ge) 舉(ju) 措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
此外,一些地方交管部門不斷優(you) 化交通安全服務設施,強化科技裝備和信息化技術在農(nong) 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努力提升交通安全服務保障能力。“一些地方通過建設智能斑馬線,實現對過路行人自動監測、自動提示預警;一些地方建起了智能化勤務指揮室,實行‘視頻巡查+無人機巡航+車輛巡邏’的立體(ti) 化勤務模式;還有的地方設立農(nong) 村交通勸導站,‘一站多能、一崗多能’,架起便民‘服務橋’,為(wei) 村民出行安全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保障方式。”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hui) 秘書(shu) 長苑雷介紹。
深化隱患排查治理
全力營造安全順暢出行環境
前不久,山東(dong) 省濱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濱城區大隊接到群眾(zhong) 報警求助:當地村莊的一位老人突發疾病需要就醫,但路況複雜,情況緊急,請求交警幫助。接警後,濱城區大隊交警立即拉響警笛,啟用“生命綠色通道”,原本25分鍾的車程隻用了6分鍾,為(wei) 老人爭(zheng) 取了寶貴的就醫時間。
“生命綠色通道”的打通,離不開沿途道路的隱患治理和精細化管理。當地有很多村莊沿國省道分布,以前村居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基本處於(yu) 空白狀態,村民抱怨,車輛混行、道路擁堵、事故頻發,影響出行安全。
針對這些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當地推行“大貨車靠右行駛”措施,增設“大貨車靠右行駛”交通標誌。同時,在村口、複雜平交路口設置“支路哨兵”,通過語音、黃閃燈、警示標誌等提示駕駛人和行人注意主路來車,小心安全隱患。
“如今,行車秩序好了,大車小車各行其道,路不堵了,村民們(men) 心情也暢快了。”濱州高新區小營街道辦事處李芳含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崔春光為(wei) 當地交管部門豎起大拇指。
近年來,緊盯重點車輛,狠抓重點路段、重點時段,加大對“兩(liang) 客一危一貨”重點車輛路麵整治的頻率和巡查密度;持續開展“客貨危農(nong) 摩酒”、酒駕夜查等係列專(zhuan) 項整治;嚴(yan) 管班線客車、拖拉機、三輪車等易肇事肇禍車型……為(wei) 了加強對農(nong) 村地區嚴(yan) 重交通違法的管控力度,公安交管部門更加突出風險研判,結合農(nong) 村地區出行規律和交通違法、事故特點,深入排查交通安全的問題隱患、弱項短板,研究采取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
李江平介紹,今年以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組織開展了10餘(yu) 個(ge) 波次的公路重點隱患車輛精準布控查緝行動,采取“研判布控+路麵攔查”的精準查緝模式,一些嚴(yan) 重違法、動態隱患能夠及時發現、溯源處置,各地還對攔查的隱患車輛加強針對性警示教育,對嚴(yan) 重交通違法形成了有效震懾,安全管控和警示效果明顯提升。
創新宣傳(chuan) 教育形式
不斷強化遵規守法出行意識
在全國多地,“美麗(li) 鄉(xiang) 村行”交通安全宣傳(chuan) 活動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風景線。各地立足實際,以“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等內(nei) 容為(wei) 主題,把交通安全知識送到農(nong) 村群眾(zhong) 身邊。
“通過路口時一定要遠離大貨車,這起事故就是因為(wei) 電動自行車駕駛人進入了貨車右轉盲區,才釀成了悲劇。”日前,一場交通安全宣講活動在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鄭樓鎮古城居委會(hui) 黨(dang) 群服務中心的小廣場舉(ju) 行。
活動現場,當地民警輔警正在為(wei) 現場群眾(zhong) 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講解事故成因和防範方法。“騎車戴頭盔,如果出了車禍真能保命!以後騎車一定要把頭盔戴好。”看到視頻中的事故現場,村民張成華非常震撼並感慨。在現場,不少村民表示,要汲取警示片中的教訓,不僅(jin) 自己出行中遵守交通規則,還會(hui) 叮囑親(qin) 朋好友摒棄陋習(xi) ,安全文明出行。
據悉,今年以來,各地累計開展“美麗(li) 鄉(xiang) 村行”巡回宣講活動4.7萬(wan) 餘(yu) 場,超千萬(wan) 人次觀看直播,580萬(wan) 名群眾(zhong) 線上線下參與(yu) 學習(xi) 體(ti) 驗。
除了組織巡回宣講,有的地方還積極探索把交通安全知識普及工作融入日常生活,營造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圍。
站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東(dong) 城街道敬仁村村口,抬頭便可以看到印有“村前路口易闖禍,注意觀察慢通過”標語的警示牌。沿路走進村裏,從(cong) 疊放的輪胎,到掛起的以交通規則為(wei) 內(nei) 容的書(shu) 法作品,村子裏交通安全宣傳(chuan) 氛圍濃厚。
“出行牢記戴頭盔,一看二慢等一等,安全騎車不圖快——要專(zhuan) 心!”一陣敲鑼打鼓聲伴隨著溫州方言從(cong) 宣傳(chuan) 欄的電視裏傳(chuan) 來。
為(wei) 了讓“一老一小”熟悉交通安全知識,溫州交警永嘉大隊專(zhuan) 門聘請本地藝術團創作了溫州話版“交通安全三句半”,在宣傳(chuan) 欄的循環播放下,現在村裏的老人耳熟能詳。
“我雖然不識字,但交通規則條條清楚。現在村民們(men) 出行,無論是騎車還是步行,都知道遵守交規、保持警惕。”年近七旬的村民徐月花說。
“農(nong) 村道路連接鄉(xiang) 村與(yu) 城市,出行安全關(guan) 係群眾(zhong) 的生命與(yu) 福祉。針對農(nong) 村群眾(zhong) 交通安全意識相對薄弱、信息獲取渠道較為(wei) 單一等問題,開展交通安全宣傳(chuan) 教育活動,有助於(yu) 幫助廣大群眾(zhong) 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樹立安全出行理念。”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豔表示。
“農(nong) 村交通安全問題具有嚴(yan) 峻性、複雜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為(wei) 應對新形勢下農(nong) 村交通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目前各地都在下大力氣破解農(nong) 村交通安全短板難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細化基層的道路交通安全職責,健全完善農(nong) 村交通監管責任體(ti) 係,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hui) 參與(yu) “三位一體(ti) ”的綜合治理格局,實現責任共擔、風險共治、安全共享。(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